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04例4种体征分析

胡蝶飞;黄璐;吴继周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 病例报告, 文献分析, 发热伴随体征
摘要: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4种发热伴随体征的发生规律.方法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以美国Petersdorf和Beeson医生1961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为病例纳入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按病因分组,对每组患者按有无皮疹、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有无脾脏肿大做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病例资料198篇,204例患者,诊断分别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他病因.各组间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疑难FUO病例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病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发生率在各组病因中无差异.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由度评估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由度评估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自由度分级标准首先进行活动度评估,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心肌耗氧量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由度评估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早期康复效果.

    作者:冉梅;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血沉及超敏C反应蛋白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沉(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1)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0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COPD组),1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ESR及hs-CRP,并检测HP感染情况.COPD患者根据有无感染HP,将其分为HP阳性组(79例)和HP阴性组(41例).分别比较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P阳性及HP阴性COPD患者的ESR及hs-CRP水平.对HP阳性组进行根除HP治疗后再次检测ESR及hs-CRP,比较根除HP治疗前后其水平的变化.结果 (1)COPD组较健康对照组、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ESR及hs-CRP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除HP治疗后ESR及hs-CRP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是一种气道炎症疾病,HP感染可影响COPD患者各项炎性指标,其通过参与COPD患者炎性过程,可能是HP参与并加重COPD疾病的途径之一.

    作者:谭小玉;陈俊健;黎雨;方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广泛应用.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加压固定6h即可.但由于桡动脉细小、易痉挛特有的解剖特点使得器械操作较为困难,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并发症,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正确认识并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显得尤为重,通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介入诊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作者:陆凤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eminar教学法在精神病学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eminar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2013学年109名本科护理学生进行精神病学课程授课,并调查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结果 大部分学生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可行,并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并有助于其对精神病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结论 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临床综合应对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者:潘立玉;黎裕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癌痛控制现状、治疗、影响因素及管理

    疼痛管理培训,疼痛评估,疼痛记录和患者教育,这一系因素均影响临床上疼痛管理实践的效果.因此,只有根据NCCN《成人癌性疼痛的治疗指南》对癌痛评估,患者教育及癌痛治疗管理等提出的明确要求,借鉴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经验,将疼痛管理各个实践过程及细节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以促进循证实践指南在临床的转化和应用,才能大限度过地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本文就癌痛的控制现状、癌痛的治疗方法、癌痛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癌痛管理状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04例4种体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4种发热伴随体征的发生规律.方法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2000~2012年中华系列医学期刊病例报告类文献,以美国Petersdorf和Beeson医生1961年提出的诊断标准为病例纳入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按病因分组,对每组患者按有无皮疹、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有无脾脏肿大做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病例资料198篇,204例患者,诊断分别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其他病因.各组间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疑难FUO病例中,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病因,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发生率在各组病因中无差异.

    作者:胡蝶飞;黄璐;吴继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3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炎且资料完整的病例33例的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药物疗效等.结果 33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0例(60.6%),咳嗽、咳痰23例(69.7%),气促8例(24.2%),消瘦6例(18.2%);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局限性的团块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20例(61.1%),厚壁空洞伴液平8例(24.2%);标本培养结果显示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治疗6个月后痊愈3例(9.1%),好转24例(72.7%),恶化4例(12.1%),死亡2例(6.0%);基线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0.1±8.4)个/uL,治疗6个月后为(104.3±9.2)个/u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红球菌肺炎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与其他肺部疾病没有特殊差异,多表现为肺脓肿,容易误诊.宜选用具有良好细胞穿透能力的抗生素并长疗程、联合治疗,HAART可改善预后.

    作者:苏凌松;张勇;邬剑威;黄葵;蒙志好;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ERCP术后给予常规鼻胆引流、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观察组于ERCP术前及术后1d,给予丹参注射液250 mL,2次/d,静脉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 h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术后24 h CRP.统计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h、24h血淀粉酶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术后3h、24 h血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42%(21/50),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0%(0/50),对照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80%(40/50),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8%(4/50).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陈海东;韦良宏;宁琳;韦良鹏;苏东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属参与式电话回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家属参与式电话回访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式电话回访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仅对患者本人进行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如正确用药、合理饮食、按时监测血压等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调动家属参与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变患者饮食、生活等不良习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谭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螺旋CT在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静脉肾盂造影(IVP)与螺旋CT在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特点,探讨CT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IVP与螺旋CT联合诊断的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 32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中,IVP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肾输尿管膀胱肿瘤、泌尿系感染及肾输尿管畸形的IVP诊断符合率不高,但能直接或间接发现病灶;联合螺旋CT后32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都能明确诊断.结论 螺旋CT在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设备要求较高,在基层医院不能作为常规的检查.

    作者:林斯文;裴会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床旁护理对产妇产后负性情绪的影响,寻找能为产妇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护理模式.方法 对在本院妇产科待产的200例初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实验组产妇采取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则进行常规护理.两组产妇在住院当天、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均分别发放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 (1)住院当天,两组产妇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产后第一天及出院当天,实验组产妇的SDS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7.0%)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新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缓解产妇产后负性情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形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淑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术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纤维支气管镜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尽管其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术中、术后也可能发生并发症,本文总结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常见并发症,并对其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概述,强调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常规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作者:何启芳;潘小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infarction,ACI)的效果,评价发病3~6 h内动脉溶栓和发病3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发病6h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溶栓组(发病3~6h内)18例患者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发病3h内)15例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h、24h、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90 d的Barthel(B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3h、24h、14 d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7d、90 d的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均与静脉溶栓治疗相当.

    作者:张兆;张千;李先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绩效考核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实施绩效考核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辖区内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把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保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作为观察指标,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对比实施绩效考核办法前及实施3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筹集、服务实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上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绩效考核办法3年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管理项目健全,监督指导进一步加强;在资金筹集情况、健康档案建立率和电子建档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等方面与实施绩效考核办法前比较,管理水平和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 城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应用于公共卫生项目的管理可取得较大的成效.

    作者:利霞;刘真;罗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覃荣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危压疮评估及管理研究进展

    压疮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如何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是也护理研究者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临床护理研究者在压疮预测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对高危压疮的评估、护理干预及管理监控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护理人员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作者:秦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出院之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后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感染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的变化.结果 (1)156例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AF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 脑梗死住院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与调控力,明显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健冰;侯宏宾;张少霞;姚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骆是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冠心痛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及其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我在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45例男性患者进行夜间呼吸睡眠监测,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痛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对象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水平、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吸烟情况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SAS的患病率(78.8%)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黄灿;曹保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