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乙状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技术路径研究(附60例病例)

王腾祺;刘忠升;张志强;孙海滨;刘秀军;冯海平;庞健

关键词:结直肠癌, 腹腔镜, 根治术, 技术路径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操作技术路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应用STORZ腹腔镜系统行6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无中转开腹,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5例(包括miles术式5例),直肠癌晚期姑息性乙状结肠造瘘2例,直肠腺瘤局部肠管切除1例,结肠癌根治术20例,结肠癌姑息性造瘘术1例,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并恶变行全大肠切除1例.平均出血15 mL.平均手术时间68 min(45-185min).平均住院天数22.1 d.术后并发症:肠梗阻1例,为小肠坠入盆底引起,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技术路径明确,手术安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CRH治疗混合痔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RH治疗混合痔45例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CR H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CRH治疗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快速、无痛、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亚会;刘明学;Mitchel Guttenplan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的直肠前突8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的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5~2008年81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年.治愈72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直肠前突患者通过黏膜下注射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操作简单,对直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

    作者:赵志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处理和预防(附18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下段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83例保肛术中,发生吻合口漏9例,占4.92%较国内平均水平为低.通过积极有效的处理均得到临床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完全将此并发症降至低限度.

    作者:张伟华;纪烈臣;马刚;赵丽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氧水与甲硝唑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比较

    目的 对比观察双氧水与甲硝唑冲洗腹腔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326例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双氧水冲洗和甲硝唑冲洗,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脓毒血症、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两年内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双氧水冲洗组在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脓肿、肠鸣音恢复正常及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及两年内发生肠粘连等均低于或少于甲硝唑冲洗组(P <0.0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发生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与甲硝唑腹腔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比较,有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启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挂线术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挂线术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肛周湿疹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挂线术,对照组采用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术.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疗效优于对照组的72%(R~-实验

    作者:孙弋淇;杨向东;赵希忠;贾英田;李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荷包缝合高度的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两种不同荷包缝合高度的PPH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荷包缝合高度为齿线以上3 cm,对照组荷包缝合高度为齿线以上4 cm.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试验组在术后下腹部疼痛、术后出血、肛门坠胀及术后直肠狭窄4项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降低荷包位置应用吻合器治疗混合痔是可行的、有效的、即使切除了部分肛垫、患者也会出现恶觉障碍性肛门失禁,对精组提便功能无明显影响、而且患者术的痛苦小,病程短,疗效好.

    作者:岳朝驰;杨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直肠肛门外科》稿约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直肠前突STARR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附35例报告)

    目的 评价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5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STARR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肛管测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经治疗后盆底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管静息压较术前下降(P <0.05),肛管舒张压较术前增高( P <0.05);直肠感觉阈值量、直肠大耐受量、直肠大顺应性比术前有所下降(P <0.05).结论 根据肛肠动力学变化显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显著.

    作者:朱向琥;王峰;龚旭晨;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俩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肠梗阻导管治疗21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患者.结果 19例放置肠梗阻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0.5%,19例术后1-2d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1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5~7 d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因病变部位过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而治疗失败,2例术后1-3 d导管滑脱再次置管.结论 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倪红飞;宋荣辉;张伟兴;沈莉;潘耀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阴部神经阻滞在痔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痔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两组各25例Ⅲ、Ⅳ度痔患者分别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及腰部麻醉,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第一次疼痛的时间,大疼痛分级,术后继发出血、尿潴留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部神经阻滞组术后第一次疼痛时间13.53 ±1.82 h相比腰部麻醉组6.15±2.60 h明显延长(P <0.05);阴部神经阻滞组在各时段大疼痛分级明显优于腰部麻醉组(P <0.05);阴部神经阻滞组术后尿潴留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腰部麻醉组明显减少(P <0.05).结论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痔手术,麻醉效果好,镇痛时间长,降低了常规腰部麻醉带来的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为门诊手术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纪烈辰;俞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铜离子多极治疗内痔出血537例的体会

    目的 探讨铜离子多极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Ⅰ-Ⅲ度内痔出血患者采用铜离子多极一次性治疗的53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铜离子治疗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均不再便血.结论 铜离子多极治疗对痔出血有止血迅速、缩短治疗时间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延明;常宝志;许庆;高随宽;满蒙;陈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的11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均经积极的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注重预防措施,大多能经积极的保守治疗而治愈.

    作者:戴海强;范巍;朱雄辉;俞林冲;胡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9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外科治疗的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入院前误诊率为52%,并存病为57.2%,手术切除率为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围手术期死亡率3%.结论 手术切除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好治疗方法,但早期诊断,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建都;王泰岳;陈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对慢传输型便秘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对慢传输便秘术式及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 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便秘、内科治疗3年以上不缓解、有强力手术意愿的慢传输便秘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半年同步口服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和结肠运输试验.术前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80%的不透X线颗粒在左半结肠停留超过72 h,或大于总时间的50%,结肠脾曲综合征,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测定左半结肠停留时间长、压力低幅传输波(low 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LAPCs)及高幅传输波(high amplitude propagated contractions,HAPCs)少于右半结肠50%者行左半结肠切除;80%的不透X线颗粒在右半结肠停留超过72 h,或大于总时间的50 %,LAPCs及HAPCs少于左半结肠的50%者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肠运输试验时间>120 h,消化道压力测定为全结肠压力波明显减少,HPACs少于6次/d者行结肠次全切除;结肠运输时间>168小时,小肠通过时间>24 h,消化道压力测定为全结肠压力波明显减少,HAPCs< 2次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切除;16例行传统剖腹手术,15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31例均恢复出院,术后便秘改善明显改善,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智能胶囊的在体总时间、结肠通过时间及群发HAPCs、平均收缩幅度及生理相应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APCs及LAPC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传输时间术后显著少于术前.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相比,术后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率明显减少,3例全结肠切除术者术后早期腹泻明显.结论 智能胶囊结肠压力波测定对手术方式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腹腔镜较传统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望成为慢传输便秘治疗的标准术式.

    作者:王永兵;张明璈;张根福;罗芸葆;邱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位三管引流防治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220例

    目的 研究低位三管引流预防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术(治疗组),术中经肛门放置双管引流,经肛旁于骶前腔内放置双套引流管.选取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205例经左下腹壁于盆腔放置引流管的患者作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8.18% (18/220),2.27 % (5/220);对照组分别为7.80%(16/205),8.78%(18/205).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漏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作者:李德祥;邓俊晖;陈超;钟晓华;王丽艳;黎笑媚;王志伟;吴印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外剥内扎加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加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嵌顿痔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外剥内扎基础上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外剥内扎加选择性松解部分内括约肌治疗嵌顿痔,操作简单、安全,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轻,疗效可靠.

    作者:刘世茹;陈敏;肖丽;郝秀艳;彭明沙;代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行经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50例,行开腹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术后的情况和排便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所有患者排便次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排便次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行经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黄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手术治疗进展

    1概述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弥漫性、浅表性结直肠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左半结肠受累多见,但可累及全结肠和直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在国内外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此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作者:陈小朝;杨向东;赵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乙状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技术路径研究(附60例病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操作技术路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应用STORZ腹腔镜系统行6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无中转开腹,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5例(包括miles术式5例),直肠癌晚期姑息性乙状结肠造瘘2例,直肠腺瘤局部肠管切除1例,结肠癌根治术20例,结肠癌姑息性造瘘术1例,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并恶变行全大肠切除1例.平均出血15 mL.平均手术时间68 min(45-185min).平均住院天数22.1 d.术后并发症:肠梗阻1例,为小肠坠入盆底引起,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技术路径明确,手术安全,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腾祺;刘忠升;张志强;孙海滨;刘秀军;冯海平;庞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保留齿线痔上黏膜缝扎固定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保留齿线痔上黏膜缝扎固定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分组,50例采用保留齿线痔上黏膜缝扎固定术(治疗组),5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疗效相近(P >0.05),但治疗组术后疼痛、愈合时间、术后出血,评分均较对照组减少(P <0.05).结论 保留齿线痔上黏膜缝扎固定术既有效地解除了混合痔症状,又能较好的保护肛门功能,具有安全、有效、痛苦轻等优点.

    作者:翟敏;张永安;周峰;张旗;徐慧磊;孙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