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程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王洪玲

关键词:新产程标准, Friedman曲线, 产程, 初产妇, 人工干预,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程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6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运用新产程标准管理产程模式,对照组采用Friedman曲线管理产程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人工干预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别为23.3%和76.7%,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的32.0%,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干预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新产程标准管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管理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和降低人工干预率的效果优于Friedman曲线管理模式.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 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术式将1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良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张继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516例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认知及康复需求 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调查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认知情况及康复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用自编的《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康复措施调查问卷》对516例于产后42天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有正确认知的占36.85%,有知识需求的占80.88%,对治疗态度积极的占62.53%.结论:宣传和普及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知识应作为当前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女性盆底康复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是保障女性盆底健康的有效措施.

    作者:俞飞;陈维忠;周丽;樊莉;张莉;尹露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产程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管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6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运用新产程标准管理产程模式,对照组采用Friedman曲线管理产程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人工干预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分别为23.3%和76.7%,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的32.0%,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工干预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新产程标准管理模式对初产妇产程管理可提高阴道分娩率和降低人工干预率的效果优于Friedman曲线管理模式.

    作者:王洪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B1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B1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维生素B1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治疗.

    作者:彭扣芝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颈深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目的:观察颈深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全身治疗,及时切开引流,适当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同时完善CT检查,确定脓肿形成及程度.结果:12例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11例行气管切开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切口愈合良好;疗程短15天,长33天,平均住院18天,其中1例女性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颈深部多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为常伴有严重坏死性感染及脓腔积气,治疗除采用大剂量抗生素并切开引流治疗外,应重点预防呼吸道梗阻、血管破裂及纵隔脓肿等的发生.

    作者:贾军;张楠楠;王永良;王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 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儿童保健的健康儿童2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并比较维生素A、E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维生素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维生素A缺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生素E水平及维生素E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维生素A水平降低有关,而与血清维生素E水平无关.

    作者:郝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帝视内窥镜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对冠心病患者 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帝视内窥镜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帝视内窥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对照组在普通喉镜直视下行气管插管.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成功时(T2)、插管成功后1 min(T3)及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T1时刻,对照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T0,T2、T3、T4时,对照组MAP、HR水平明显高于T0(P<0.05);T1和T2时,观察组的MAP、HR水平均低于T0时刻(P<0.05),T3和T4时刻的MAP、HR水平与T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帝视内窥镜气管插管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且操作时间更短.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部CT、B超与核磁检测在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核磁检测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和腹部CT,腹部CT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好,其次为腹部CT,B超效果差.

    作者:刘思雨;牛万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心理状态与术后 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喉癌患者心理状态与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96例喉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结果:出院6个月时,研究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与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喉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许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 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241个外来器械包(共计984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256个外来器械包(共计1036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和器械损伤率.结果:观察组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器械损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流程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和器械损伤率.

    作者:辛华鸽;付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管理中的效果,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方法:按时间先后顺序,2015年1月至12月消毒供应中心设备按常规设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12月消毒供应中心对设备进行目视管理为观察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设备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设备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工作人员专科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目视管理应用于设备管理,可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和工作人员专科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黄承明;胡小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早期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

    目的:观察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早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且术后早期出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患儿29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行此类手术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儿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及30天心电图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左室电压、JTcd随手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J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左室电压在术后3天、5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有无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左心室电压和JTcd有差异,JTcd可能对预测早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有参与意义.

    作者:文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麻醉所致 术后痛觉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麻醉所致术后痛觉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术前15 min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0.4 mg/kg,手术结束前30 min肌内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患者术前15 min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0.8 m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HR、MAP、疼痛情况.结果:术前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的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与2 h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2 d的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15 min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0.4 mg/kg,术后30 min肌内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瑞芬太尼麻醉所致术后痛觉的预防效果优于术前15 min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0.8 mg/kg预防效果.

    作者:梁秋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的 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青少年早期近视患者(172只眼)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以玻璃酸钠眼液睡前滴用,观察组则使用1%阿托品眼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视力治愈和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视力下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利于阻碍近视的加重与眼轴的延长,对维持和改善患者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有效、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孙攀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利普刀联合甲硝唑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

    目的:探究利普刀联合甲硝唑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利普刀治疗,研究组予以利普刀+甲硝唑栓联合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30/41),研究组复发率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予以利普刀治疗的同时,联合采用甲硝唑栓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及出血时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 胰腺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疗效.

    作者:赵林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青少年不同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探讨青少年不同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调查7214名学生的体检资料,分析青少年不同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结果:青少年运动次数、吃西餐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量和吃甜食次数等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吃西餐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量和吃甜食次数均呈正相关(P<0.05),与运动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吃西餐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量和吃甜食次数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运动次数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

    作者:万妮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下鼻甲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 鼻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下鼻甲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鼻中隔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下鼻甲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通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MAC、NV等通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81%明显低于对照组32.43%(P<0.05).结论:下鼻甲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疗效优于鼻中隔手术治疗.

    作者:夏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约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20%.近年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远期疗效已经得到明显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但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却不令人满意.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有效化疗方案,结合我国专家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AML诊治方案,现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将国内外儿童AML诊断和治疗现状作详细介绍,并对各化疗方案的特点与实际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供临床医生参考.希望通过不断改进,提高我国儿童AML的远期疗效.

    作者:梁宇;王西阁;赵雪莲;周玉洁;宋丽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