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江涛
目的:观察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8例,依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少量温开水送服.观察组消石利胆胶囊1.2 g/次,3次/d,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疼痛情况、胆囊壁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高于对照组的6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胆囊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囊壁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应用消石利胆胶囊治疗的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胶囊,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科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小血管穿刺应用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科老年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液前选取血管的传统方式,观察组患者选择四肢的小血管进行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者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血管选择时间、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输液是否通畅、患者活动是否受限制.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静脉穿刺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过程中,观察组有4例(12.12%)患者的穿刺局部出现渗出情况,对照组有11例(33.33%)患者出现渗出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输液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活动受限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血管穿刺应用于老年患者输液中,增大了血管的选择范围,可为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感.
作者:孟凡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明确患者有无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动脉狭窄程度,分析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本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93.33%);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出现的概率极高,且随着脑血管受累越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率不断增加.结论:脑动脉狭窄患者极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伴随累及多条脑血管.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全脑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找出脑动脉狭窄,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极好的避免缺血性卒中.
作者:闫博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快速检测并比较两组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cTnT)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入院后8 h、16 h、24 h的Mb、血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K-MB入院后8 h、16 h、24 h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T-nT诊断特异性为98.59%,敏感度为95.77%;Mb诊断特异性为70.42%,灵敏度为92.96%;CK-MB诊断特异性为80.28%,灵敏度为88.73%.结论: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选取21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对其痰液进行培养,并实施药敏试验.统计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共培养出2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属占86.60%(181/209),革兰氏阳性菌属占13.40%(28/209);常见致病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葡萄球菌属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较高,占60%以上.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致病菌多属革兰氏阴性菌,其对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
作者:贾向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保肝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肝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NF-α、皮肤瘙痒、妊娠结局.结果:两组TNF-α水平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治疗后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在对症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保肝解毒汤,能够改善患者病情,短时间内缓解皮肤瘙痒情况,同时对母婴妊娠结局也有积极影响.
作者:周晓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及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别在25℃下放置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采用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和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放置30 min时,静脉血RBC、HCT、HGB、PLT水平均大于末梢血,WBC水平小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静脉血放置60 min和120 min时血常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放置30 min相比,放置60 min时末梢血LYM、HCT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下降,放置120 min时LYM、HC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RDW、NEU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小,稳定性高于末梢采血.采用末梢采血时,应在采集后30 min内完成检测,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李妍;刘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在治疗慢阻肺中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FVC、FEV1/pred、FEV1、FEV/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red、FEV1、FEV/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对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用药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斌;庞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疗效以及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首次住院时间与再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9/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2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绞痛患者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心率,还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陶智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然后从IL-2、TNF-N两个方面分析了COPD患者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进展,探讨COPD患者细菌感染与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永珍;赵海静;郑斌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接受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T3、FT4和TSH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作者:时瑞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辅助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辅助康复的效果,指标包括营养状况(MNA量表)、心理状态(SDS和SAS量表)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NA、QOL-C30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辅助康复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王小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药材相关管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作为管理措施前的研究资料,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存在问题的中药处方作为管理措施后的研究资料,分析中药处方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前,1770份中药处方中,差错率占据10.00%,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后,5000份中药处方中,差错率占据2.00%,中药材管理措施实施之后,差错率明显降低.中药处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药物使用剂量问题、处方诊断与用药不符、无脚注、炮制相关要求不准确、配伍禁忌等.实施前,177份存在问题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比54.24%,妇科占14.12%,内科占11.30%,外科占10.17%,其他科室占10.17%.实施后,100份存在问题的处方中,儿科处方占比58.00%,妇科占12.00%,内科占10.00%,外科占10.00%,其他科室占10.00%.结论:中药处方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对中药材相关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王世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120例,依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氯沙坦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作者:李红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探析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疏血通注射液结合静脉用药治疗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疏血通注射液使用量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联合用药不同可分为:高剂量依达拉奉组、高剂量奥扎格雷组、低剂量依达拉奉组、低剂量奥扎格雷组,通过分析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疏血通高剂量使用与低剂量使用联合静脉用药,临床效果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剂量疏血通注射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或奥扎格雷治疗,在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静脉用药治疗时,联合不同药物在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剂量疏血通可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重视.
作者:刘红荔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闭盆底腹膜对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例98例,按手术方式未行盆底腹膜关闭46例为对照组,行盆底腹膜关闭52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年、术后2年出现肠梗阻的比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2年出现肠梗阻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关闭盆底腹膜对预防术后肠梗阻的效果优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未关闭盆底腹膜的效果.
作者:刘士凯;菅书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同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E2和L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E2和LH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卵巢功能.
作者:宋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单纯保肛术和结肠造口保肛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单纯保肛术,研究组行结肠造口保肛术,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正常进食、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5.7%(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Wexner便秘评分为(5.6±1.8)分、(3.5±1.4)分,低于对照组的(8.0±2.1)分、(4.7±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造口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马振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在肺叶切除术患者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78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7例和研究组1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朱淑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