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覃荣凤

关键词:脑卒中,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由度评估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由度评估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自由度分级标准首先进行活动度评估,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心肌耗氧量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度评估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早期康复效果.

    作者:冉梅;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04例4种体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4种发热伴随体征的发生规律.方法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以美国Petersdorf和Beeson医生1961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为病例纳入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按病因分组,对每组患者按有无皮疹、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有无脾脏肿大做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病例资料198篇,204例患者,诊断分别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他病因.各组间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疑难FUO病例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病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发生率在各组病因中无差异.

    作者:胡蝶飞;黄璐;吴继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国内文献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 检索2006~ 2013年国内权威数据库资料,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网提供的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检出16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23篇.23篇均未提及盲法,均为描述随机分配方案及相关的隐藏方案等,属于低级质量的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的比值比为8.02,95%可信区间[5.57-11.5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1).结论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较单纯使用西药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但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方法可靠的、设计严谨的、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获得更高强度的临床证据.

    作者:张晓春;吴要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全身多发性大面积压疮患者1例护理体会

    压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攻克的顽症.它是由于机体长期受压,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病痛,也因延长住院日而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科于2013年8月26日收治一位患者,主因“间断全身浮肿半年,加重伴全身压疮1个月”经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常丽霞;王菊梅;李苏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血沉及超敏C反应蛋白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沉(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0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组),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ESR及hs-CRP,并检测HP感染情况.COPD患者根据有无感染HP,将其分为HP阳性组(79例)和HP阴性组(41例).分别比较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P阳性及HP阴性COPD患者的ESR及hs-CRP水平.对HP阳性组进行根除HP治疗后再次检测ESR及hs-CRP,比较根除HP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结果 (1)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ESR及hs-CRP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除HP治疗后ESR及hs-CRP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是一种气道炎症疾病,HP感染可影响COPD患者各项炎性指标,其通过参与COPD患者炎性过程,可能是HP参与并加重COPD疾病的途径之一.

    作者:谭小玉;陈俊健;黎雨;方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出院之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后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感染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绩效考核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实施绩效考核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辖区内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把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作为观察指标,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对比实施绩效考核办法前及实施3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筹集、服务实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上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绩效考核办法3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管理项目健全,监督指导进一步加强;在资金筹集情况、健康档案建立率和电子建档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等方面与实施绩效考核办法前比较,管理水平和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 城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应用于公共卫生项目的管理可取得较大的成效.

    作者:利霞;刘真;罗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危压疮评估及管理研究进展

    压疮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如何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也护理研究者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临床护理研究者在压疮预测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对高危压疮的评估、护理干预及管理监控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护理人员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秦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护理进展

    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探讨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防止疾病传播的影响.

    作者:唐月璐;曹权;唐素荣;梁月新;石柳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反复发作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后喘息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初次毛支炎治愈后患儿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6例口服孟鲁司特钠,B组28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疗程均为12周,C组24例未给予治疗,随访观察2年,了解两种干预治疗对患儿反复喘息发作的影响.结果C、B、A三组患者毛支炎后喘息再发时间依次延长,喘息再发次数及进展成哮喘的例数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喘息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2年内进展成哮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0.017,P<0.017).结论两种干预方法不能减少毛支炎后喘息的再发,但可以延长再发时间、减少发作次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降低毛支炎后哮喘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吸入糖皮质激素.

    作者:杜兴媛;陈璇;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癌痛控制现状、治疗、影响因素及管理

    疼痛管理培训,疼痛评估,疼痛记录和患者教育,这一系因素均影响临床上疼痛管理实践的效果.因此,只有根据NCCN《成人癌性疼痛的治疗指南》对癌痛评估,患者教育及癌痛治疗管理等提出的明确要求,借鉴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经验,将疼痛管理各个实践过程及细节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以促进循证实践指南在临床的转化和应用,才能大限度过地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本文就癌痛的控制现状、癌痛的治疗方法、癌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癌痛管理状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骆是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术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尽管其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术中、术后也可能发生并发症,本文总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常见并发症,并对其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概述,强调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常规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作者:何启芳;潘小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同步放化疗研究现状

    同步放化疗是目前宫颈癌治疗的新进展,它并非是简单的放疗和化疗的相互叠加,而是通过小剂量的化疗药物对放疗起到增敏的作用.实施同步放化疗可以抑制放疗所导致的肿瘤细胞损伤后的修复,减小肿瘤的体积;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增加手术机会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由于化疗药物剂量小,故毒副反应不重,大多数患者可耐受.使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案效果更佳.但铂类的周期、强度的选择仍处于摸索阶段,而调强放疗从对定位的精确度和摆位误差的要求、IMRT计划中CTV和PTV的确定、剂量的生物学效应等方面尚面临诸多需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作者:陈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覃荣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年9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布具有典型的特征:多为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多数从事体力劳动;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幻视、幻听、妄想、行为紊乱是其主要的症状,可能伴有抑郁情绪;对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可促进其转归.结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对人体损害很大,应早期戒酒对症治疗.

    作者:齐文博;刘锡亮;席巧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焦虑状况及GRACE评分调查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焦虑状况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为临床护理提供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一般资料调查表、GRACE进行评价.结果 焦虑状态患者44例(89.8%);女性焦虑症总体发生率高于男性.重度焦虑女性患者中有2例(20%),男性患者中有13例(33.3%);49例患者GRACE危险评分在101 ~247分,合并焦虑症状患者GRACE危险评分随HAMA评分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性别、年龄、限制卧床、既往生活方式、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对AMI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的心理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邱小芩;肖熙;吴玉芳;陶晓;黄春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卵巢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筛查卵巢癌的一个主要工具,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卵巢体积及形态的异常,但它却无法准确地区分卵巢肿瘤的性质.当作为唯一的筛选工具,其敏感性高,但假阳性率也高.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该技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肿瘤形态学指标对卵巢肿瘤的恶性程度进行筛查、鉴别.这对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良性肿瘤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卵巢癌筛查已经被证实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为提高治愈率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张勤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入住ICU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时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入住ICU时间分为观察组(术后立即入住ICU)和对照组(术后2d入住ICU),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良好率、中重残率、植物状态率、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残、重残、植物状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及早送入ICU病房,可明显提升术后恢复良好的几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瓦常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致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20例CCCI患者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组,52例)及非VCIND组(68例),建立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CCCI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等各种危险因素与VCIND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脑梗死的多次发作及多部位发生及低教育程度与CCCI致VCIND有关;多因素分析证实糖尿病、脑梗死的多次发作及多部位发生及低教育程度与CCCI致VCIND有关,OR值分别为13.255、12.862、9.051、1.486(P<0.01).结论 糖尿病、脑梗死的多次发作及多部位发生、低教育程度与CCCI致VCIND有关,可能是CCCI致V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潘丽雅;翁保慧;邓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