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驰;董明;于河鉴
患者女,52岁,因右下腹隐痛性肿块10年,于2007年12月在我科就诊.患者18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手术.查体;T37℃,P78次/min,R20次/min,BP130/85 mmHg,慢性病容,心肺无异常.腹软,平坦,肝脾未扪及肿大,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扪及肿块,在阑尾切口内方,8 cm×7 cm,质中,光滑,活动度差,轻压痛,经肠镜及全消化道X线检查为肠腔外肿块.B超示强光团伴淡声影和低回声区,疑为右下腹肿块(畸胎瘤?).血常规及辅助检查如癌胚抗原,肝肾功等均正常.择期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约7 cm×6 cm×5 cm大小,在下腹壁腹膜外,下方与膀胱底相连,内方至阑尾切口下.标本切面找到二枚丝线结.病理切片为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术后诊断为丝线致腹壁炎性肉芽肿.经消炎对症治疗,一周后痊愈院.
作者:李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包括自盲肠至直肠的整个肠段的癌肿,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由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率较低,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已多属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相当常见,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现肿瘤诊断时即有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在结直肠癌切除后患者随诊中20%~50%将发生肝转移(异时性转移).手术时结直肠癌同期肝转移率为15%~25%[1],20%~35%的肝唯一转移部位[2].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延长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防治结直肠的肝转移.近十余年来,结直肠癌诊断治疗水平快速提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结直肠癌患者虽经更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但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结直肠癌的转移和复发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中医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防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杨向东;杨小毛;陈小朝;赵向东;岳朝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2008年年会于2008年6月7日至11日于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市举行.此次会议同时联合英国及北爱尔兰结直肠医师协会、皇家医学会结直肠分会、澳大利亚外科医师学会结直肠分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召开,20多个国家的参会人员包括会员、非会员医师、住院医师、护士及医生助理和展览会厂方人员逾3000人.会议内容丰富,涉及结直肠各个领域.形式多样,包括会前专题课程、大会发言、手术录像、专题早、晚餐会、壁报等,让每个参会人员都有学习、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会议除了关注各疾病的诊治进展,对结直肠外科医生培养、科研方法、法律诉讼等也很重视.
作者:丁曙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我们地区2002年至2007年出现因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睾丸扭转而行睾丸切除的医疗纠纷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英才;郑美珠;郑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对直肠癌行Miles手术可能影响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处理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患者,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将12个因素数量化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一期愈合率为70.5%,29.5%的患者发生会阴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前行放疗的患者会阴部切口一期愈合率与未行放疗者相比P=0.014,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术前放疗的卡方值0.906>0,P=0.012,OR为2.475.结论 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前,行局部放疗的患者比未行放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会阴部切口愈合不良,前者发生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是后者的2.475倍.
作者:刘小健;李君;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活动,术后创面感染、创面分泌物、创缘反应、肉芽生长状况等因素均可影响创面修复.本临床研究对肛瘘手术后创面采用百克瑞纱布换药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永清;黄鸿翔;郭修田;王琛;孙建华;朱赟;陆婉英;陈志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直径<2 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 6个月至7年随访无1例复发或转移,3例直径>2 cm者行根治性手术,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年半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2 cm类癌可采用局部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宫红彦;万勇;程伟才;傅传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更居第二位.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三位且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则居第五位,复发、转移或死亡率近50%[1,2],癌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免疫系统缺陷、宿主对肿瘤抗原缺乏反应是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随着分子医学的研究深入, 结直肠癌免疫学研究日益受重视, 现就结直肠癌的免疫学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天煜;陈利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患者,男,78岁,因肛缘肿物间歇性大便带血20年,2006年11月20日入院.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平素无系统诊治.入院查体,心率:84次/ min;血压:22/13.3 kPa;心肺检查无异常,肛缘散在肿物,肛镜示:齿线上下散在黏膜肿物呈紫红色.心电图示:①窦性心率;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徐骏驰;董明;于河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的优缺点对比.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2004~2007年采用Sehapayah术式(31例)、PPH术式(38例)、STARR术式(9例)治疗的78例直肠前突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效例数、住院时间、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的对比资料.结果 3种术式的有效率相似,Sehapayah术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STARR术式费用高.结论 PPH术式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有效方法,手术简单,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和术后疼痛轻.STARR术式治疗直肠前突近期疗效确切,但开展时间短,手术例数少,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
作者:宫红彦;万勇;程伟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日龄小于28 d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003~2007年收治的新生儿HD病历26例,结合病史、结肠造影、手术、病理检查及随访所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病例中16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Soave术2例,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13例,结肠造瘘术1例.术后14例治愈,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0例,通过灌洗灌肠扩肛半年至1年而排便正常,无需手术治疗.结论 对新生儿HD的诊断要结合钡剂灌肠造影、直肠黏膜活检、肛门直肠测压(ARMM)等综合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Ⅰ期根治术是发展方向,造瘘术只用作后手段.不同类型的新生儿HD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原则.
作者:廖继文;思一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避免混合痔术后水肿和残留赘皮.方法 将15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混合痔术中采用肛缘线形切口结合亚甲蓝,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结果 两组比较,术后疼痛,排尿困难,肛缘水肿,平均愈合时间等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组既能完整切除外痔,使肛缘平整,无狭窄,又能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杜仲代;周静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慢性肛裂的方法--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法.方法 肛门周围局部浸润麻醉,行指扩至肛管可容纳4指,然后肛管内放入保持器5~8 min后取出.结果 用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慢性肛裂163例,治愈161例(98.78%),括约肌扩张术147例,治愈138例(93.88%).对术后症状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肛裂存在率、失禁或肿胀率两组比较,指扩加保持器治疗效明显优于括约肌扩张术.结论 用指扩加保持器治疗肛裂,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
作者:鞠应东;李强;宋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直肠癌切除术存在着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及术后性功能、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等不足,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有关直肠癌的治疗一直是困扰外科界的一大棘手问题[1].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能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已被公认是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必须遵循的原则[2].本文对我院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ME治疗低位直肠癌37例作一疗效分析.
作者:严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联合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6年1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前切除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吻合口狭窄2例,经扩肛后治愈.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保持盆腔脏器功能,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杰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由北京康乐保医疗用品公司邀请,台湾肠造口护士一行6人于7月22日下午参观访问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作者:陆仁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重度混合痔是指Ⅲ-Ⅳ期半环形或环形混合痔,它是肛肠科疾病中的一类常见、多发又属疑难性的疾病.这类疾病一般病程长,由于痔严重脱出肛门外或合并感染,其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多而致密,且痔核大,位置深,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若处理不当,易致创缘水肿、创面疼痛、尿潴留、排便困难等并发症.近年来我科采用外剥内扎术及肛周皮瓣整形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如华;郑玉金;邓正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肛裂的效果,探讨肛裂传统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观察方法,比较140例患者采用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和后正中切扩术的疗效、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在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侧位内括约肌切扩缝合术治疗肛裂具有愈合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对肛门外形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范军伟;苑晖;曾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优越性.方法 在腹腔镜下对9例直肠癌实行全系膜切除术并对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180 min,术中平均失血100 mL,无输尿管损伤,无吻合口漏,平均住院时间15 d,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种植、转移.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手术并发症轻等优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效果,在彻底切除肿瘤和保存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展空间广阔.
作者:何泽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 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和发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通过及时随访,注意到术后便时出血和痔块再脱出是PPH的常见并发症,并采取了一些预防工作,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玉峰;易知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