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玲;陈文平;王兴华;张波;李朝阳
慢传输性便秘(slow t ran sit con st ipat ion, STC) 又称结肠无力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了,可能多种病理机制导致的结肠推进性蠕动严重障碍的结果, STC 存在严重的结肠病理生理改变, 故临床上采用内科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许多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由于病因不同,手术效果差异很大.
作者:莫平;段体德;刘保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评价PPH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方面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分别采用PPH和传统手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计160例,随访6个月到4年不等.结果:160例患者均痊愈,无严重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而且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PPH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方面和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具有优越性.
作者:曾晓峰;雍伟;牛维益;黄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麻醉选择在预防PPH手术中因牵拉直肠中下段黏膜而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5例行PPH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组(47例),治疗组采用中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俞穴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内是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出现任何一种症状为无效,否则为有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92%,疗效优于对照组12.77%(P<0.01).结论:中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有效预防PPH手术中及术后迷走神经反射,使PPH真正成为微创手术.
作者:赵紫玲;陈文平;王兴华;张波;李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单纯肛门瘙痒症是目前肛肠科常见的一种具有多种发病因素的独立的肛周皮肤病,具有迂延不愈,难治性的特点,我们自2003年来,采用三步阶梯法治疗肛门瘙痒症7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侯晶;黄熠;许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o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突变,DNA复制时错配修复系统功能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HNPCC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全部结直肠癌的5%~15%[1].
作者:杨柏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棘手,虽术式繁多,但疗程长,并发症多,患者经济负担重.为大限度地减少对肛管解剖结构破坏,保护肛门生理功能,缩短治愈时间,我科自2003年3月开始,采用肛垫悬吊内外分治保留齿线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正辉;马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分段剥扎注射加肛管皮桥悬吊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对180例环状混合痔作改良分段剥扎注射加肛管皮桥悬吊法(治疗组)与152例传统外剥内扎法(对照组)疗效结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肛缘光滑率、疼痛率、水肿率及平均治愈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术式较传统外剥内扎术用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有较大优势.
作者:王顺和;牛苏剑;穆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中度及中度以上直肠前突症(Rectocele)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平均住院5 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缓解便秘症状.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直肠前突症,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术后痛苦轻微,并发症少.
作者:龚文敬;廖治先;杨向东;张琦;巫加;颜景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PPH是1998年Longo首次提出,手术原理是通过切除直肠壶腹与肛管之间的环状直肠黏膜脱垂带,同时阻断动静脉吻合的终末支,既减少了黏膜下的血流量及黏膜脱垂,又上提了肛垫,从而使痔核回缩至直肠内并逐渐萎缩,恢复正常的肛管直肠结构.被认为是针对较重度痔病的一种全新手术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定意外,笔者就所见意外提供给同仁以共同提高.
作者:钱海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结直肠癌发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2例胃癌、45例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癌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44.4%.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率分别为60.0%、45.5%、21.4%,存在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0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组织分化、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与胃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郭旭;于登峰;王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传统的外科修复直肠前膨出包括经阴道和直肠途径,成功率在80%~100%.另外一些机构尝试经会阴使用缝合、补片或者移植物以加强直肠阴道隔.然至今尚无一种大家一致公认的佳修补方法.吻合器痔黏膜环切术逐渐成为外科治疗Ⅲ、Ⅳ度内痔的首选方法,Longo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使用吻合器治疗直肠前膨出,他建议使用两把型号为PPH01的吻合器,分别一前一后夹闭固定直肠黏膜.此外,Altomare等人结合了直肠内修补和开放暴露直肠阴
作者:Mathur P;蔡元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13.1%,5年存活率为71.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孙学军;吕春华;黄凤瑞;褚海波;韩刚;李银良;徐永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的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其组织结构复杂,肿瘤类型多,但临床上发生率较低,根据美国mayo clinic记录,住院病人中为1/4 000.欧美方面统计先天性引起的囊肿和脊索瘤多见,而错构瘤并不多见.我院于2006年8月收治1例骶前巨大错构瘤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林;潘振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在密切监测空腹血糖和尿糖的同时服药至术前,行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4例,无切口裂开和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吴参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直肠内脱垂(internal rectal prolapse ,IRP)是指排便过程中近端直肠全层或黏膜层折入远端肠腔或肛管内而未脱出肛门外缘,并在粪块排出后持续存在的一种疾病.直肠内脱垂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包括排便困难、便不尽感、会阴或肛门坠胀、骶尾部疼痛、便血、手法帮助排便等.
作者:傅亚平;张苏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齿形结扎加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对照.观察两组愈合时间、创面水肿、肛管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并发症少.结论: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少军;高红娣;刘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关系. 方法:根据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值将5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两组:伴低白蛋白血症(Alb≤35 g/L)组35例和白蛋白正常组(Alb>35 g/L)患者24例,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①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34);②肿瘤病例中,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白蛋白正常组(P=0.000,P=0.002);③病例组血清Alb与TNF-α、IL-6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Alb与TNF-α:r=-0.606,P=0.000;Alb与IL-6:r=-0.439,P=0.001).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与血清TNF-α、IL-6浓度的升高相关.
作者:宋红杰;葛莲英;陈利生;何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根据痔的肛垫理论,探讨小切口分段外切内缝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分段外切内缝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36例,术后两组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全部治愈,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大便失禁、肛门坠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大出血、肛门失禁或狭窄等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孙学军;褚海波;韩刚;李银良;姜旭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矾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硝矾洗剂(明矾、硼砂、芒硝20 g)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矾洗剂治疗肛门瘙痒有效.
作者:杨栋;郑勇;李志鹏;何红艳;段琪;贺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开塞露纳肛法与传统灌肠法在乙状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将需要行乙状结肠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从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清洁效果、伦理学、所需时间、所花费用及并发症作比较.结果:开塞露组与灌肠组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清洁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伦理学、所需时间、所花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优于灌肠组.结论:在乙状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开塞露纳肛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琪;李启刚;罗宏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