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2007年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吻合术.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7.9%),肺部感染3例(4.8%),吻合口漏2例(3.2%),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支持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采用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单层吻合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蔡海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会阴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肛周感染引起的严重外科感染疾病,以肛周及会阴部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坏死而不侵及肌肉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常合并中毒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近30%[1].我院2007年收治2例患者,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来安;王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混合痔术式的改良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组治疗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作者:金淳民;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肛旁脓肿时如何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肛旁脓肿127例,通过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采用挂线与不挂线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肛门瘘管形成、复发脓肿以及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术后肛瘘发生率:单腔脓肿不挂线组11.4%(1/7),挂线组6.9%(2/29),P>0.05;多腔脓肿不挂线组60%(3/5),挂线组5.8%(4/69),P<0.05;高位脓肿切不挂线组83.3%(10/12),挂线组0(0/5),P<0.05.(2)术后复发脓肿:观察期内0例.(3)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低位脓肿切排引流组无肛门功能不良,挂线组共3例,无失禁;高位脓肿轻度肛门功能不良共5例,无失禁.结论 肛旁脓肿因在切排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吕警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科于2001~2006年收治肛周脓肿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钟福星;龙亚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波电凝术治疗Ⅰ~Ⅱ期内痔184例,并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与勺倍注射液注射组进行对比.结果 微波电凝组184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0.4%、100.0%;勺倍注射组300例,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7.3%、99.7%;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微波电凝组与勺倍注射液组分别为0.5%与5.7%,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波电凝组明显低于勺倍注射液组.结论 微波电凝术在治疗Ⅰ~Ⅱ期内痔中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克拜尔·苏里坦;祝利;许建;龚旭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钉合术(PPH),为意大利学者Longo 1998年首次报道,2000年国内开始引进这一治疗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已经普及,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许多前期没有发现的并发症也出现得越来越多,在此我们结合病例报告对PPH术后出现直肠前壁脓肿和直肠后壁憩室少见并发症讲行讨论.
作者:白晓刚;辛革;孙哲;孙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三位且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居第五位,复发、转移或死亡率近50%[1,2],癌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天煜;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代谢、营养状态和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将8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手术后第1 d开始皮下注射rhGH,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用7 d,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7、14 d检测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转铁蛋白(TF)水平.记录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ALB、PA及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术后7 d和术后14 d的ALB、PA及TF水平高于术前和术后第3 d(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4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4例;治疗组的切口愈合不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早期予以皮下注射rhGH可促进合成代谢、改善营养状态以及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作者:梁水权;吕益中;王羲中;王育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杜某某,男,84岁,因肛旁肿痛十多天入院.现病史:患者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皮肤肿起,疼痛不适.
作者:程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农民,已婚,小学文化.因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30余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大便干燥,排便困难,7~10d排便1次.
作者:林家嘉;王平;叶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本世纪初Arbuthnot Lane观察到对部分严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文献中报道的疗效有所差别,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STC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运用结肠次全切术治疗STC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先天性肛门闭锁(简称无肛)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型之一,合并瘘管者约占75%,女性中有95%的病例合并瘘管,其中以先天性无肛并直肠阴道瘘(或舟状窝瘘)较为常见[1,2].绝大多数患儿都在学龄前完成肛门成形术,至成人才作肛门成形者报道较少[3].作者经会阴一期完成成人先天无肛并直肠阴道瘘1例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王靖;吴学东;杨利杰;庄立峰;孟飞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高频电容场钳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光;郑凯;徐敏;陈小岚;刘民生;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 对95例陈旧性肛裂施行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结果 9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一例出现排便失禁、粪便溢出和排气失禁.结论 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治愈率高,并发肛门失禁的危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运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 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2例(1.29%),吻合口漏3例(1.94%),吻合13出血5例(3.23%),吻合口狭窄4例(2.58%).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06%(121/155)及6.45%(10/155).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58%.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叶镇彭;韩晓光;胡夏荣;王彤;王在国;韩方海;伍晓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我院1987年3月到2006年2月对青年人结直肠癌38例的手术治疗,分析症状、病程、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情况.结果 我国青年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国外,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相比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切除率低及5年生存率低.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便血、腹泻或进行性贫血、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肠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
作者:杨治;张光军;陈建钢;陆青松;张平;白敏;蒋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骶尾部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在青春期发病,容易误诊、误治.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骶尾部囊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75%,其中痊愈率71.88%,显效率12.5%,有效率9.38%,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作者: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负压吸引球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就一次治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愈合率,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姜雨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