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陈维忠;周丽;樊莉;张莉;尹露谊
目的:探讨青少年不同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调查7214名学生的体检资料,分析青少年不同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结果:青少年运动次数、吃西餐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量和吃甜食次数等生活方式与超重肥胖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与吃西餐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量和吃甜食次数均呈正相关(P<0.05),与运动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吃西餐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量和吃甜食次数与超重肥胖呈正相关,运动次数与超重肥胖呈负相关.
作者:万妮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主要的输液技术手段.本文对我院8个临床科室两个月来的留置针操作流程,维护和管理及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针对目前我院留置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修改了操作规程与维护流程.应用后患者对使用留置针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有所减轻,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降低了临床静脉输液钢针的使用率,扩大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
作者:米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青少年早期近视患者(172只眼)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以玻璃酸钠眼液睡前滴用,观察组则使用1%阿托品眼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视力治愈和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视力下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托品眼膏在青少年早期近视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利于阻碍近视的加重与眼轴的延长,对维持和改善患者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且安全有效、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孙攀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siRNA沉默MACC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siRNA-MACC1对MCF-7细胞进行转染处理为实验组,空白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细胞经siRNA-NC转染处理.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使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使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MACC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实验组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弱于空白组.结论:siRNA沉默MACCI基因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和增殖.
作者:李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护理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护理30 d.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疗法护理,护理30 d.护理后,采用康复情况、患者满意度、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护理后两组康复情况、护理知识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疗法护理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赵蓓蓓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难治创面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9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烧伤程度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是植皮、皮瓣移植以及碘伏、SD-Ag霜换药.对难治创面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方法中植皮瘢痕发生率为63.33%,皮瓣瘢痕发生率为62.50%,均明显低于非手术方法的100%(P<0.05);手术方法治疗后,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治疗(P<0.05).结论:烧伤后难治创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治疗时可优先选择手术治疗,不仅愈合时间短,而且瘢痕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作者:徐泽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血尿淀粉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疗效.
作者:赵林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241个外来器械包(共计984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256个外来器械包(共计1036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和器械损伤率.结果:观察组器械包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器械损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流程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湿包率、提前放行率、器械消毒不合格率和器械损伤率.
作者:辛华鸽;付健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痛的原因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46例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小儿急性腹痛的原因包括急性肠胃炎、肠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胃肠道反应、肠叠套以及其他,其中以肠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占比较大.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愈36例,显效10例,无效0例,治疗有效率为100%;患儿治疗前VAS评分为(3.61±0.29)分,治疗后VAS评分为(0.21±0.05)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61,P=0.000).结论:小儿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为肠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骆宇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内观疗法联合森田疗法治疗伴功能性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78例伴功能性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接受内观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森田疗法,治疗时间均为5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HAMD-17)、躯体症状严重程度(PHQ-15)及生活质量(SF-12).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和PHQ-15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F-12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疗法联合森田疗法治疗伴功能性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内观疗法.
作者:李雪艳;徐莎;张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排号,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则在腹腔镜下进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2d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RP和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CRP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作者:樊宏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核磁检测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和腹部CT,腹部CT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好,其次为腹部CT,B超效果差.
作者:刘思雨;牛万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氧疗、纠正酸中毒、保暖等综合支持性治疗;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研究组加用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加速痊愈进程.
作者:周志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两组在给予缩宫素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宫腔填纱治疗,研究组应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 h、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宫腔填纱治疗疗效.
作者:吕会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无创基因检测技术在筛查高危孕妇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62例高危孕妇外周血进行胎儿21-三体、18-三体及13-三体检测分析,筛查阳性者,进行羊水穿刺检查确诊.结果:行产前无创基因检测的462例样本中,发现胎儿非整倍体阳性者11例,其中21-三体9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经羊水穿刺确诊阳性病例9例,假阳性2例,其余病例出生后随访,未发现漏诊病例.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一项很好的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形的筛查技术,临床实用性高,筛查时间早,漏诊率低,而且可以使一部分孕妇免受羊水穿刺等有创产前检查.
作者:刘明颖;石英坤;孙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22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3%(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啰音、呼吸异常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P、T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LT、AS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同时不影响肝功能的变化趋势,安全可靠,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康利娜;成芳;安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不稳定性脊髓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椎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治疗分数(JOA)、颈椎疼痛程度(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VAS、NDI、颈椎曲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8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和核磁共振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抽取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共计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例,对照组16例.对照组根据CT影像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根据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效果优于对照组采用CT影像检查的诊断效果.结论: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CT,是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佳方法.
作者:王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在阴道试产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瘢痕子宫孕妇9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B超检测孕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并依据厚度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3 mm)和对照组38例(≤3 mm).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阴道试产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阴道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越厚,愈合越好,产前使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可为选择阴道试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术式将1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良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张继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