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伟萍;刘庆圣;张衡
结直肠癌(coloree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根据2014年的流行数据,由CRC引起的预计死亡例数是50 310例,新发病例为136 830例,分别占所有癌症的8%和9%[2].但因目前缺乏特异性较高的早期筛查标记物,CRC的筛查及早期诊断仍面临重大挑战,临床上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研究显示TNM Ⅰ期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CRC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TNM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约12%[3];故早诊断和早治疗对CR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非常重要,因此迫切寻求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吴德望;杨熊飞;张维胜;杜斌斌;王涛;王小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应用肛肠治疗仪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8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6例,女430例;年龄18~78岁,平均46岁;病程0.5~20年,平均6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扩肛,暴露混合痔,用血管钳钳夹外痔并适当向外上牵拉,以高频电刀在外痔处作V形切口,切口尽量小,以保留更多的皮桥.用电刀及血管钳锐性剥离外痔皮下曲张静脉丛,辅以钝性剥离.有出血点或不易剥离之静脉丛可以高频电镊直接电凝.
作者:王军明;焦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评价罗哌卡因在肛肠病局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将400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分为2组,每组各200例,罗哌卡因组采用0.2%罗哌卡因(21±3)mL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采用0.5%利多卡因(21±3)mL进行局部麻醉,比较2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各时点镇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罗哌卡因组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术后各时点镇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罗哌卡因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李海亮;李银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36岁.因“反复排便时肛门疼痛1个月,加重2周”于2016年5月20日就诊.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内坠胀疼痛,便后加剧,排便时有黏液流出,间断发作,不伴明显畏寒发热等,2周前,上诉症状加重,疼痛频繁发作,坠胀感明显,便时少量脓液流出,大便变细,伴畏寒、低热.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精神欠佳,心、肺、腹未查及异常体征.
作者:李东平;吴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女,28岁.因“肛旁硬结伴疼痛3年余”入院.3年前出现经期时左侧肛旁近会阴处疼痛,可触及似胡豆大小的硬结,无红肿,无流脓.期间肛旁疼痛反复发作,且硬结逐渐增大.1周前患者突然出现肛旁疼痛难忍.专科检查:左侧卧位,肛门周围皮肤无红肿.肛门指诊:肛旁1点位距肛缘约2.5cm处可触及一大小3.0 cm×6.0 cm的包块,质硬,边界清楚,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其下未扪及明显管道与直肠肛管相通.
作者:税杰;何力;王栩芮;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54岁.因肛旁肿痛5d入我科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9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第3天肛旁切口处有脓液流出,恶臭,伴恶寒发热,遂再次入院,查体:T 38.8℃,面色痛苦,气息稍促,口气臭秽,舌红苔黄,脉数.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专科检查:后侧肛缘见-6 cm长切口,深3 cm.肛门指诊:后侧肛管直肠环触痛明显,按压左侧肛管见切口内暗紫色脓液流出,恶臭,指套无血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50×109/L,中性粒细胞83.1%.彩超:肛门左侧探及范围7.5 cm×5.7 cm无回声区,肛门左侧囊性包块.急诊手术,延长原切口至后侧齿状线(打开内口),于6点切口处血管钳探查,脓腔向11、1点皮下延伸呈蹄铁型,分别于11、1点各作一梭形切口.
作者:缪春山;张小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观察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前位有混合痔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前位混合痔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肛门水肿评分、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不同时点疼痛评分、创面水肿评分、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果表明,剪切、两侧结扎治疗女性前位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
作者:权隆芳;田贵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2016年1~12月,笔者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病程3~15 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22例,括约肌间脓肿1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混合痔.
作者:车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观察手指点穴配合耳穴压籽防治肛瘘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效果,将100例肛瘘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2h后,患者麻醉效果消退、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手指点穴及耳穴压籽治疗.观察2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及排尿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排尿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手指点穴配合耳穴压籽可有效预防和缓解肛瘘术后排尿困难.
作者:江慧;张春花;陶惠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究十全大补汤对大肠癌免疫增效作用,将120只BALB/c小鼠采用HT29移植性大肠癌瘤株制作大肠癌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十全大补汤组、5-FU组、联合组(5-FU加十全大补汤)各30例,给药后计算肿瘤体积及抑瘤率,分析各组的胸腺指数.结果显示,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联合组抑瘤率高;十全大补汤具有对抗化疗药物所致免疫器官萎缩,提高小鼠胸腺重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十全大补汤对5-FU抗小鼠HT29大肠癌具有免疫增效作用,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伟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肛缘水肿是肛门直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一般将因局部循环障碍、血管渗透压增加、淋巴液回流障碍使组织内渗透压增加而引起的水肿,称为充血性水肿;因肛管与肛缘感染引起的水肿,称为炎性水肿.临床上这2种原因常同时存在,互相渗透形成肛缘水肿.中医认为肛门病局部肿胀是经络阻滞、气血凝聚、湿热下注、热毒炽盛或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现将痔术后肛缘水肿原因和防治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桑鹏;李黎;马景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分析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2014年6~12月,对直肠癌患者105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肿瘤出芽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直肠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可不同程度的反映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肿瘤出芽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石洋;李大祥;谢凯;张锡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性分析7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病例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行单纯切除术29例(切口开放组),切除后缝合25例(切口缝合组),切除后行皮瓣转移术23例(皮瓣转移组).切口开放组切口愈合时间(65.34±8.71)d,复发2例.切口缝合组切口愈合时间(20.34±5.71)d,术后切口感染2例,裂开1例,复发1例.皮瓣转移组切口愈合时间(16.34±6.71)d,切口感染1例,裂开2例,皮瓣坏死1例,无复发.结果表明,皮瓣转移术和切口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愈合时间较短,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切口张力小时可直接缝合切口,切口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术.
作者:王伟伟;张建生;韩恩崑;吴会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比较益生菌与免疫球蛋白口服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将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即益生菌组、免疫球蛋白组和对照组.3组患儿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蒙脱石散、补液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益生菌组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每次0.5 g,每天3次;免疫球蛋白组予以免疫球蛋白口服,每次1.0 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对比3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点腹泻情况、菌群失调及细菌感染情况.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次数均依次减少.治疗第3天开始益生菌组和免疫球蛋白组腹泻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7、9天益生菌组和免疫球蛋白组菌群失调、细菌感染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益生菌组和免疫球蛋白组腹泻次数和菌群失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组疗程[(4.6±1.3)d]明显短于益生菌组和对照组[(5.6±1.7)d和(6.0±1.8)d](P<0.05).结果表明,辅助应用益生菌和免疫球蛋白均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继发感染,但益生菌不能缩短疗程,而免疫球蛋白可以.
作者:毛中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2009年8月至2014年11月,我们将药膳食疗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防治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4例,女80例;年龄18~89岁,平均46.8岁;病程1~5年48例,6~10年35例,11~20年33例,20年以上8例.患者均系便秘反复发作,经内科久治不愈,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肛肠科疾病,如内痔、直肠黏膜内脱垂等.
作者:赵站周;任建中;赵杰;侯明月;田冬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因肛周肿痛7d,于201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年前肛门后方肿胀疼痛溃破流脓后,疼痛减轻.以后溃破口反复发作,间断流脓.7d前在蔬菜大棚内劳作诱发肛门后方溃口流脓逐渐加重,继发肛门左侧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急诊人院.入院检查:体温38.5℃,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7/8.9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专科检查:截石位,视诊肛门6点位,距肛缘3 cm处可见一外口,压之有少量脓液溢出,肛门左侧肿胀,皮色掀红,会阴部至阴囊弥漫性肿胀,皮色发暗,范围16.0 cm×3.5 cm.
作者:刘丽霞;刘天泉;刘贤;杨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探讨优质护理在高位肛瘘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将2016年7~9月实施传统非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9~1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80例高位肛瘘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全程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术后早期(72 h内)和晚期(72 h至1周)出血、尿潴留、肛门失禁、疼痛程度、肛门潮湿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72 h内)和晚期(72 h至1周)在出血、疼痛程度、肛门潮湿、肛门失禁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尿潴留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可防止和减少高位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术后创面的愈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连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将凝血酶冻干粉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手术治疗283例混合痔,其中创面应用凝血酶冻干粉133例(A组),未用凝血酶冻干粉150例(B组).A组中,男65例,女68例;年龄20~70岁;病程2~30年.B组中,男62例,女88例;年龄20~73岁;病程2~35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评价康复新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的疗效,将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均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组术后予康复新液纱条换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纱条换药.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7d左右;治疗组术后疼痛较对照组轻微(P<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2组发生肛门失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康复新液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换药安全有效,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防止感染,减轻疼痛.
作者:李刚;彭旭东;骆川云;李成书;陈富军;昝朝元;原相军;李杉;张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为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将6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0 d和15d的创面面积以及术后4d创面水肿积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3.14±3.25)d,对照组为(17.11±5.06)d(P<0.05).2组患者术后10 d、15d的创面面积均明显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d创面水肿积分为(0.45±0.77)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25±1.1i)分(P<0.05).结果表明,中药熏洗联合高压氧在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方面有显著疗效,不但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而且具有消肿止痛之功效.
作者:王传海;王彩蕾;惠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