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配合高光光子照射促进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卞淑慧

关键词:
摘要: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是由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感染、损伤等因素形成的肛门直肠与肛周会阴皮肤相通的病理通道.在我国肛瘘占肛肠发病人数的1.67%~3.60%,发病高峰常常为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6):1[1].肛周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2009年度提供的肛周脓肿人群发病率为9.6%,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肛瘘和肛周脓肿不能自愈,必须采取外科手术治疗[3].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本文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结肠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B组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C组给予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D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英夫利昔.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肿瘤坏死因子(rNF-α)、血清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MPV)变化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较A组(70.00%)、B组(93.33%)和C组(80.00%)低(P<0.05),联合用药各组血清中TNF-α、IL-6、IL-8、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各组MP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高于联合用药各组(P<0.05),联合用药各组中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较A组(26.67%)、C组(13.3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结肠炎效果均优于单一用药,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可有效维持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复发率,效果较优.

    作者:简春宣;舒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盆底肌训练联合健康宣教在产后肛门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健康宣教对产后肛门失禁患者的肛门失禁与盆腔肌力改善、盆腔脱垂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肛门失禁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n=80)例和对照组(n=82).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针对性健康宣讲,并由专业医师常规化预防性教授盆底肌训练(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肛门失禁评分、盆腔肌力评分及盆腔脱垂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肛门失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门失禁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组肛门失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盆腔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腔肌力评分较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盆腔肌力评分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盆腔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6例盆腔脱垂Ⅰ度、无盆腔脱垂Ⅱ度,对照组出现15例盆腔脱垂Ⅰ度及4例盆腔脱垂Ⅱ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7.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健康宣教可有效恢复产后肛门失禁患者的盆底肌群肌力,改善肛门功能,减少盆腔脱垂的发生,推荐产后常规化训练.

    作者:冯雪;侯崇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结肠镜微创术双联疗法治疗结直肠肿瘤的疗效分析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结肠镜微创术双联疗法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与结肠镜微创术双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后期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112.37±6.25) min、术中出血量(64.77±16.38) mL,对照组分别为(134.66±7.19) min、(115.32±31.78)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2±0.56)d、(95.43±35.59) mL、(3.82±1.53)d、(7.05±1.12)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8.00% (2/25)、4.00%(1/25)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腹腔镜与结肠镜微创术双联疗法较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前者总体临床效果更优.

    作者:张志云;雷新益;吉祖进;杨勇;蒋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盆底肌痉挛综合症[1]是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的一种,主要为直肠排空障碍,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直肠受到牵张刺激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协调性丧失.临床表现为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排空不全,合并肛门直肠疼痛和坠胀等,有些合并泌尿和生殖系统功能异常等[2,3].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治疗具有无创、无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4].运用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可以协调盆肌松弛、增强腹压等,适合了患者生理特征.近年来,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型便秘以其无损伤、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而愈来愈受到医者重视和患者欢迎,已广泛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本研究对40例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训练进行治疗,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增强;高峰;任彦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右半结肠癌需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右半结肠,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清除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与治疗前后免疫因子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L-6、IL-10和TNF-α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腹腔镜组免疫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切除右半结肠治疗右半结肠癌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并缩短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较开腹手术更有优势.

    作者:广兴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MRI正常人肛管直肠环三维有限元建模的研究

    目的 应用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基于MRI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中重要肌群一肛管直肠环肌群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 应用3.0T MRI扫描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并经处理获得肛管直肠环肌群DICOM格式断层图像,通过Minics软件转换为可导人仿真软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再使用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三维仿真建立有限元模型.结果 应用MRI采集肛管直肠环肌群、并经过软件处理,可以成功建立肛门括约肌复合体中重要肌群一肛管直肠环肌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外观光滑、逼真,共有126371个节点,66892个单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导出顶视图、前视图、侧视图及任意的剖面图.结论 该有限元模型能够客观模拟并评估肛瘘患者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肛门控便功能,为从力学角度评估肛瘘术后肛管直肠环损伤程度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作者:贝绍生;李华山;刘义辉;赵艳哲;王晓锋;孙杰;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西他塞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术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多西他塞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术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53例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西他塞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术,n=27)和对照组(多西他赛肝动脉化疗栓塞术,n=26).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59.26%.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达(68.50±6.21)分,对照组为(57.20±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腹泻、乏力、脱发及骨髓抑制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塞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灌注术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疗效良好,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威;唐世早;芮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硫唑嘌呤治疗激素依赖型结肠炎的应用体会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硫唑嘌呤治疗激素依赖型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激素依赖型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硫唑嘌呤片应用剂量为每天1 mg/kg,n=41)与B组(硫唑嘌呤片应用剂量为每天2 mg/kg,n=41).两组均予硫唑嘌呤片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临床观察时间为3个月,随访2年.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血沉(ESR)、超敏反应蛋白(hs-CRP)、CDAI评分以及随访开始前与随访结束时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浓度.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A组总有效率为90.2%,B组为9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SR、hs-CRP、CD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ESR、hs-CRP、CD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5),随访结束B组hs-CRP、CDAI评分低于A组(P<0.05).B组随访开始前及随访结束的6-TGN浓度分别为(381.63±59.46) pmol/8× 108RBC、(314.62±40.75) pmol/8×108RBC,均高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 (5/41),B组为19.5%(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剂量为每天2 mg/kg或1 mg/kg硫唑嘌呤治疗激素依赖型结肠炎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前者可维持较高6-TGN有效浓度,且并未明显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效果更佳.

    作者:赵思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配合高光光子照射促进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是由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感染、损伤等因素形成的肛门直肠与肛周会阴皮肤相通的病理通道.在我国肛瘘占肛肠发病人数的1.67%~3.60%,发病高峰常常为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6):1[1].肛周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美国结直肠外科协会2009年度提供的肛周脓肿人群发病率为9.6%,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2].肛瘘和肛周脓肿不能自愈,必须采取外科手术治疗[3].

    作者:卞淑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分段结扎术在环状混合痔中手术相关指标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相关指标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PH组(n=100)和分段结扎组(n=20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治疗满意度,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且测评肛门功能.结果 PPH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分段结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术中出血量(67.35±23.14) mL显著少于分段结扎组的(86.31 ±24.6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与分段结扎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00%与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手术总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分段结扎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感觉、闭合、控便的肛门功能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个月及3个月,PPH组感觉、闭合、控便的肛门功能积分均分别显著低于分段结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分段结扎术相比,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更利于创面愈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与利于改善肛门功能预后.

    作者:李玮玲;何坚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梗阻性便秘术后疼痛及直肠肛管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梗阻性便秘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直肠肛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梗阻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6,行STARR)与对照组(n=46,行传统黏膜柱状缝扎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参照WHO疼痛程度分级)、直肠肛管功能(检测两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大耐受阈值)、Wexner便秘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第1d、第3d、第7d的术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0.05).术前两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大耐受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大耐受阈值分别为(35.09±4.61) mL、(89.95±7.99) mL、(107.78±9.76) mL,均低于该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同一时点(均P<0.05).术前两组Wexner便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2周,观察组Wexner便秘评分分别为(12.44±2.38)分、(8.38±2.01)分,均低于该组术前及对照组相应时间点Wexner便秘评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04%(6/46),对照组为10.87% (5/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黏膜柱状缝扎术相比,STARR治疗梗阻性便秘更有利于恢复患者直肠肛管功能,且未明显增加疼痛感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梁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缝隙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选择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无缝隙护理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68例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流程并采取无缝隙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照组采取常规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出院前及出院后3月的焦虑(SAS)及抑郁(SDS)评分变化,采用应对方式评价量表(CCMQ量表)分析护理前后对负性情况的应对方式选择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较组内前一时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点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应对方式评分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CMQ量表面对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避和压抑、发泄、屈服、幻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维度、情感维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可较好改善直肠癌永久造口患者院内及院外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生活应对能力,使生存质量获益.

    作者:黄美云;雷艳;王玲;林余平;张夏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改良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直肠前突的原因是直肠阴道隔缺陷和薄弱,与年龄、分娩、盆腔及肛门手术等有关[1],在“脱垂”一元论的理论指导下,意大利学者Longo提出了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治疗直肠前突,其早期的研究和观察结果显示此术式较其他手术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术式存在优化的可能性,并在满足手术目的、疗效的基础上改良了手术方法,对67例实验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症状评分及肛肠动力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钧;李青;蒋荣伟;蒋华;武国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结合液氮冷冻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0-2b干扰素凝胶结合液氮冷冻治疗肛周尖锐湿疣(C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肛周C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液氮冷冻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结合液氮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差异无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均分别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皮损面积显著小于显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8、IL-6和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分别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结合液氮冷冻治疗肛周CA效果较单用液氮治疗更优,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龙勇;张士荣;楚玉林;周晓;王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0例肛周脓肿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观察

    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疾病,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3[1].肛周脓肿其炎症反应重、脓肿范围进行性增大,起病急骤,疼痛剧烈.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挂线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康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荣;李师;李明哲;张虹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索利那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索利那新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8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纳入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术后应用索利那新(5 mg/次,1次/d,每晚给药),对照组应用安慰剂干预.记录两组术后1月内下尿路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应用四级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膀胱功能进行评价,并采用德国Ellipse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患者术后1周、1个月尿动力学指标,记录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尿路并发症总发生率22%与对照组(3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膀胱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膀胱功能均较术后1周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个1月排尿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Qmax、Vcomp、Pdet、MUP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RVU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口干,2例轻度便秘,停药后改善,患者可基本耐受.结论 索利那新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下尿路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膀胱功能、尿动力学参数恢复,不良反应较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楠;张少杰;凡振伟;尚亚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口服益生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极低体重早产患儿营养状态及疾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极低体重早产患儿营养状态及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90例NEC极低体重早产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防治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人院24 h内予口服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完全达到肠内营养所需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可有效改善NEC极低体重早产患儿的营养状况及NEC并发症发生情况,为NEC的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

    作者:雷伟;任贺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复杂性肛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LIFT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治愈率、肛门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0%,观察组为8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术后第1天及第7天VAS评分、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自制功能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术后疼痛轻、对肛门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鹏;孙薛亮;吴本升;颜帅;文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肛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02±1.23)d、(18.86±2.17)d,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肛门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的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低.

    作者:韩力平;龚苏;颜永惠;仲丙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125在腹膜假性黏液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125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进行规范化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47例PM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125水平在术前、术后的变化,与细胞减灭评分(CCR)以及复发时间的关系.结果 47例患者术前CEA、CA19-9和CA125的阳性率分别为83%、60%和68%,经过规范化CRS+HIPEC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阴性者更容易进行充分的手术减瘤,而且其中位复发时间(15个月)明显优于CA19-9阳性组(9个月)(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A19-9可作为PMP病情估计、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黄永红;唐鸿生;阮强;张相良;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