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覃文周;林丽文;练聪;吕慧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比对分析, 偏倚评估
摘要:目的 探讨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 仪器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标本在分别在三台仪器上重复检测20次,计算CV值;比对试验选择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仪器作为比对仪器,另外两台仪器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采集8份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分别在三台仪器上进行检测,连续进行5 d.结果 三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两台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比对仪器的相对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临床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判断其一致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炎琥宁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儿童腮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儿童腮腺炎患儿66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34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32例给予炎琥宁粉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腮肿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52.9%),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琥宁粉针治疗儿童腮腺炎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能显著缩短患儿退热及腮肿消退时间.

    作者:骆振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2例低钾麻痹的识别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低钾麻痹的识别及护理.方法 分析总结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2例低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低血钾麻痹表现为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则会休克、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及时识别和专业的护理干预与患者的疾病转归密切相关.结论 低钾麻痹临床上并不罕见,临床表现为四肢肌无力,严重者则会休克、呼吸困难等,与钾的摄入不足、排泄过多、体内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血清钾监测和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可明确诊断,及时识别和专业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

    作者:郑艳娟;潘安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 探讨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 仪器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标本在分别在三台仪器上重复检测20次,计算CV值;比对试验选择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仪器作为比对仪器,另外两台仪器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采集8份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分别在三台仪器上进行检测,连续进行5 d.结果 三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两台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比对仪器的相对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临床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判断其一致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覃文周;林丽文;练聪;吕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乙犁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非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肝功能、血清HBeAg定量检测.结果 对照组存活42例,观察组存活48例,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 DNA拷贝量、MELD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崇.

    作者:林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感染病例会诊工作及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感染病例会诊发挥的作用以及收获.方法 简述我院临床药师会诊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对临床药师会诊的典型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比较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前后的用药效果.结果 典型会诊病例经调整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病例会诊,既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也促进了临床药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者:雷宇;黄天文;潘文;李胜;邓秋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带加压预防腹膜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带加压对腹膜透析患者伤口拆线时间、伤口渗液、出血及隧道口炎、导管移位发生率的影响,为防治腹膜透析并发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腹膜透析术后是否采用腹部伤口腹带加压,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插管后3个月内腹带加压组(A组)和未使用腹带加压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拆线时间、伤口渗液、出血及透析管相关隧道口炎、导管移位的发生率.结果 (1)A组平均拆线时间为(11.2 ±0.8)td,B组平均拆线时间为(13.4±0.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术后A组有1例患者发生伤口渗血,而B组有8例患者出现伤口渗血,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A组有1例隧道口炎发生,而B组有7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发生隧道口炎,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予以规范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3)A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管周渗液,发生率为2.94%;B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1天出现管周渗液,发生率为3.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A组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发生率为2.94%;B组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移位,发生率为3.0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带加压可缩短手术后拆线时间,可减少术后腹部伤口渗血及隧道口炎的发生率,极大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能有效延长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和治疗效果,减少腹透早期退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波;王小琴;熊飞;张燕敏;丁艳琼;万胜;高义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德保县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一起农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食物中毒致病菌、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以及WST13-1996《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样及病原菌检测.结果 就餐23人中出现食物中毒12人,发病率为52.1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潜伏期、现场卫生状况、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沙门氏菌.结论 由于烹饪加工过程操作不当导致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存放条件不符合卫生要求等原因造成食品受沙门氏菌污染,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曾露滋;黄柏林;陆少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裂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 μg/L、(1.11 ±0.43)μg/L和(2.60 ±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作者:樊金莲;覃文周;陈奎;肖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护理研究进展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患者常因难以忍受疼痛放弃康复,影响预后.目前肩手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无统一的临床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肩手综合征发生后,要早期介入治疗,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行积极的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肩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康复护理评估及预防治疗等综述如下.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6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121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胺碘酮注射液能缓解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8.6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LVE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且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张喜民;刘文智;豆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短信平台在门急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短信平台在门急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发放调查表,对短信平台开通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短信平台开通后,留取有效号码占74%(259/350),无效号码(如空号、错号、停机号和留取亲属号码)占12%(42/350),未留号患者占14%(49/350).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短信平台在门急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沈文霞;徐筠;宁余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学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肿瘤学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学医生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肿瘤学临床带教中遇到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肿瘤专业型人才.

    作者:蓝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醛固酮的表达特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醛固酮的表达特征.方法 根据肺功能损害程度将90例COPD患者分为轻中度组(36例)及重度极重度组(54例);再根据病情将COPD患者分为单纯COPD组(33例),肺心病组(57例),同时和29例健康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醛固酮水平的检测,并进行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 肺心病组患者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及对照组(P<0.05);重度极重度COPD组的醛固酮较轻中度组升高(P<0.05);血浆醛固酮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460,P=0.00).结论 醛固酮在COPD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与肺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覃淑娟;陈昌枝;冯洁美;朱贵朝;吴文彬;覃家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估量表临床应用进展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现象,其在老年人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及时诊治,加强护理,对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背景及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吴芳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临床应用的护理研究进展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就PICC导管的选择、置管方法、主要并发症及维护进行综述,为PICC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卢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15例X线及CT表现

    目的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X线、CT表现,探讨X线、CT在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痰培养、血培养及临床症状证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5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正侧位摄片及CT平扫.结果 15例患者中X线平片表现炎性浸润14例;表现蜂窝状、空洞、肺气囊影12例;脓胸、气胸3例;球形病灶2例.15例中CT表现都有片状肺部浸润,以两肺下叶明显,大部分分布于胸膜下.部分病例合并空洞、肺气囊影,以肺气囊影为主.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综合分析.

    作者:林斯文;裴会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择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值;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CRP值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值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RP明显增高,而经治疗后,病情好转,CRP值明显下降,故CRP的检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提供较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同时又可作为观察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瑾;李桂娟;常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联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联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VC、PEF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PEF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射干麻黄汤联合小青龙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基层卫生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 65例患者中30例好转出院,20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自动出院6例,9例因出血量过多并发脑疝死亡.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过硬的业务水平,采取及时有效的科学护理措施,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欧艳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钠、消心痛、拜阿司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扩血管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0.25 g口服,曲美他嗪20 mg口服,3次/d,连用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BP、DBP、HR及TC、TG、LDL-C、HDL-C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HR、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HR、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党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