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

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姜雨昕

关键词:负压球, 肛周脓肿, 引流
摘要: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负压吸引球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就一次治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愈合率,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治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肛管直肠损伤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病死率为3.1%(1/32),并发症发生率为15.6%(5/32).结论 及时、正确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提高肛管直肠损伤疗效的关键.

    作者:覃小雄;岑国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青年结肠造口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从1776年开始第一例的结肠造口术至今,结肠造口依然是治疗直肠肿瘤,直肠外伤,先天性崎形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朱霞;董雪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6例

    我科于2001~2006年收治肛周脓肿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钟福星;龙亚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切除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农民,已婚,小学文化.因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30余年,加重2个月于2004年8月17日入院.患者自幼大便干燥,排便困难,7~10d排便1次.

    作者:林家嘉;王平;叶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旁恶性黑色素瘤误诊肛周脓肿1例

    杜某某,男,84岁,因肛旁肿痛十多天入院.现病史:患者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皮肤肿起,疼痛不适.

    作者:程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PPH联合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的方法治疗.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93.75%,其中痊愈率71.88%,显效率12.5%,有效率9.38%,无效率6.25%.所有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 PPH联合消痔灵液注射疗法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作者:代述东;陈朝辉;武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负压吸引球引流;对照组40例,采用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就一次治愈率、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应用负压吸引球提高了愈合率,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负压吸引球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姜雨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的防治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直肠癌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骶前静脉丛大出血中40例止血成功,2例死亡,Miles术35例,Dixon术7例,30例出血量为900~8000 mL.结论 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骶前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按盆腔解剖结构正确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术中压迫法和术后纱布填塞法是处理骶前大出血有效的方法.

    作者:左朝晖;谭春祁;莫胜川;陈菊英;江勃年;欧阳永忠;周德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采用一期切除单层吻合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2007年收治的63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单层间断内翻缝合吻合术.结果 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左半结肠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7.9%),肺部感染3例(4.8%),吻合口漏2例(3.2%),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营养支持治愈,无吻合口狭窄及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采用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单层吻合术,不仅可以避免二期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诸多痛苦,而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勇波;张卓军;孙杰聪;谢虹桥;吴雄辉;蔡海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混合痔术式的改良能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与同期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组治疗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术后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快术后创面愈合.

    作者:金淳民;王晓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彩超在肛周脓肿与肛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声像学特点及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24例,并与常规专科检查结果相比较,作声像图描述及术前定位.结果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检查肛周脓肿和肛瘘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和回声区,病灶区域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扫查病灶周缘区可发现瘘管,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结论 经肛高频彩色超声波用于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诊断在显示病灶位置、形态、保存图像作对照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为肛周脓肿和肛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盛光;白新华;郑凯;徐敏;刘民生;陈晓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次全切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由于全结肠或节段结肠的推进性蠕动减弱,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缓慢,而引起以腹痛、腹胀、便意淡漠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顽固性便秘.其特点是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便次减少,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结肠通过时间延长,症状顽固,内科治疗困难.本世纪初Arbuthnot Lane观察到对部分严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文献中报道的疗效有所差别,且有一定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STC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的深入研究,运用结肠次全切术治疗STC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9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方法 对95例陈旧性肛裂施行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结果 95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一例出现排便失禁、粪便溢出和排气失禁.结论 控制性括约肌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治愈率高,并发肛门失禁的危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运添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 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2例(1.29%),吻合口漏3例(1.94%),吻合13出血5例(3.23%),吻合口狭窄4例(2.58%).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06%(121/155)及6.45%(10/155).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58%.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叶镇彭;韩晓光;胡夏荣;王彤;王在国;韩方海;伍晓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高频电容场钳一次性治疗混合痔80例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钳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手术,外痔切除术,内痔结扎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达90%,总有效率100%.结论 高频电容场钳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盛光;郑凯;徐敏;陈小岚;刘民生;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重度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疗效.结果 本组23例均采用经会阴修补、直肠黏膜结扎、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四联疗法治疗重度直肠前突,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痊愈78.3%,显效8.7%,好转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术式具有手术疗效确切、手术简便等特点,同时可于手术中一并处理并发的肛门疾病,可避免术后肛门狭窄.

    作者:李炼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形成与急性时相蛋白反应的关系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率约为8.9%~33.3%[1,2].然而此时大多数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尚属可切除或治愈范围,却往往因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使其对手术或其他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增加术后并发症、放疗和化疗严重副作用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影响抗肿瘤治疗的整体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作者:何葵;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后天性直肠阴道瘘治疗进展

    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是阴道上皮与直肠黏膜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西方早记载见于公元前430年的希波克拉[1].

    作者:沈杰;黄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 通过对33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提出此手术的护理配合常规,包括术前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作好常规肠道准备,术中注意观察麻醉用药后的反应,术后观察出血情况,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大小便情况,排便后告知、监督患者及时薰洗坐浴,并配合医师完成换药等.这要求护士须详细了解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操作过程及麻醉的配合要求等.

    作者:卢瑶;鲁华珍;魏永丹;肖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骶尾部囊肿3例

    骶尾部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在青春期发病,容易误诊、误治.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收治骶尾部囊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王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