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半结肠切除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例

林家嘉;王平;叶有生

关键词:左半结肠, 切除治疗, 成人, 顽固性便秘, 排便困难, 患者, 大便干燥, 病例报告, 已婚, 小学, 文化, 农民, 腹胀, 腹痛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农民,已婚,小学文化.因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30余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大便干燥,排便困难,7~10d排便1次.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治疗进展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是阴道上皮与直肠黏膜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西方早记载见于公元前430年的希波克拉[1].

    作者:沈杰;黄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搭皮桥法治疗环状混合痔前正中明显突出48例临床观察

    2004~2007年,我院采用搭皮桥的方法,应用于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共4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仲代;周静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2007年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吻合术.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7.9%),肺部感染3例(4.8%),吻合口漏2例(3.2%),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支持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采用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单层吻合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蔡海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形成与急性时相蛋白反应的关系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约为8.9%~33.3%[1,2].然而此时大多数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尚属可切除或治愈范围,却往往因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使其对手术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放疗和化疗严重副作用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作者:何葵;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声像学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24例,并与常规专科检查结果相比较,作声像图描述及术前定位.结果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和回声区,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扫查病灶周缘区可发现瘘管,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结论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用于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断在显示病灶位置、形态、保存图像作对照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为肛周脓肿和肛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盛光;白新华;郑凯;徐敏;刘民生;陈晓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 通过对33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提出此手术的护理配合常规,包括术前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作好常规肠道准备,术中注意观察麻醉用药后的反应,术后观察出血情况,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大小便情况,排便后告知、监督患者及时薰洗坐浴,并配合医师完成换药等.这要求护士须详细了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操作过程及麻醉的配合要求等.

    作者:卢瑶;鲁华珍;魏永丹;肖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治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结论 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覃小雄;岑国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负压吸引球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就一次治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愈合率,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姜雨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结果 本组23例均采用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重度直肠前突,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痊愈78.3%,显效8.7%,好转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术式具有手术疗效确切、手术简便等特点,同时可于手术中一并处理并发的肛门疾病,可避免术后肛门狭窄.

    作者:李炼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吲哚美辛栓外用于PPH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PPH术后,吲哚美辛栓外用对术后Ⅲ度疼痛及尿潴留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2月前我科PPH手术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19例病例作为治疗组,术后将吲噪美辛栓1粒纳入肛内,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疼痛和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PPH术后外用吲哚美辛栓可减轻疼痛及降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慧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治疗肛旁脓肿如何减少肛门瘘管发生的临床体会(附12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肛旁脓肿时如何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肛旁脓肿127例,通过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采用挂线与不挂线手术方式治疗,对术后肛门瘘管形成、复发脓肿以及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术后肛瘘发生率:单腔脓肿不挂线组11.4%(1/7),挂线组6.9%(2/29),P>0.05;多腔脓肿不挂线组60%(3/5),挂线组5.8%(4/69),P<0.05;高位脓肿切不挂线组83.3%(10/12),挂线组0(0/5),P<0.05.(2)术后复发脓肿:观察期内0例.(3)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低位脓肿切排引流组无肛门功能不良,挂线组共3例,无失禁;高位脓肿轻度肛门功能不良共5例,无失禁.结论 肛旁脓肿因在切排术后肛瘘发生率高,尤其是高位脓肿,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寻找潜在的内口是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肛旁脓肿类型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吕警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青年人结直肠癌的特点与预后(附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以期提高5年生存率.方法 回顾我院1987年3月到2006年2月对青年人结直肠癌38例的手术治疗,分析症状、病程、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情况.结果 我国青年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国外,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相比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切除率低及5年生存率低.结论 对不明原因的便血、腹泻或进行性贫血、有家族遗传史等高危患者,应尽早肠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

    作者:杨治;张光军;陈建钢;陆青松;张平;白敏;蒋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的研究

    目的 探讨p16/MTS1基因结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6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进行检测.并用Fisher精确检验的方法,对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临床病理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结直肠癌组织,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为35.29%.Duekes C、D期的缺失率明显高于Duckes A、B期(P<0.05).低分化腺癌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11/16)高于高分化腺癌肿瘤(4/25)(P<0.05).侵犯到浆膜及浆膜外者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率高于侵犯在浆膜内者(P<0.05).结论 p16/MTS1基因纯合缺失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肌层浸润等生物学特征有关.

    作者:康旭;冼沛中;徐飞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切除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农民,已婚,小学文化.因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30余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大便干燥,排便困难,7~10d排便1次.

    作者:林家嘉;王平;叶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75%,其中痊愈率71.88%,显效率12.5%,有效率9.38%,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作者: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PH术后并发直肠前壁脓肿、直肠后壁憩室各1例

    痔上黏膜环型切除钉合术(PPH),为意大利学者Longo 1998年首次报道,2000年国内开始引进这一治疗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内已经普及,但是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许多前期没有发现的并发症也出现得越来越多,在此我们结合病例报告对PPH术后出现直肠前壁脓肿和直肠后壁憩室少见并发症讲行讨论.

    作者:白晓刚;辛革;孙哲;孙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本世纪初Arbuthnot Lane观察到对部分严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文献中报道的疗效有所差别,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STC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运用结肠次全切术治疗STC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骶尾部囊肿3例

    骶尾部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在青春期发病,容易误诊、误治.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骶尾部囊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青年结肠造口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从1776年开始第一例的结肠造口术至今,结肠造口依然是治疗直肠肿瘤,直肠外伤,先天性崎形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朱霞;董雪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先天肛门闭锁并直肠阴道瘘1例

    先天性肛门闭锁(简称无肛)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型之一,合并瘘管者约占75%,女性中有95%的病例合并瘘管,其中以先天性无肛并直肠阴道瘘(或舟状窝瘘)较为常见[1,2].绝大多数患儿都在学龄前完成肛门成形术,至成人才作肛门成形者报道较少[3].作者经会阴一期完成成人先天无肛并直肠阴道瘘1例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王靖;吴学东;杨利杰;庄立峰;孟飞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