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王霞

关键词: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摘要:目的:比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牙体牙髓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管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68例老年开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比较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两组疼痛量化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和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疼痛量化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在术后12 h高,术后72 h低,且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观察组疼痛量化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结局为导向的疼痛护理在老年开腹手术后的实践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轻疼痛感,促进恢复,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咪达唑仑与苯巴比妥钠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惊厥应用咪达唑仑与苯巴比妥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用药控制时间、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自用药开始至惊厥发作停止时间为(22.38±10.3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1.08±1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P及HR、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苯巴比妥钠注射液相比,咪达唑仑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惊厥治疗,可有效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儿的神经功能,可为临床上选择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新生儿惊厥提供参考.

    作者:李晓庆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经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均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均明显高于二者联合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曾碧珍;钟彩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Bobath技术+推拿+物理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1个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通过三维步态时空分析技术检测患儿步行能力,并测定表面肌电参数.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步长、步幅、步速、摆动相均增加,支撑相均减小,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电参数值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独立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更大,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张贯飞;杨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2例静脉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FLACC评分、护理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LACC评分分别为(1.23±0.12)分、(4.41±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传统护理效果.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Orem自理模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较低,MBI评分及SS-QOL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脑卒中患者,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谭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培菲康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培菲康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培菲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的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4/36),与对照组的16.7%(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的效果优于单纯三联疗法治疗效果.

    作者:尹松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塞通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供血不足患者15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略高于对照组的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用药2周、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结束后2周,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脑供血不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高.

    作者:陶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功能(LVEF、LVEDD、LVES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MLHFQ量表).结果:护理前,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BNP水平、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吴小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型子宫脱垂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艾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盆底肌肉强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22);两组盆底肌肉强度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6,P=0.000).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疗效.

    作者:姜佰凤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患儿就诊日期单、双日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①比较两组退热、脓点消退耗时;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③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④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脓点消退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87%(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能获得较好的消炎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刘丽洋;王晓东;张可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抗菌类西药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出现抗菌类西药药物不良反应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产生不良反应的抗菌类西药种类、给药方式、不良反应类型.结果:102例患者中,女性(61.8%)多于男性(38.2%);年龄方面:>60岁的患者(44.1%)多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抗菌类西药种类:β-内酰胺类西药(66.7%)多于喹诺酮类西药(33.3%);给药方式:静脉滴注方式(51.0%)多于其他给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35.3%)和皮肤组织(19.6%).结论:抗菌类西药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不良反应主要累及部位等的差异,建议可提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许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脊髓炎患者88例,按照患者入院的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综合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综合指标方面,观察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为(6.12±0.39)d、独立下地行走时间为(12.08±1.37)d、肌力恢复时间为(9.46±0.67)d,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为(8.96±0.42)d、独立下地行走时间为(15.47±1.34)d、肌力恢复时间为(15.62±0.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效果优于单纯甲泼尼龙治疗效果.

    作者:周征南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刘莹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组)和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0.4±1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200.3±25.6)m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渗血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肠粘连2例,肠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1例,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朝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银屑病与免疫细胞的关系研究

    银屑病是由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介导的敏感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角质形成细胞是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细胞,真皮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分泌的白介素-23(IL-23)和白介素-12(IL-12),可以诱导Th17细胞活化并释放致炎的Th17细胞因子,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2产生大量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IL-17)、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2(IL-22),这些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可影响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扩增.本文通过探讨银屑病相关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银屑病发病的免疫机制.

    作者:米吉提·吾普尔;热孜万古丽·乌买尔;阿伊满·阿布力克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T细胞亚群检测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治疗效果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SAA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补肾中药结合ALG/ATG、造血生长因子、雄激素及环孢素治疗,评价SAA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比较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不同分界点的平均值;分析SAA患者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有效患者的CD3+CD25+T水平明显高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的CD3+HLA-DR+T、CD3+HLA-DR+T/CD3+CD25+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HLA-DR+T>7%、CD3+CD25+T>2.5%、CD3+HLA-DR+T/CD3+CD25+T>2.5%的免疫学指标平均值明显大于CD3+HLA-DR+T≤7%、CD3+CD25+T≤2.5%及CD3+HLA-DR+T/CD3+CD25+T≤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HLA-DR+T细胞比例>7%、CD3+CD25+T细胞比例>2.5%、CD3+HLA-DR+T/CD3+CD25+T细胞比例≤2.5,患者生存期较长.结论:CD3+CD25+T可用于预测SAA患者的疗效,其水平升高表明疗效较好,临床可根据CD3+HLA-DR+T、CD3+CD25+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水平评估SAA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细胞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血细胞水平PLT上升水平(46.7±7.4)g/L、HGB上升水平(26.6±4.9)g/L均高于于对照组的PLT上升水平(19.4±3.6)g/L、HGB上升水平(13.4±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3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22/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40/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45/45);观察组复发率为68.9%(3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40/45);观察组生存率为28.9%(1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CAG方案治疗.

    作者:周金旭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应急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应急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应急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74±1.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4±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2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应急护理在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赵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辽西沿海农村高血压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辽西沿海农村高血压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4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CKD-EPI公式计算eGFR,分析患者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eGFR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总胆固醇、收缩压、年龄、女性、病程、尿蛋白和腰围(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病程和收缩压是eG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辽西沿海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eGFR水平下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尿蛋白、病程和收缩压为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林敏;邢立莹;杜志;田园梦;张博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