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平;段体德;刘保华
目的:评价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256例低位直肠癌行管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漏1例,吻合口狭窄16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96.7%,术后5年肿瘤局部复发13.1%,5年存活率为71.9%.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减少了吻合口漏的发生,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
作者:孙学军;吕春华;黄凤瑞;褚海波;韩刚;李银良;徐永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2006年行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32例.观察手术过程、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大便排出等情况.术后门诊随访.结果:32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出血多1例为50 mL,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术后35.5(24~48)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平均住院7.3(6~8)d.无吻合口漏病例,所有患儿每日排便2~6次,无大便失禁或污粪.结论: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损伤小、胃肠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值得进一步探索、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冀华;梁伟成;邓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胶浆在结肠镜检查中的肠道祛泡效果.方法: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胃镜润滑胶浆,观察两组间的肠道祛泡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肠道祛泡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润滑胶浆的结肠祛泡效果好,且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饶正伟;冯轶;冯刚;黄芝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中度及中度以上直肠前突症(Rectocele)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自动痔疮套扎器对2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施行自动痔疮套扎术,观察手术疗效、并发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0 min,平均住院5 d,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缓解便秘症状.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直肠前突症,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术后痛苦轻微,并发症少.
作者:龚文敬;廖治先;杨向东;张琦;巫加;颜景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PPH、分段结扎及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方法:将54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PPH组、分段结扎组及环切组,并对患者术后肛门感觉、闭合及控便功能进行测试,以四级评分标准积分.结果:PPH组在感觉、闭合、控便三个方面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手术时对肛垫损伤较小的术式,肛门功能损伤也较小.
作者:王胜文;张晓冬;马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1990年10月美国医生PatrickLeahy进行世界上首例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腹腔镜逐渐被运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当中.1993年英国医生GuiUon等报道了5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初步经验,并证明了其技术上的可行性.
作者:宋荣辉;赵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齿形结扎加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对照.观察两组愈合时间、创面水肿、肛管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并发症少.结论:齿形结扎加断桥缝合术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少军;高红娣;刘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根据痔的肛垫理论,探讨小切口分段外切内缝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分段外切内缝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36例,术后两组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全部治愈,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大便失禁、肛门坠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大出血、肛门失禁或狭窄等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孙学军;褚海波;韩刚;李银良;姜旭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并发低白蛋白血症的关系. 方法:根据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值将59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分两组:伴低白蛋白血症(Alb≤35 g/L)组35例和白蛋白正常组(Alb>35 g/L)患者24例,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①病例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34);②肿瘤病例中,低白蛋白血症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白蛋白正常组(P=0.000,P=0.002);③病例组血清Alb与TNF-α、IL-6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Alb与TNF-α:r=-0.606,P=0.000;Alb与IL-6:r=-0.439,P=0.001).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与血清TNF-α、IL-6浓度的升高相关.
作者:宋红杰;葛莲英;陈利生;何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直肠脱垂(prolapse of roctum),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只有黏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约为2%,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据目前掌握的文献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早记述该病的国家.
作者:潘少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慢传输性便秘(slow t ran sit con st ipat ion, STC) 又称结肠无力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而引发的以排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了,可能多种病理机制导致的结肠推进性蠕动严重障碍的结果, STC 存在严重的结肠病理生理改变, 故临床上采用内科治疗效果常不满意, 许多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由于病因不同,手术效果差异很大.
作者:莫平;段体德;刘保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1995~2006年共收治急症结肠手术患者34例,其中一期手术28例、效果良好,无死亡病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6例,年龄6~72岁,均为结肠急症,未经结肠准备.其中车祸伤11例,刀刺伤2例,肠镜检查致穿孔2例,癌性梗阻急症手术12例,癌性梗阻合并回盲部穿孔2例.损伤部位:升结肠4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2例.癌性梗阻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横结肠切除4例,左半结肠切除4例.
作者:伍家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传统的外科修复直肠前膨出包括经阴道和直肠途径,成功率在80%~100%.另外一些机构尝试经会阴使用缝合、补片或者移植物以加强直肠阴道隔.然至今尚无一种大家一致公认的佳修补方法.吻合器痔黏膜环切术逐渐成为外科治疗Ⅲ、Ⅳ度内痔的首选方法,Longo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使用吻合器治疗直肠前膨出,他建议使用两把型号为PPH01的吻合器,分别一前一后夹闭固定直肠黏膜.此外,Altomare等人结合了直肠内修补和开放暴露直肠阴
作者:Mathur P;蔡元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矾洗剂治疗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硝矾洗剂(明矾、硼砂、芒硝20 g)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矾洗剂治疗肛门瘙痒有效.
作者:杨栋;郑勇;李志鹏;何红艳;段琪;贺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结直肠癌发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2例胃癌、45例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为86.7%,明显高于癌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44.4%.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率分别为60.0%、45.5%、21.4%,存在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hMLH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00%,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组织分化、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与胃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郭旭;于登峰;王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经肛门入路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经肛门入路Soave方式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9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入路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时应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之一,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就诊,迁延至成人者少见.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症状常不典型,易出现误诊,治疗过程亦有特殊之处.我院于1993~2003年间共收治15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患者,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符合先天性巨结肠症.本文对此组患者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张小龙;唐宗江;陈利生;刘小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术后曲咪新加复方鱼肝油软膏混合膏局部换药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将93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组(46例),治疗组采用手术配合术后曲咪新加复方鱼肝油软膏混合膏局部换药,对照组采用亚甲蓝局部封闭配合术后皮炎平局部换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长短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短期有效率为93.61%,疗效优于对照组71.74%(P<0.01);治疗组远期有效率为89.36%,优于对照组60.87%(P<0.01).结论:本法治疗慢性顽固性肛门湿疹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陈文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评价PPH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方面的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分别采用PPH和传统手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共计160例,随访6个月到4年不等.结果:160例患者均痊愈,无严重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而且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结论:PPH在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方面和传统手术相比并不具有优越性.
作者:曾晓峰;雍伟;牛维益;黄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995~2006年,我院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法治疗肛周高位脓肿1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0例,女68例;年龄15~66岁,平均37.8岁.单侧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8例,并发坐骨直肠窝脓肿14例,双侧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0例,直肠后脓肿18例,其余98例为位于肛管直肠肌环以上的坐骨直肠窝脓肿.
作者:屈跃岩;周保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