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96例临床观察

尚晓斌

关键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 高血压, 疗效
摘要: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商品名安博诺)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96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150 mg,1~2次/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组48例,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1次/d,均口服,治疗8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代谢无明显改变,厄贝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70.8%,复方片组总有效率89.6%,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非出血性烟雾病34例DSA与TCD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 对比非出血性烟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非出血性烟雾病34例临床资料,所有临床怀疑烟雾病者,均行DSA确诊,同时行TCD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包括轻度缺血症状或非典型脑血管病症状病例,TCD均提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血管新生.结论 TCD有助于非出血性烟雾病的早期发现,并为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但DSA检查仍为金标准.

    作者:张谊平;秦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房颤动治疗现状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AF)是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心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70%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无明确病因.房颤病人由于心房丧失有效收缩功能,心房心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输出量减少,易诱发或加重心衰.同时房颤易导致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引起血栓栓塞,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房颤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但至今仍无彻底根治方法.因此房颤的防治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年来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简要介绍房颤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劳若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认知干预对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及预后都起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近期预后.急性期患者主要心理障碍是焦虑及抑郁[1],因此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有助于防治心身疾病,取得患者治疗的配合,消除心理压抑,减少并发症.本研究对AMI患者进行认知干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AMI患者焦虑状态的干预效果.

    作者:陈伟莉;周爱花;方兰芬;谢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六月雪体外抗HBV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六月雪(CLYX)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在大无毒浓度(TC0)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4天和8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Ag和HBeAg的滴度.结果 无毒浓度的复方六月雪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V 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的分泌.结论 CLYX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作者:杨霞芳;张士军;黄春喜;黄仁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颅脑疾病研究进展

    纳洛酮(nalox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脂溶性高,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有效地阻断颅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所造成的脑损害,及继发性病理损害[1],在临床各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颅脑疾病中,包括颅脑原发性疾病、其他疾病继发的脑损害以及颅脑疾病诱发的相关疾病,纳洛酮都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纳洛酮在颅脑疾病中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白建刚;朱伟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79名肺结核患者静脉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与11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各型肺结核之间及菌阳与菌阴、初治与复治之间的差别.结果 肺结核患者CD3、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与健康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型结核之间、痰菌阳性与阴性结核之间、初治与复治结核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几种白细胞介素与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发病原因[1],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50%的人存在血脂增高[2].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临床研究证明,在CH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等炎症标志物的浓度明显升高[3].人类及动物体外实验表明AS斑块中有炎症细胞浸润及多种炎症递质表现[4~6].

    作者:严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议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的管理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运用于临床,使临床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并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有重大作用.如何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修,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提高设备完好率,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

    作者:肖世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04年10月至2006年4月应用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性高血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60例肥胖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2~65岁,平均(53±7)岁;病程1~15年,平均(5.4±1.9)年;按WHO诊断标准分级,Ⅰ级高血压(轻度)11例,Ⅱ级高血压(中度)14例,3级高血压(重度)5例,体重指数(28~32)kg/m2,腰围:男(93~105)cm,女(80~92)cm;伴有高脂血症26例.

    作者:陈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栓塞的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新进展

    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堵塞,导致堵塞部位以下肺组织血供障碍梗死,而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常见的血栓来源为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本病在国外比较多见,病死率达10%;国内的尸检检出率 为3%~11%.其早期确诊率国外报道为10%~30%,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为7.8%,可见对本病早期的确诊率,是今后应努力的方向[1].近年来,对PTE的各项基础病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进展正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之一.充分认识PTE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准确理解PTE,提高临床认知和诊治水平的基础.

    作者:谭显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阿魏酸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阿魏酸钠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9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滴阿魏酸钠,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果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结论 阿魏酸钠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曾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调节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发病24 h内7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两组,并对其临床变化进行回顾分析,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 血压降低组90.79%患者病情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大于血压未降低组;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不宜降血压治疗,对血压过快降低者应积极采取升血压措施.

    作者:吴启兴;黄叔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PLC-UV法测定血浆环丙沙星浓度

    目的 建立快速、简捷的HPLC-UV测定血浆中环丙沙星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Zirchrom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45℃,流动相为乙腈25 mmol*L-1磷酸水溶液(16∶84 v/v),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为273 nm.结果 环丙沙星浓度在0.05~5.8 μg/ml,范围线性良好(r=0.999 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回收率>95%.结论 本法为环丙沙星浓度测定的理想方法 ,值得推广.

    作者:严汝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间皮素的研究进展

    间皮素是一种分子量为40 kDa的细胞表面糖蛋白,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也可表达于正常胸膜、心包和腹膜的间皮细胞中,因而不是肿瘤特异性蛋白.一些间皮素阳性肿瘤患者的血中可以检测到少量间皮素,测定血中的间皮素可能有助于这些患者的诊断[1].间皮素基因编码一种69 kDa的前体蛋白,经加工形成一个40 kDa的膜结合蛋白(即间皮素)和一个31 kDa称之为巨核细胞促进因子(MPF)的脱落片断并释放出细胞外,间皮素能被单克隆抗体(Mab)k1识别.间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尚未明确,但由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有限而在某些肿瘤组织高度表达,有望用于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有证据显示间皮素是一种免疫原性蛋白质,可用于制作抗肿瘤疫苗.

    作者:覃寿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9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商品名安博诺)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96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150 mg,1~2次/d;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组48例,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1次/d,均口服,治疗8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糖、血尿酸、肌酐、血脂和血钾.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代谢无明显改变,厄贝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70.8%,复方片组总有效率89.6%,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尚晓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1例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术后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障碍.国内资料显示,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14.43%[1].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实施心内直视手术147例,其中术后并发精神障碍11例.发病率占7.5%,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艳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胰腺癌的关系

    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s,NTs)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而且在不同的肿瘤中作用也不相同,主要取决与肿瘤细胞的类型.近年研究发现,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进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NTs和它们的受体与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近年来NTs及其受体与晚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章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严重有机磷中毒40例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一种常见临床急症.虽然大部分病例经一般常规治疗以痊愈,但对于急性中毒并深昏迷患者,病死率仍很高.

    作者:方月梅;李炯;周佩绸;陈伟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drome,GBS),也称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造成急性肢体瘫痪的常见疾病之一.GBS是自限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使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在病程2~3周也开始逐渐恢复;而危重病例可导致死亡,若抢救及时,治疗适当,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就近年来对GBS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禤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31例围手术期高血压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病率、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外科手术病人高血压131例,进行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补液量和输液速度、使用降压药物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观察患者目标血压的达标率.结果 131例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经一系列的治疗护理后,123例(93.89%)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所有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效果理想 .结论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护理对血压的达标至关重要.

    作者:姚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