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中抑癌基因ING1的表达及其意义

梁君林;周永淳;陈利生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ING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P<0.05);在Dukes A、B期、Dukes C、D期病例中分别为56.7%(17/30)、30.0%(9/30)(P<0.05).结论:p33IN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7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对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佳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2005年我院原发性直肠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7例均获随访,其中1例仅作化疗,未作手术和放疗的病人仅生存3个月;1例行Dixon手术仅生存8个月;5例行Miles手术中,2例联合化疗的病人生存2.5~5年,3例联合放、化疗的病人均生存5年以上.结论: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加规范的化、放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作者:管小青;陈焰;吴建强;顾书成;吴际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门诊病人无痛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常给患者带来恐惧,操作时胃镜对内脏的刺激很多患者难以忍受,需要麻醉医师提供镇静、镇痛,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及术中难以忘记的痛苦 .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无痛胃镜检查528例,报告如下.

    作者:罗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癌误诊41例临床分析

    直肠癌是常见结直肠癌之一,其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外科治疗迄今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误诊而延误治疗者仍屡见不鲜,使不少能手术根治患者失去治疗良机.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直肠癌患者169例,其中首诊误诊41例,占24.2%,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邱睦生;潘开云;蔡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痔血的研究进展

    1 痔(hemorrhoid)的认识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随着解剖生理学发展,痔的认识逐渐科学

    作者:韩晓光;包庆慧;任东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附44例报告)

    目的:探讨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24例;经肛局部切除17例.对于3例直肠多发性病灶的患者,经腹局部扩大切除多发性病灶1例,同时经骶尾后入路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同时经腹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显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17例(其中多发性腺瘤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11例;直肠类癌9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增生性息肉4例(其中多发性息肉2例).全组4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肛门失禁发生.在25例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患者中,2例并发粪瘘(2/25,8%),均于术后1月痊愈.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25,8%),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结论: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是保留肛门功能手术的佳选择之一.

    作者:尚俊清;周建农;许发培;周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附96例报告)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改进.方法:采用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6例,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96例均一次性临床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5 d,术后随访未发现排便困难、肛门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保留肛垫术是一种符合肛管生理解剖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

    作者:陈文平;张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前介入治疗的护理

    直肠癌术前的放射介入治疗,不但能缩小原发肿瘤的体积,降低直肠癌对肠壁的浸润程度,而且可降低盆腔淋巴结的受浸率,从而增加了外科手术的切除率,明显地增加肿瘤的控制率[1].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46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实行介入治疗,有4例癌肿转移灶已明显减小或消失.现将有关治疗和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巨大间质肿瘤1例

    患者女,44岁,藏族,便时异物脱出6个月,大便困难12 d入院.6个月前发现大便时有异物脱出,伴有脓血,便后需手托回纳,肛门坠胀感明显.近12 d饮食不佳,每日临厕数次均未排便.查体:慢性消耗病容,重度贫血貌.直肠指检:距肛缘3 cm直肠肛管左侧扪及5 cm×6 cm×8 cm质韧肿块,可脱出肛口,可见包膜,呈紫褐色,表面欠光滑,基底部直径约3 cm×2 cm,边界清楚,质感如去皮橙子,无触痛.钳去近基底部1 cm组织送检,病检示直肠间质肿瘤.血常规见:WBC 4.5×109/L,HGB 53 g/L;B超、胸片未见异常.考虑恶性间质肿瘤.术前准备,纠正贫血后,在腰俞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脱出肿块套以橡胶手套,以免破溃种植,距肿块基底部1 cm作椭圆形切口切除部分内括约肌,间断缝合.标本送检示:直肠肛管间质肿瘤5.4 cm×5.1 cm×9.0 cm.6 d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张亚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类癌肛周转移误诊为肛周脓肿2例

    直肠类癌是一种源于直肠神经外胚层的APUD肿瘤.在我国,直肠类癌占直肠肿瘤的0.14%~1.3%,好发于40~60岁.临床上直肠类癌很少见,误诊率极高,尤其是直肠类癌转移至肛周,患者以肛旁肿痛为主诉时,易造成误诊.现将2例直肠类癌肛周转移误诊为肛周脓肿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牟奇蓉;陈富军;伍静;王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ason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ason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Mason手术作局部切除的42例中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直肠腺瘤10例,直肠癌30例,直肠类癌2例,恶性肿瘤中Tis-T1期21例,T2-T3期11例,病理证实切缘无肿瘤残留.术后随访其中1例因肝转移死亡,1例因复发行Miles手术.结论:Mason手术可作为直肠中低位良性肿瘤以及Tis-T1期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对于进展期直肠癌选施Mason手术后应辅以放疗.

    作者:杨诚;徐兆训;张琳;陈崇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克泽普作肛门手术后长效麻醉的效应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究克泽普作肛门手术后长效麻醉的效应,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适合用克泽普作长效麻醉的肛肠科手术患者146例,常规方法手术,术后用克泽普10 mL作肛周切口下多点注射,记录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评价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术后1d、4d、7d肛门伤口疼痛情况,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以我科同期采用亚甲兰长效麻醉的患者154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便及术后1d伤口疼痛显著比对照组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在切口下形成脓肿需再次手术.结论:克泽普是一种较好的长效麻醉药,但使用方法不当时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

    作者:邢国良;吴先哲;杜宗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经腹压迫止血成功1例报告

    直肠癌术中骶前大出血是直肠癌术中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发生1例,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华荣;陈继贵;郭可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与剖宫产手术相关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较常见的盆腔外内膜异位症,而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并不多见.我院于2006年2月收治1例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朱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利用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做会阴解剖时,以两侧坐骨结节前缘为参照基点,解剖出双侧阴部神经及其分支.后3例患者用亚甲蓝标记阴部神经封闭位点.结果:阴部神经在Alcock管出口处位于阴部内动脉、静脉下方,分出会阴神经和肛神经,左侧有个别散发肛神经.经皮穿刺至坐骨结节,再垂直其内侧进针26 mm注射亚甲蓝,可见阴部神经周围被蓝染.结论:距坐骨结节前缘内侧26 mm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恰当位点.

    作者:黄美雄;苏伟;肖刚;周新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铜离子化学疗法治疗内痔50例

    我科采用北京计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BJGET-5302/MC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仪治疗内痔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冀涛;闫恒志;赵波;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肛管巨大尖锐湿15例

    肛周及肛管的巨大尖锐湿疣,在临床上少见;该部位潮湿,加之该疾病的特性,所以术后的近期复发率极高.肛周肛管位置特殊,部位隐蔽,术中暴露困难,治疗非常棘手.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诊断肛周及肛管患巨大尖锐湿疣15例;均在本院门诊采用手术切除,术前,术后配合使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良川;刘志林;皮肤科;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后侧位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观察

    目的:为探讨肛裂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后侧位内、外括约肌皮下部联合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76例.结果:全部一次性治愈,疗程12~22 d,平均16 d,随访4个月至2年,无1例复发,无失气、失液等后遗症.结论:以肛管容纳四指为标准切断肛门括约肌能保证术后肛门功能的完整性,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联合切断对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但本术式对某些特殊病例尚需慎用.

    作者:邹平峻;裘海青;陈晓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肛肠外科急诊处理体会

    肛肠外科紧急情况(急诊),可见于门诊,也见于围手术期,以外伤,感染,大出血,肠梗阻,不明原因肛门痛多见,情况紧急,而有时难于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本文就需要外科处理的相关问题结合临床会诊、处理体会讨论如下.

    作者:丁仕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其中低位腹膜返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占75%左右[1].对低位直肠癌的术式选择一直存有争议,近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逐步增加,有的作者报道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达80%~90%[2],可能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①临床病理学研究证明:直肠癌沿着肠壁向肛侧浸润,80%没浸润、98%的病例在1 cm以内,癌细胞没侵犯齿状线不会发生下方淋巴结转移.

    作者:韩方海;张肇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9例报告)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对诊治的9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女7例,男2例,年龄27~83岁.其中7例狭窄段位于左半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段.6例患者行一期手术,3例分二期手术.结果:随访3个月至6年,8例恢复良好,1例术后复发.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依据便秘史、结肠造影及病理检查等.治疗基本方法一期切除痉挛的肠管和扩张肥厚的巨结肠,如有严重肠梗阻可二期手术.

    作者:叶平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