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变化

李德祥;陈超;王治伟;吴印爱

关键词:直肠癌, 梗阻, 自由基
摘要:目的:了解直肠癌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变化. 方法:选择 MDA和SOD为指标.将直肠癌患者分为非梗阻性组(B组)及梗阻性组(C组),分别测定其外周血清及瘤缘、瘤体组织自由基水平.选择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组(A组).结果:B组患者血清MDA及SOD水平与A组无显著差别,而C组MDA水平显著高于A、 B两组(P<0.01);SOD水平显著低于A、B两组(P<0.01).B、C两组瘤体组织MDA水平显著高于瘤缘组织,SOD水平明显低于瘤缘组织(P<0.05);C组瘤体、瘤缘MDA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而SOD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①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瘤体自由基水平升高;②肠道梗阻是直肠癌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热化疗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热化学治疗对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分为A,B两组治疗.A组65例,采用卡铂、5-Fu以及丝裂霉素分次溶入加热至45~50℃的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B组65例将上述化疗药物溶入常温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C组62例为健康正常对照组且未行腹腔灌注化疗.分别观察3组病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IL-4与IFN-γ)的变化.结果:A组热化疗后15 d时,CD4+水平较术后第7天明显增加(t=2.32,P≤0.05),CD8+水平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t=3.00,P≤0.05),IL-4水平较术后第7天明显下降(t=2.65,P≤0.05),而IFN-r水平明显增加(t=2.70,P≤0.05).CD4+百分比与IFN-r水平正相关,CD8+百分比与IL-4水平正相关.结论: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热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胡敏超;方万强;余健雄;吴瑞景;付春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预防直肠癌Miles术后造口旁疝

    目的:介绍一种直肠癌术后预防造口旁疝的简易肠造口制作方法.方法:对造口处的腹外斜肌腱膜主要作横形切开而不是十字形切开;腹膜外通道的建立是靠术者左手制作;在造口部位的缝合上不作过多层面的缝合,主要将结肠末端全层与皮肤真皮层间断缝合.结果:无1例发生造口旁疝.无1例发生造口坏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狭窄和肠梗阻等.结论:简易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不仅可预防miles术后造口旁疝,且制作方便.

    作者:黄平;王锋;杨小冬;高一飞;陈贤贵;李德川;楼荣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进展

    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相关资料报道,痔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40%左右,占肛门直肠疾病的构成比的87.25%,而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近年来,临床采用药物内服、外用、传统术式和近代改良术式等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混合痔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业立;史仁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前低蛋白血症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低蛋白血症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137例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8%.其中,术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16例,发生吻合口漏4例,发生率为25.0%;术前非低蛋白血症患者121例,发生吻合口漏4例,发生率为3.3%,术前低蛋白血症组与术前非低蛋白血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7).结论:直肠癌低蛋白血症组患者行保肛术治疗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较无低蛋白血症组患者高,这可能与低蛋白血症对患者全身及局部肠管情况的影响以及手术打击加重低蛋白血症有关.

    作者:朱袭嘉;陈利生;何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结直肠癌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1990~1992年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恶性肿瘤死亡抽样调查(约占同期人口10%)结果发现,结直肠癌发病率以4%的年增长率迅速升高,目前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1].所谓早期结直肠癌一般指Dukes A期癌,系指癌肿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

    作者:罗超兰;杨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直肠耻骨直肌部分切断、纵切横缝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将36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经直肠耻直肌部分切断、纵切横缝术;对照组(18例)采用后位耻直肌部分切断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直肠耻直肌部分切断、纵切横缝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程跃;郭玉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直肠癌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变化

    目的:了解直肠癌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变化. 方法:选择 MDA和SOD为指标.将直肠癌患者分为非梗阻性组(B组)及梗阻性组(C组),分别测定其外周血清及瘤缘、瘤体组织自由基水平.选择健康献血员为对照组(A组).结果:B组患者血清MDA及SOD水平与A组无显著差别,而C组MDA水平显著高于A、 B两组(P<0.01);SOD水平显著低于A、B两组(P<0.01).B、C两组瘤体组织MDA水平显著高于瘤缘组织,SOD水平明显低于瘤缘组织(P<0.05);C组瘤体、瘤缘MDA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而SOD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①结果显示直肠癌患者瘤体自由基水平升高;②肠道梗阻是直肠癌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德祥;陈超;王治伟;吴印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肛门直肠手术的麻醉处理

    2000年至2004年间,我院开展的肛门、直肠闭锁,先天性无肛、会阴瘘、直肠舟状窝瘘、尿道瘘等手术麻醉128例.麻醉药主要以氯胺酮为主,创伤较大的,时间长的手术辅以-OH、力月西、芬太尼等药,麻醉方法简单方便,大部分经面罩或经鼻给O2,应用此麻醉对小儿心血管影响轻微,血流动力学稳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瑞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对老年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手术对老年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1999~2005年因直肠癌手术的170例老年男性患者分为PANP组(含规范的TME手术方法)和非PANP(TME规范情况不详),对两组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和局部复发率进行回顾性总结、比较.结果:PANP组性功能与排尿功能明显优于非PANP组,但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而PANP组局部复发率低于非PANP组(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应重视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保护.

    作者:沈达明;袁祖荣;黄春锦;刘军;丁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PH技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的体会(附4例报告)

    目的:探索一种更好的方法治疗直肠广基息肉.方法:采用强生吻合器切除息肉.结果:4例直肠广基息肉患者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门诊随访1年均无复发,治愈率达100%.结论: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技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疗效安全、可靠、降低息肉的复发.

    作者:杨向东;龚文敬;安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截根术结合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门直肠瘘120例

    目的:观察截根术结合术中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门直肠瘘的效果.方法:对于120例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且瘘管长度超过8 cm或外瘘口数量超过2个的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结合术中挂线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在随访时间内无1例出现大便失禁及复发.结论:对于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且瘘管较长或有多个外瘘口的高位复杂杂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结合术中挂线进行治疗可减轻患者创伤,避免术后肛门失禁、皮肤缺损等并发症.

    作者:王志伟;吴印爱;刘献棠;易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肛瘘内结石1例

    患者男,45岁,于2006年5月16日,因肛门坠胀疼痛难以忍受 15 d就诊.患者行走困难,自诉15 d前因肛门脓肿手术一次,流出部分脓液,但症状仍不能减轻,特别行走骑自行车疼痛更加明显.查:膀胱截石位9点距肛门缘5 cm,有一愈合伤口,周围约2 cm×3 cm大小隆起物,质地较硬,触痛明显,但无波动感.

    作者:唐成;唐学刚;李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3例的诊治体会

    肛门周围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是肛门周围大汗腺慢性感染化脓性疾病,因皮肤内顶浆汗腺发生慢性、多发性和顽固性炎症,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可在肛门、会阴、臀部皮下造成范围较广的复杂性窦道,反复发作,广泛浸润.虽然该病发病率较低,但其临床表现与肛瘘较为相似,容易误诊.

    作者:钟艳;张宁;王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PH在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治疗中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PPH术治疗混合痔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IRP)及直肠黏膜突出的病例,术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运用PPH技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23例及直肠前突出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安;张根福;凌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温水灌肠治疗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温水灌肠对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1年以来收治的大于80岁的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和行肛门病手术后发生结肠填塞症的205名患者,采用高温水(以手指能耐受为度,47℃)1000~5000 mL灌肠,至排出物清亮为止,根据结肠镜检所见肠道清洁度和患者症状消失程度评价高温水灌肠对结肠填塞症的治疗作用.结果:高温水灌肠使结肠填塞症患者肠道内积粪顺利排出,症状消失.结论:高温水灌肠对低张性结肠填塞症的治疗作用确切可靠.

    作者:屈景辉;龚文敬;杨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PH加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痔疗效观察

    自1998年 PPH手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疗效很快在世界范围内被肛肠外科广泛应用.2000年传入我国,现已成为大中医院肛肠科治疗重度痔的常用术式. 但是在几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PPH亦存在诸多缺陷,有文献报道PPH改良术式可弥补其缺陷.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采用PPH加消痔灵注射和单纯采用PPH治疗重度痔各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荣;乔森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PH联合缝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内脱垂临床观察(附11例报告)

    目的:观察PPH联合缝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疗效.方法:用痔上黏膜环切器对直肠黏膜环形切除3~4cm并吻合,直肠黏膜缝扎、黏膜下及直肠周围注射志消注射液.结果:本组病例治愈8例,好转3例.术后肛门及会阴部坠胀7例,下腹部疼痛1例,肛门轻度疼痛2例,术后大出血1例,尿潴留3例.平均住院7 d.随访半年至一年无复发,无直肠狭窄等并发症.结论:PPH联合缝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合并直肠内脱垂操作简单、疗效好、痛苦较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李德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阴道修补治疗直肠前突38例

    从2004年以来,我院对3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经阴道修补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兴明;张吕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居各种肿瘤的第三位,在西方居第二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调查2000年至2005年间发病人数增加了12万,男性增加了19.1%,女性增加了17.7%.

    作者:赵忠玮;于永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骶尾部多窦口型藏毛窦1例报告

    患者,男,21岁,因骶尾部反复瘙痒,疼痛,破溃流脓两年入我院治疗,体检:体形较肥胖,体毛多,骶尾部为甚,骶尾部臀裂周围可见7个窦道外口,作探针探查及造影检查发现7窦口相互交通.上述7个窦口均有浆液性及脓性分泌液,窦口周缘红肿高于皮面,皮温稍高,窦口周缘毛发较多;骶尾部压痛不明显,按压时无波动感.

    作者:黄平;施能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