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短暂性脑缺血与脑动脉狭窄之间关系的研究

闫博阳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狭窄
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明确患者有无脑动脉狭窄以及脑动脉狭窄程度,分析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和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本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93.33%);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动脉狭窄出现的概率极高,且随着脑血管受累越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率不断增加.结论:脑动脉狭窄患者极易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伴随累及多条脑血管.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全脑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分析,找出脑动脉狭窄,给予有效治疗,能够极好的避免缺血性卒中.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疼痛护理在风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疼痛护理在风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风湿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疼痛护理在风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彭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指导、按摩等便秘护理和麻仁软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排便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的效果优于常规饮食指导、按摩等便秘护理和麻仁软胶囊治疗.

    作者:朱海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配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针对性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配合度及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王大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80例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同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E2和L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SH、E2和LH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卵巢功能.

    作者:宋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8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抢救,研究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乳酸恢复时间与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多发伤救治中可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孔祥忍;牛际铭;武巧月;翟佳;彭伟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阴道分娩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阴道分娩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阴道分娩后出血产妇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情况、不良反应、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两组产后2 h内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内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血红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阴道分娩后出血的效果优于单纯缩宫素治疗效果.

    作者:刘金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血液灌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8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7.5%)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技术联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良好,能够快速恢复胆碱酯酶活力,清除毒素,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治愈率.

    作者:王晓彤;张明;范晓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采用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采用不同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凝法止血,研究组采用缝合法止血.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储备功能与窦卵泡计数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FSH与LH高于对照组(P<0.05),E2低于对照组(P<0.05),窦卵泡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可以影响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永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NCV、SNCV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甲钴胺治疗疗效.

    作者:马龙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眼外伤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周围虹膜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眼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优于周围虹膜切除术治疗效果.

    作者:徐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体液、营养、无机盐补充,对照组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以泮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24 h内的出血频率、两种胃蛋白酶原比例(PGⅠ/PGⅡ)和胃液pH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出血频率、PGⅠ/PGⅡ和胃液pH值的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消化道出血,安全性更高.

    作者:彭习章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80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的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UF评分等症状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可保证治疗效果,作用时间较长,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120例,依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氯沙坦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但需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

    作者:李红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消石利胆胶囊与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胆固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8例,依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熊去氧胆酸胶囊10 mg/kg,少量温开水送服.观察组消石利胆胶囊1.2 g/次,3次/d,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疼痛情况、胆囊壁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高于对照组的6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胆囊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囊壁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应用消石利胆胶囊治疗的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胶囊,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科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30例慢阻肺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治疗慢阻肺中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FVC、FEV1/pred、FEV1、FEV/FVC等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pred、FEV1、FEV/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对治疗慢阻肺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用药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王立斌;庞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快速检测并比较两组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cTnT)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入院后8 h、16 h、24 h的Mb、血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K-MB入院后8 h、16 h、24 h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T-nT诊断特异性为98.59%,敏感度为95.77%;Mb诊断特异性为70.42%,灵敏度为92.96%;CK-MB诊断特异性为80.28%,灵敏度为88.73%.结论: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江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解毒散瘀汤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解毒散瘀汤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用解毒散瘀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体征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CD3+明显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解毒散瘀汤治疗儿童热毒炽盛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效果显著,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赵倩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80例的疗效及对呼吸功能参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分析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呼吸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阻肺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胸肺顺应性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胸肺顺应性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胸肺顺应性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作者:李双拾;远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情况(VAS)及肛门排气时间,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疗效优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作者:郭健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