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开塞露灌肠法解除老年性粪便嵌塞的疗效观察

郭萍

关键词:老年性粪便嵌塞, 开塞露, 不保留灌肠, 体位, 肛管插入深度
摘要:为探讨解除老年性粪便嵌塞疗效好 、舒适度高的灌肠方法,将60例老年性粪便嵌塞患者按门诊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灌肠法给予0.9% 生理盐水500~1000 mL不保留灌肠.观察组按改良灌肠法给予0.9% 生理盐水250 mL加开塞露60 mL不保留灌肠.改良灌肠法对灌肠时的体位及肛管插入的深度进行改良,具体方法:灌肠时患者取俯卧位并抬高臀部30 cm.先将肛管从肛门插入,深度为35cm(乙状结肠中上段),当药液剩余100 mL时边滴边缓慢退出肛管至距肛缘7~10 cm(直肠壶腹部),待药液全部滴完拔出肛管.对比观察2组患者灌肠时药液渗漏情况 、患者舒适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灌肠时药液渗漏发生情况(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0/30),舒适度(60.0%,18/30)明显优于对照组(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果表明,针对老年性粪便嵌塞患者生理病理特点,改良灌肠体位及肛道插入的深度,给予0.9% 生理盐水250 mL加开塞露60 mL不保留灌肠,可软化大便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达到促进排便 、解除粪便嵌塞的目的 .该方法疗效确切,患者舒适度高,并避免了反复灌肠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MRI和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为比较MRI和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和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对比2种检查方法对T、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显示,本组72例患者病理诊断,T1期17例,T2期28例,T3期19例,T4期8例;N0期26例,N1期27例,N3期19例.MRI诊断T、N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明显优于CT诊断,P<0.05.结果表明,MRI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明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为探讨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本研究回顾我院儿科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399例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AD分组,分析影响A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本组发生AAD 91例(22.8%).单因素分析显示,AAD的发生与患儿年龄 、疾病严重程度 、血红蛋白水平 、抗生素应用时间 、联合用药种类 、激素使用 、微生态制剂使用 、侵袭性操作 、住院时间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重 、抗生素应用时间长 、联合用药种类 ≥2种 、使用微生态制剂 、侵袭性操作是AAD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使用微生态制剂是AAD的保护因素(OR<1).结果表明,婴幼儿AAD发生率高,病情重 、抗生素应用时间长 、多药联合应用 、侵袭性操作是AAD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防止AAD的发生.

    作者:朱林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无X线透视下置入肠道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无X线透视下置入肠道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回顾分析术前行肠道支架置入的38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放置支架方式的不同,分为X线透视下支架置入组(对照组)和无X线透视下支架置入组(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支架置入所需时间 、术后感染率 、术后ICU入住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支架置入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和ICU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无X线透视下置入肠道支架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梗阻安全 、可行 、省时,而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高聪聪;范筱;刘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

    为比较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为临床治疗结肠息肉提供指导,回顾2015年10月17日至2017年12月20日我院收治的87例结肠息肉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40例)和对照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47例).对比2组患者的息肉切除情况 、治愈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5%),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P<0.05;试验组治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7.66%),P<0.05.结果表明,采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优于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作者:孙珺珺;穆雷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预防期待疗法对孕妇便秘的效果

    为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期待疗法孕妇便秘的效果,将因前置胎盘伴出血 、先兆流产 、胎膜早破而接受期待疗法且入院时便秘的60例孕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针对便秘发生的高危因素提前予以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情况(正常排便 、排便困难),以及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便秘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期待疗法孕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排便情况,有效缓解便秘,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春秀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诊断价值探讨

    为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我院结直肠受累的31例CD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继发肛瘘分为对照组(未继发肛瘘)和观察组(继发肛瘘),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结直肠及肠周增强CT改变等指标间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大病变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周CT表现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活动期克罗恩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当患者病变大长度明显增加时,其确定诊断的倾向性更大.

    作者:杨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医挑治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挑治法是在人体的腧穴 、敏感点或一定的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 、皮下组织 ,挑断部分皮内纤维 ,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 ,从而达到治疗 、改善局部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 该法用于治疗肛肠疾病 ,可消除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 .本文就挑治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作者:牟重阳;张士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开塞露灌肠法解除老年性粪便嵌塞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解除老年性粪便嵌塞疗效好 、舒适度高的灌肠方法,将60例老年性粪便嵌塞患者按门诊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灌肠法给予0.9% 生理盐水500~1000 mL不保留灌肠.观察组按改良灌肠法给予0.9% 生理盐水250 mL加开塞露60 mL不保留灌肠.改良灌肠法对灌肠时的体位及肛管插入的深度进行改良,具体方法:灌肠时患者取俯卧位并抬高臀部30 cm.先将肛管从肛门插入,深度为35cm(乙状结肠中上段),当药液剩余100 mL时边滴边缓慢退出肛管至距肛缘7~10 cm(直肠壶腹部),待药液全部滴完拔出肛管.对比观察2组患者灌肠时药液渗漏情况 、患者舒适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灌肠时药液渗漏发生情况(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30/30),舒适度(60.0%,18/30)明显优于对照组(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1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P<0.05.结果表明,针对老年性粪便嵌塞患者生理病理特点,改良灌肠体位及肛道插入的深度,给予0.9% 生理盐水250 mL加开塞露60 mL不保留灌肠,可软化大便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达到促进排便 、解除粪便嵌塞的目的 .该方法疗效确切,患者舒适度高,并避免了反复灌肠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效果分析

    为探讨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效果,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肛肠科治疗的80例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各项手术指标 、肛瘘发生率及脓肿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治愈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25/40),P<0.05;2组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 、创面愈合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瘘发生率及脓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效果显著,一次性治愈率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肛瘘形成及脓肿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胡建文;冯群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致康胶囊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致康胶囊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致康胶囊口服,1.2 g/次,3次/d,连续口服7 d,同时外用1.5 g致康胶囊混悬于10 mL连栀矾溶液内保留灌肠,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给予10 mL连栀矾溶液保留灌肠,每天1次,连续5 d.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创口水肿 、出血 、疼痛 、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显示,术后第4天,2组除肛缘水肿方面无明显差异外,治疗组肛门疼痛 、出血 、黏膜损伤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治疗组肛门疼痛 、出血 、肛缘水肿 、黏膜损伤修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2组均无复发病例.结果表明,致康胶囊内服外用于混合痔术后,可减轻肛门疼痛 、水肿 、出血情况,促进黏膜损伤修复.

    作者:袁学刚;黄家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的临床疗效,将120例重度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取2个对称位置切开松解内括约肌(即膀胱截石位3、9点位或5、7点位对称松解肛门内括约肌);对照组采用常规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 、肛门功能(肛门失禁)、创面愈合时间 、治愈率及半年后复发率.结果显示,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 、术后肛门疼痛情况 、肛门失禁情况及术后半年复发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平衡肌力法松解内括约肌治疗重度肛裂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肛门疼痛,减少肛门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保证肛门外观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刚;骆川云;陈富军;李杉;原相军;张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胃肠功能恢复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为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降低剖宫产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率的效果 、对胃肠功能恢复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选择2017年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且接受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护理的196例产妇作为试验组,2016年于我科行剖宫产手术且接受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的18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显示,试验组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患者肠粘连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吕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为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在小肠外伤手术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6例小肠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I-FABP水平分为A组(I-FABP水平 ≥300 ng/mL,27例)和B组(I-FABP水平<300 ng/mL,49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实验室指标,分析I-FABP水平与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构成 、年龄 、外伤类型及合并多发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合并肠系膜损伤 、休克及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胃肠道症状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5.I-FABP水平与小肠外伤手术患者CRP、PCT、胃肠道症状评分 、肛门排气时间 、进食时间 、住院时间呈正相关.结果表明,I-FABP在小肠外伤手术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检测I-FABP水平可反映小肠外伤手术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贾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肠造口患儿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科行肠造口的56例患儿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试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儿造口的护理效果 、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造口及其周围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护理,可提高患儿家长对造口护理方法的掌握,从而提高造口护理效果,进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术前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分析

    为探讨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术前诊断肛周脓肿的价值,回顾术后诊断为肛周脓肿的43例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诊断,统计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显示,43例患者,术前超声共诊断肛周脓肿47处,合并瘘管形成27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术前超声诊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8例,合并瘘管形成5例;术后诊断坐骨直肠间隙脓肿9例,合并瘘管形成5例.超声诊断坐骨直肠窝脓肿符合率为88.89%(8/9),瘘管形成诊断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体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的术前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及其继发的瘘管形成的诊断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王华;申志扬;孙雪;王燕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同体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肛肠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不同手术体位对手术疗效 、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有不同影响[1] . 本文对比应用不同体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 2017 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0 例肛肠疾病患者进行研究 .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均无手术禁忌 ,均无心 、肝 、肾功能障碍 ,均未合并精神疾患 ,无认知障碍 . 将 50 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25 例 . 观察组男 11 例 ,女 14 例 ;年龄 38 ~ 67 岁 ,平均(41 .82 ± 11 .38)岁 ;体质量 56 ~ 83 kg ,平均(64 .22 ± 11 .67) kg . 对照组男 13 例 ,女 12 例 ;年龄 37 ~ 65 岁 ,平均(41 .97 ± 11 .24)岁 ;体质量 55 ~ 82 kg ,平均(63 .57 ± 11 .26) kg .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

    作者:徐志华;杨会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康复新液灌肠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效果分析

    为探讨康复新液灌肠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日常换药加康复新液20 mL灌肠,对照组给予日常换药加温盐水20 mL灌肠,每日早上1次.对比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肛门坠胀消失时间 、疼痛消失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15 d内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康复新液灌肠可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坠胀感.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药穴位贴敷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为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肛肠外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对比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及患者首次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敷能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英;彭彩丽;邱云婵;陈玲娟;杜斌斌;杨熊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痔的疗效对比分析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痔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痔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分别予以PPH(观察组)和传统痔切除术(对照组)治疗.对比2组临床总有效率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显示,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治疗痔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王天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美沙拉嗪栓纳肛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为探讨美沙拉嗪栓纳肛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将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85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栓剂纳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临床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3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内镜评分 、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DAI评分 、内镜评分 、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美沙拉嗪栓纳肛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治疗UC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DAI评分和内镜评分,改善患者MDA水平和SOD活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玉瑾;朱锦兵;周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