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循环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王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居家护理, PDCA循环法
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康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出院后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心内科住院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CL-90量表评分、治疗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98.3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2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姚玉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管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比较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两组疼痛量化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和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疼痛量化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在术后12 h高,术后72 h低,且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观察组疼痛量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感,促进恢复,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耳穴贴压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镇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镇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连续3夜[术前l夜(PSG 1),术后第1夜(PSG 2),术后第2夜(PSG 3)]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导联睡眠功能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包括各期睡眠的分布、睡眠觉醒指数、睡眠效率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MAP、镇静评分.结果:与PSG1作比较,PSG2和PSG3时对照组N1期睡眠效果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N1期睡眠明显减少、N2期睡眠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N3期以及REM期的时间明显减少、且其睡眠效率和主观睡眠质量评分都有明显下降、觉醒指数有大幅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G2和PSG3时间点N1期明显缩短、N2期变长,睡眠效率及其主观睡眠质量评分上升,觉醒指数则有所下降(P<0.05).术后的6 h、24 h以及48 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6 h和24 h观察组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对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不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还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索忠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疏肝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量表)、GGT、AST、ALT和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GT、AST、AL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效果.

    作者:王宏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咪达唑仑与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惊厥应用咪达唑仑与苯巴比妥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用药控制时间、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自用药开始至惊厥发作停止时间为(22.38±10.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08±1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P及HR、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相比,咪达唑仑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惊厥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可为临床上选择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新生儿惊厥提供参考.

    作者:李晓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时机应用抗生素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侵袭性牙周炎基础治疗中不同时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全口龈下刮治术前0.5~1 h服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观察组则在术后1 d服用甲硝唑和阿莫西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牙周指标PD、CAL、BI及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D、CAL、BI及PL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清IL-1、IL-8、PGE2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1、IL-8、PGE2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在全口龈下刮治术后1 d予以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士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PCT、CRP水平检测对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扩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对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扩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川崎病急性期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伴有冠状动脉扩张者38例设为观察组,不伴有冠状动脉扩张者36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CRP、PC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血清CRP、PCT水平检测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指标.

    作者:陶瑞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共53枚病灶)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RI动态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统计良恶性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和影像学特征.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度分别是66.67%(14/21)、96.88%(31/32)和84.91%(45/53).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光滑,无强化或均匀强化,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呈毛刺分叶、模糊、环形强化或不规则强化.良性肿瘤中,Ⅰ型发生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III型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中医证型、超声检查,根据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证型及病理分期,总结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病理分期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风热痰凝型患者甲状腺肿大、片状低回声区发生率明显高于气阴两虚兼痰凝型和肝郁气虚型,风热痰凝型患者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发生率明显高于肝郁气虚型,气阴两虚兼痰凝型患者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40 cm/s发生率明显高于肝郁气虚型,急性期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稳定期,稳定期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超声检查的不同影像学特征与不同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史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银屑病与免疫细胞的关系研究

    银屑病是由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介导的敏感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角质形成细胞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细胞,真皮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分泌的白介素-23(IL-23)和白介素-12(IL-12),可以诱导Th17细胞活化并释放致炎的Th17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2产生大量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IL-17)、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2(IL-22),这些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可影响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扩增.本文通过探讨银屑病相关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银屑病发病的免疫机制.

    作者:米吉提·吾普尔;热孜万古丽·乌买尔;阿伊满·阿布力克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均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均明显高于二者联合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曾碧珍;钟彩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乳牙龋齿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修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性修复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修复成功率和患儿配合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修复成功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修复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向飒;董杰;郑蕾;刘彩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Bobath技术+推拿+物理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通过三维步态时空分析技术检测患儿步行能力,并测定表面肌电参数.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步长、步幅、步速、摆动相均增加,支撑相均减小,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电参数值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独立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更大,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张贯飞;杨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1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12例,观察组使用旋转平台型假体,对照组使用固定平台型假体,术后两组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膝关节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两组HSS评分及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10/1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10/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旋转平台型与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假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两者治疗效果相似.

    作者:隋殿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应急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应急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应急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74±1.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4±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2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应急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赵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T细胞亚群检测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SA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补肾中药结合ALG/ATG、造血生长因子、雄激素及环孢素治疗,评价SAA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比较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不同分界点的平均值;分析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有效患者的CD3+CD25+T水平明显高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CD3+HLA-DR+T、CD3+HLA-DR+T/CD3+CD25+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HLA-DR+T>7%、CD3+CD25+T>2.5%、CD3+HLA-DR+T/CD3+CD25+T>2.5%的免疫学指标平均值明显大于CD3+HLA-DR+T≤7%、CD3+CD25+T≤2.5%及CD3+HLA-DR+T/CD3+CD25+T≤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HLA-DR+T细胞比例>7%、CD3+CD25+T细胞比例>2.5%、CD3+HLA-DR+T/CD3+CD25+T细胞比例≤2.5,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CD3+CD25+T可用于预测SAA患者的疗效,其水平升高表明疗效较好,临床可根据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水平评估SAA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APACHE-Ⅱ评分与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观察组死亡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细胞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血细胞水平PLT上升水平(46.7±7.4)g/L、HGB上升水平(26.6±4.9)g/L均高于于对照组的PLT上升水平(19.4±3.6)g/L、HGB上升水平(13.4±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3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22/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0/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45/45);观察组复发率为68.9%(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40/45);观察组生存率为28.9%(1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CAG方案治疗.

    作者:周金旭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牙髓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效果.

    作者:王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2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FLACC评分、护理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LACC评分分别为(1.23±0.12)分、(4.41±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效果.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