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新液灌肠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效果分析

赵红梅

关键词:混合痔, 术后, 康复新液, 灌肠, 创面愈合
摘要:为探讨康复新液灌肠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日常换药加康复新液20 mL灌肠,对照组给予日常换药加温盐水20 mL灌肠,每日早上1次.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肛门坠胀消失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15 d内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康复新液灌肠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坠胀感.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在婴幼儿肛门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体会

    为探讨婴幼儿肛门疾病围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将2016年3~8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75例肛门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手术指标 、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身体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 、残余尿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及患儿身体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婴幼儿肛门疾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身体状况,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科行肠造口的56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儿造口的护理效果 、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护理,可提高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方法的掌握,从而提高造口护理效果,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为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对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科行肛门根治术治疗的4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本组45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经围手术期护理后,仅1例出现肛周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45);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结果表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乔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直肠腔内高频环形超声对肛周脓肿的诊断价值分析

    为探讨直肠腔内高频环形超声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采用直肠腔内高频环形超声和线阵高频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诊断,随后进行手术治疗.将2种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手术确诊低位肛周脓肿34例,高位肛周脓肿26例.线阵高频超声诊断低位肛周脓肿39例,高位肛周脓肿21例.高频环形超声诊断低位肛周脓肿34例,高位肛周脓肿26例.高频环形超声诊断高位肛周脓肿诊断的敏感度 、特异度均高达100%,明显高于线阵高频超声的敏感度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分析显示,高频环形超声检查 κ 值为0.813±0.147,高于线阵高频超声0.599±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线阵高频超声相比,直肠腔内应用高频环形超声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各型肛周脓肿,对于高位肛周脓肿 、复杂性肛周脓肿的显示更清晰,定位更准确,优势明显.

    作者:李荐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医挑治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挑治法是在人体的腧穴 、敏感点或一定的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 、皮下组织 ,挑断部分皮内纤维 ,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 ,从而达到治疗 、改善局部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 该法用于治疗肛肠疾病 ,可消除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 .本文就挑治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作者:牟重阳;张士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开塞露灌肠法解除老年性粪便嵌塞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解除老年性粪便嵌塞疗效好 、舒适度高的灌肠方法,将60例老年性粪便嵌塞患者按门诊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灌肠法给予0.9% 生理盐水500~1000 mL不保留灌肠.观察组按改良灌肠法给予0.9% 生理盐水250 mL加开塞露60 mL不保留灌肠.改良灌肠法对灌肠时的体位及肛管插入的深度进行改良,具体方法:灌肠时患者取俯卧位并抬高臀部30 cm.先将肛管从肛门插入,深度为35cm(乙状结肠中上段),当药液剩余100 mL时边滴边缓慢退出肛管至距肛缘7~10 cm(直肠壶腹部),待药液全部滴完拔出肛管.对比观察2组患者灌肠时药液渗漏情况 、患者舒适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灌肠时药液渗漏发生情况(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0/30),舒适度(60.0%,18/30)明显优于对照组(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果表明,针对老年性粪便嵌塞患者生理病理特点,改良灌肠体位及肛道插入的深度,给予0.9% 生理盐水250 mL加开塞露60 mL不保留灌肠,可软化大便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达到促进排便 、解除粪便嵌塞的目的 .该方法疗效确切,患者舒适度高,并避免了反复灌肠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方熏洗配合封闭疗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自拟中药方熏洗配合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48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方熏洗配合局部封闭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当归饮子汤熏洗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74例(59.68%),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16%(118/124);对照组痊愈40例(32.26%),显效38例,有效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83.87%(104/124).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自拟中药方熏洗配合局部封闭疗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富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口护理方法探讨

    为探讨一种理想的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口处理方法,回顾于我科行肠造口术的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资料,分别选取55例术后应用氧化锌软膏(对照组)或3M敷贴(观察组)护理造口的患儿,对比2组患儿造口皮肤改善情况 、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造口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后造口应用3M敷贴护理,可有效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周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诊断价值探讨

    为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我院结直肠受累的31例CD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继发肛瘘分为对照组(未继发肛瘘)和观察组(继发肛瘘),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结直肠及肠周增强CT改变等指标间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大病变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周CT表现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当患者病变大长度明显增加时,其确定诊断的倾向性更大.

    作者: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试验组接受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结局 、治疗后手术相关并发症 、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死亡病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13/40),P<0.05;且住院时间和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能够有效解除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梗阻症状,提高手术耐受性,再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吴成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痔的疗效对比分析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痔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分别予以PPH(观察组)和传统痔切除术(对照组)治疗.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显示,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治疗痔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王天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肛门直肠鱼刺嵌顿1例

    患者男 ,70 岁 . 因肛门疼痛 2 d 于 2018 年 2 月22 日入院 . 患者自诉 2 d 前进食鲫鱼时 ,因牙齿缺损 ,未细嚼而吞入大量鱼刺 ,当时无明显不适 . 次日 ,排便时鱼刺无法通过肛门 ,嵌顿于肛门 ,引起肛周疼痛 ,在家自行取出部分鱼刺后去当地医院就诊 ,经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遂来我院就诊 . 查体 :体温 36 .6 ℃ ,心率 78 次/min ,血压122/71 mmHg ,心肺未见异常 ,腹部无压痛 、反跳痛 ,腹部无肌紧张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 . 查肛管直肠下段可以扪及大量鱼刺 .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8 .85 × 109 /L ,血红蛋白 135 g/L ,其余指标均正常 . 完善术前准备后 ,腰俞穴麻醉下行肛门鱼刺取出术 ,用卵圆钳缓慢取出鱼刺数十根 ,直至手术视野无鱼刺扪及 .

    作者:赵红红;杨勇军;刘仕鸿;高鸿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为探讨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本研究回顾我院儿科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399例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AD分组,分析影响A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本组发生AAD 91例(22.8%).单因素分析显示,AAD的发生与患儿年龄 、疾病严重程度 、血红蛋白水平 、抗生素应用时间 、联合用药种类 、激素使用 、微生态制剂使用 、侵袭性操作 、住院时间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重 、抗生素应用时间长 、联合用药种类 ≥2种 、使用微生态制剂 、侵袭性操作是AAD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使用微生态制剂是AAD的保护因素(OR<1).结果表明,婴幼儿AAD发生率高,病情重 、抗生素应用时间长 、多药联合应用 、侵袭性操作是AAD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止AAD的发生.

    作者:朱林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灌肠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效果分析

    为探讨康复新液灌肠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日常换药加康复新液20 mL灌肠,对照组给予日常换药加温盐水20 mL灌肠,每日早上1次.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肛门坠胀消失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15 d内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康复新液灌肠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坠胀感.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致康胶囊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致康胶囊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致康胶囊口服,1.2 g/次,3次/d,连续口服7 d,同时外用1.5 g致康胶囊混悬于10 mL连栀矾溶液内保留灌肠,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给予10 mL连栀矾溶液保留灌肠,每天1次,连续5 d.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创口水肿 、出血 、疼痛 、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显示,术后第4天,2组除肛缘水肿方面无明显差异外,治疗组肛门疼痛 、出血 、黏膜损伤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肛门疼痛 、出血 、肛缘水肿 、黏膜损伤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2组均无复发病例.结果表明,致康胶囊内服外用于混合痔术后,可减轻肛门疼痛 、水肿 、出血情况,促进黏膜损伤修复.

    作者:袁学刚;黄家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为探讨阿奇霉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治疗全程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加口服的方式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7%(43/46),对照组为89.13%(41/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3/46)明显低于对照组(23.91%,11/46),P<0.05.结果表明,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杨三龙;董月新;穆雷霞;张沁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为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降低剖宫产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率的效果 、对胃肠功能恢复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选择2017年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且接受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护理的196例产妇作为试验组,2016年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且接受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的18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显示,试验组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吕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分析

    为探讨中药穴位离子导入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治疗效果,将2014年8月20日至2017年8月22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一组接受常规治疗+直肠功能训练(对照组),另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穴位离子导入治疗(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便秘的治疗总体效果 、安全性,以及患者焦虑情绪和生存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安全性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患者焦虑情况和生存质量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穴位离子导入联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可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性高.

    作者:左可斌;李静;张晓越;杨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预防期待疗法对孕妇便秘的效果

    为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期待疗法孕妇便秘的效果,将因前置胎盘伴出血 、先兆流产 、胎膜早破而接受期待疗法且入院时便秘的60例孕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针对便秘发生的高危因素提前予以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情况(正常排便 、排便困难),以及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便秘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期待疗法孕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排便情况,有效缓解便秘,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春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术前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分析

    为探讨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术前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回顾术后诊断为肛周脓肿的43例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统计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43例患者,术前超声共诊断肛周脓肿47处,合并瘘管形成27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术前超声诊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8例,合并瘘管形成5例;术后诊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9例,合并瘘管形成5例.超声诊断坐骨直肠窝脓肿符合率为88.89%(8/9),瘘管形成诊断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的术前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及其继发的瘘管形成的诊断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王华;申志扬;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