学术投稿

老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特点

杨洪学;武晓海

关键词:便秘, 老年人, 原因
摘要: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约1/3的老年人长年受便秘的困扰[1].我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20.3%~40.1%,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便秘发生概率达80%[2].因此,必须重视老年人便秘.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肛周注射预防混合痔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为探讨亚甲蓝联合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肛周注射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将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和注射用水配成复方混合液,注射于创面浅层及肛门括约肌.对照组在手术完毕及术后每日坐浴后将双氯芬酸钠栓1粒纳入肛内.评估术后24 h肛门疼痛、第1次排便时疼痛程度,统计粪嵌塞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肛门疼痛、第1次排便时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粪嵌塞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2.5%(P<0.05).结果表明,复方盐酸利多卡因与亚甲蓝肛周注射可有效控制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防止术后粪嵌塞发生.

    作者:熊玲;王传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特点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约1/3的老年人长年受便秘的困扰[1].我国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20.3%~40.1%,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便秘发生概率达80%[2].因此,必须重视老年人便秘.

    作者:杨洪学;武晓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探讨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1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均行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治愈107例,好转3例,治愈率97.3%.无并发症.结果表明,内悬外剔肛门修整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操作简便,创伤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应飞;李威;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骶尾部藏毛窦77例临床分析

    为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性分析7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行单纯切除术29例(切口开放组),切除后缝合25例(切口缝合组),切除后行皮瓣转移术23例(皮瓣转移组).切口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65.34±8.71)d,复发2例.切口缝合组切口愈合时间(20.34±5.71)d,术后切口感染2例,裂开1例,复发1例.皮瓣转移组切口愈合时间(16.34±6.71)d,切口感染1例,裂开2例,皮瓣坏死1例,无复发.结果表明,皮瓣转移术和切口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愈合时间较短,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切口张力小时可直接缝合切口,切口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术.

    作者:王伟伟;张建生;韩恩崑;吴会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改良单次硬膜外麻醉在RPH-4套扎术中的应用

    为比较骶管麻醉和改良单次硬膜外麻醉与低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RPH-4)套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将行RPH-4套扎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单次硬膜外组,Ⅱ组为连续硬膜外组,Ⅲ组为骶管麻醉组,每组各40例.对3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RPH 4套扎术中,改良单次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好,起效时间快,镇痛完善,肌松好,有效率高,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优于骶管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麻醉选择方法.

    作者:冯学良;曾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导滞散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2016年1~6月,我们采用导滞散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治疗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25~55岁,平均(35.23±9.24)岁;对照组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26~56岁,平均(35.76±9.1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凌燕;王继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为观察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将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医用多功能挂线器治疗肛周脓肿可减少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疗效可靠.

    作者:连少雄;伍桂友;林清;张义;邹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肛瘘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是为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制定的从住院到出院3个月内进行健康教育的路径表,能够指导护士有目的的、主动的及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让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及配合,缩短住院时间与增进健康.临床研究表明,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各种病种的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2016年1~6月,我们针对直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患病特点,在肛瘘围手术期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与宣教,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钮丽美;滕卓艳;胡丹娜;罗巧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应用

    为探讨齿状线标记法在PPH中的作用,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治疗,观察组采用齿状线标记法加PPH治疗,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出血次数、术后坠胀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外痔切口、术后出血次数、疼痛评分及肛门坠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PPH中行齿状线标记法更有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谢刚;苏其玲;罗美清;吴晓薇;罗金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痔病的患病情况,分析69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痔的患病资料,并对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便秘病程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痔的患病与年龄和便秘病程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痔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从21.4%(<2年)升高至43.6%(≥20年).痔的患病与年龄相关,但不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长,70岁以下患病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平均患病率为33.3%.但≥70岁的便秘患者痔患病率45.6%明显高于<30岁的便秘患者的26.3%.结果表明,痔的患病与功能性便秘病程相关,与年龄相关.

    作者:杜永红;金黑鹰;王小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

    患者男,54岁.因肛旁肿痛5d入我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第3天肛旁切口处有脓液流出,恶臭,伴恶寒发热,遂再次入院,查体:T 38.8℃,面色痛苦,气息稍促,口气臭秽,舌红苔黄,脉数.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检查:后侧肛缘见-6 cm长切口,深3 cm.肛门指诊:后侧肛管直肠环触痛明显,按压左侧肛管见切口内暗紫色脓液流出,恶臭,指套无血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50×109/L,中性粒细胞83.1%.彩超:肛门左侧探及范围7.5 cm×5.7 cm无回声区,肛门左侧囊性包块.急诊手术,延长原切口至后侧齿状线(打开内口),于6点切口处血管钳探查,脓腔向11、1点皮下延伸呈蹄铁型,分别于11、1点各作一梭形切口.

    作者:缪春山;张小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前位有混合痔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前位混合痔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创面水肿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

    作者:权隆芳;田贵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瘀血与肛肠疾病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瘀血停积体内不散,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还可导致新的病变发生.气血瘀滞,血行不畅势必会导致局部的病变,有不少医家记载了瘀滞的病因病机及其与肛肠疾病的关系.

    作者:黄天也;王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防治

    肛缘水肿是肛门直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一般将因局部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淋巴液回流障碍使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的水肿,称为充血性水肿;因肛管与肛缘感染引起的水肿,称为炎性水肿.临床上这2种原因常同时存在,互相渗透形成肛缘水肿.中医认为肛门病局部肿胀是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热毒炽盛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现将痔术后肛缘水肿原因和防治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桑鹏;李黎;马景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为分析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2014年6~12月,对直肠癌患者105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肿瘤出芽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直肠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出芽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石洋;李大祥;谢凯;张锡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频电疗法加注射法治疗混合痔886例

    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应用肛肠治疗仪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8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6例,女430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病程0.5~20年,平均6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扩肛,暴露混合痔,用血管钳钳夹外痔并适当向外上牵拉,以高频电刀在外痔处作V形切口,切口尽量小,以保留更多的皮桥.用电刀及血管钳锐性剥离外痔皮下曲张静脉丛,辅以钝性剥离.有出血点或不易剥离之静脉丛可以高频电镊直接电凝.

    作者:王军明;焦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型生物标记物-micro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结直肠癌(coloree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根据2014年的流行数据,由CRC引起的预计死亡例数是50 310例,新发病例为136 830例,分别占所有癌症的8%和9%[2].但因目前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早期筛查标记物,CRC的筛查及早期诊断仍面临重大挑战,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研究显示TNM Ⅰ期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CRC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TNM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约12%[3];故早诊断和早治疗对CR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非常重要,因此迫切寻求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德望;杨熊飞;张维胜;杜斌斌;王涛;王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膳食疗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防治便秘

    2009年8月至2014年11月,我们将药膳食疗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防治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80例;年龄18~89岁,平均46.8岁;病程1~5年48例,6~10年35例,11~20年33例,20年以上8例.患者均系便秘反复发作,经内科久治不愈,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肛肠科疾病,如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等.

    作者:赵站周;任建中;赵杰;侯明月;田冬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

    PPH是通过吻合器将直肠黏膜环行切除、断端吻合,进而将脱垂的肛垫向上悬吊固定,以治疗混合痔的方法.该手术具有疼痛小、出血少、愈合快等优点,但同时容易出现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狭窄作为比较少见的较严重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深受其害.在此,本文将混合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向艳飞;杨向东;徐欣;彭桂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PH术后并发症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痔病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对PPH术后并发症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今结合文献报道,分析PPH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

    作者:万伟萍;刘庆圣;张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