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福尔马林保留灌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初步报道

龚苏

关键词:福尔马林, 灌肠治疗, 出血性, 放射性直肠炎, 使用, 方法, 安全
摘要:目的:本文对使用2%福尔马林保留灌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作为一近期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根治克罗恩病致肛周脓肿1例报告

    克罗恩病并发肛周病变者甚少,特别当肛周病变作为克罗恩病初临床表现,而肠道症状缺乏或不典型,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肛瘘、肛裂、肛旁脓肿等.肠道克罗恩病的发病部位明显影响肛周病变的发生,回肠克罗恩病伴有肛周病变的发生率为 6%~27%,回结肠为8%~53%,结肠为46%~68%,当直肠被侵犯时,发生率是62.5%~100% [1].我科2007年收治1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许建;艾克拜尔;龚旭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拟肛肠外洗方在肛肠病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自2004年来,应用自拟肛肠外洗方局部熏蒸坐浴治疗肛肠病术后252例.在术后消肿止痛、促进创面愈合、抗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瘘管切除远段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

    目的 探索瘘管切除远段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瘘管切除远段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60例,并与传统的肛瘘切开术相比较.结果 平均愈合时间与肛门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瘘管切除远段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是确切可靠的.

    作者:刘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7例的疗效分析

    直肠癌切除术存在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性功能、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等不足,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有关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外科界的一大棘手问题[1].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能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已被公认是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必须遵循的原则[2].本文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ME治疗低位直肠癌37例作一疗效分析.

    作者:严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混合痔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

    患者,男,78岁,因肛缘肿物间歇性大便带血20年,2006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平素无系统诊治.入院查体,心率:84次/ min;血压:22/13.3 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肛缘散在肿物,肛镜示:齿线上下散在黏膜肿物呈紫红色.心电图示:①窦性心率;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徐骏驰;董明;于河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与免疫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更居第二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三位且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则居第五位,复发、转移或死亡率近50%[1,2],癌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免疫系统缺陷、宿主对肿瘤抗原缺乏反应是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随着分子医学的研究深入, 结直肠癌免疫学研究日益受重视, 现就结直肠癌的免疫学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天煜;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直肠与经阴道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对比观察

    我们自2004年以来,分别采用经阴道入路修补和经直肠入路修补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经产女性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并且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兴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黏膜点状结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黏膜点状结扎治疗直肠内脱垂的疗效.方法 采用点状结扎治疗直肠内脱垂58例,观察治疗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总有效率为84.5%,无出血、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随访一年未见复发.结论 黏膜点状结扎治疗直肠内脱垂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曾涛;唐春蓉;范军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睾丸扭转2例

    我们地区2002年至2007年出现因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睾丸扭转而行睾丸切除的医疗纠纷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才;郑美珠;郑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手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直肠系膜全切除后保留肛门的可行性、保肛术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无手术死亡, 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一年后: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2例;一年生存率为100%.结论 低位直肠癌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积极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何文真;郑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种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优缺点对比.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2004~2007年采用Sehapayah术式(31例)、PPH术式(38例)、STARR术式(9例)治疗的78例直肠前突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效例数、住院时间、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对比资料.结果 3种术式的有效率相似,Sehapayah术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STARR术式费用高.结论 PPH术式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和术后疼痛轻.STARR术式治疗直肠前突近期疗效确切,但开展时间短,手术例数少,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

    作者:宫红彦;万勇;程伟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泛素连接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

    目前认为,真核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蛋白酶解系统降解: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途径.其中,约80%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泛素连接酶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重要成分,它在癌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本文从细胞周期、凋亡、肿瘤治疗等方面来介绍泛素连接酶与肿瘤发生和治疗的关系.

    作者:覃新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肛裂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肛裂的效果,探讨肛裂传统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方法,比较140例患者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和后正中切扩术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在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治疗肛裂具有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对肛门外形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范军伟;苑晖;曾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治疗高位肛瘘较为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组(治疗组,60例),切开挂线组(对照组,60例),对两组治愈时间、治愈率、术后疼痛、术后肛门功能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治愈时间和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上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 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是治疗高位肛瘘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至久;唐学贵;李敏;杜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慢性肛裂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慢性肛裂的方法--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法.方法 肛门周围局部浸润麻醉,行指扩至肛管可容纳4指,然后肛管内放入保持器5~8 min后取出.结果 用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慢性肛裂163例,治愈161例(98.78%),括约肌扩张术147例,治愈138例(93.88%).对术后症状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肛裂存在率、失禁或肿胀率两组比较,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效明显优于括约肌扩张术.结论 用指扩加保持器治疗肛裂,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

    作者:鞠应东;李强;宋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26例临床观察

    肛周脓肿是肛周皮肤黏膜下及肛周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疾病,是肛肠科的常见病.我们采用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镇文;钟传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近年来,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 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通过及时随访,注意到术后便时出血和痔块再脱出是PPH的常见并发症,并采取了一些预防工作,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峰;易知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剥内扎术及肛周皮瓣整形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观察

    重度混合痔是指Ⅲ-Ⅳ期半环形或环形混合痔,它是肛肠科疾病中的一类常见、多发又属疑难性的疾病.这类疾病一般病程长,由于痔严重脱出肛门外或合并感染,其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多而致密,且痔核大,位置深,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若处理不当,易致创缘水肿、创面疼痛、尿潴留、排便困难等并发症.近年来我科采用外剥内扎术及肛周皮瓣整形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如华;郑玉金;邓正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肛缘线形切口结合亚甲蓝在混合痔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为了避免混合痔术后水肿和残留赘皮.方法 将15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混合痔术中采用肛缘线形切口结合亚甲蓝,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结果 两组比较,术后疼痛,排尿困难,肛缘水肿,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组既能完整切除外痔,使肛缘平整,无狭窄,又能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杜仲代;周静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中医药防治

    结直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率较低,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多属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在结直肠癌切除后患者随诊中20%~50%将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转移).手术时结直肠癌同期肝转移率为15%~25%[1],20%~35%的肝唯一转移部位[2].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延长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治结直肠的肝转移.近十余年来,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快速提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结直肠癌患者虽经更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防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杨向东;杨小毛;陈小朝;赵向东;岳朝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