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伟;马祥涛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死者男性,68岁.某日与他人争吵数分钟后,突发声音嘶哑、音低,数秒后口吐白沫、昏迷倒地,急救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已死亡.解剖检验 体表未见外伤.解剖见右颈部肌群及软组织血肿形成,范围为10cm×5cm×6cm,涉及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分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内侧、食道间沟等处;右颈总动脉全段及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壁内、外膜分离并动脉夹层形成(图1),其上段内膜见横行裂隙状破口,外膜及周围软组织大片状出血;右颈总动脉至颈内、外动脉全段管壁见散在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李竹;刘江金;黄映康;王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对居住在内蒙古的汉族人群1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为该地区汉族人群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以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收集在内蒙古地区居住的汉族无关个体的血样462份,其中男244份,女218份.纳入条件:①三代以上居住内蒙古地区;②三代以内无与其他民族通婚史;③无恶性肿瘤史、取样前1个月无输血史.
作者:王景舟;钟巧娥;翟志慧;王红梅;张建华;王永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检验1.1 简要案情2001年5月某日,郭某(男)的出租车在田间路上被焚烧,其本人右侧颈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在车内.2013年9月底案件侦办单位要求对距离现场600m处提取的折叠不锈钢刀进行DNA检验,并与死者分型进行同一认定.1.2 DNA分型检验检验方法 经鲁米诺试验检验,发现刀盒内侧和刀刃与刀盒结合部有浅蓝色荧光.
作者:刘亚举;张俊涛;贾环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杨树种属,为建立现场植物物证种属鉴定方法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收集15种常见杨树叶样本,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ITS2、matK和rbcL 3条序列进行测序和物种鉴定效率分析,使用MEGA 5软件进行K2P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 除matK外,其余两条候选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效率均为100%;鉴定效率ITS2为53%、matK为50%、rbcL3为17.9%;以序列组合ITS2+ matK对15种常见杨树在物种水平的鉴定效率为100%.15种杨树ITS2序列中巨霸杨与山杨种间K2P遗传距离大,为0.047 9;matK序列中河北杨、小黑杨、新疆杨与银白杨的种间K2P遗传距离大,均为0.0090;结论 ITS2+matK序列组合可以鉴定15种不同种杨树种类,并有望作为杨树品种鉴定的潜在条形码组合.
作者:杨雪莹;曹海丹;裴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调查广西桂林汉族群体12个X-STR基因座(DXS8378、DXS10159、DXS10162、DXS10164、DXS981、DXS6789、DXS7424、DXS101、DXS7133、GATA165B12、GATA31 E08、DXS7423)遗传多态性,为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数据.1 材料与方法样本来源 根据知情同意权原则,采集广西自治区桂林地区汉族261名无关健康个体血液样本,其中男性127名,女性134名.
作者:叶乾素;蒋阔林;唐剑频;陈祖聪;林汉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出台后引起广泛的关注,新标准的执行无疑使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但在新标准实施的一段时期内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作者针对其中的某些提出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相关使用和今后对条款的补充修订所参考,亦可为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分析提供意见.
作者:汤家全;刘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检验1.1 检材实际案例中提取的电工胶带3份,其中1号检材为某敲诈案犯罪现场(办公室)内针孔摄像头上缠绕的电工胶带;2号检材为某持枪抢劫案现场提取的碎裂枪头碎片上缠绕的电工胶带;3号检材为某爆炸案现场提取散落的电线末端上缠绕的电工胶带.
作者:黄玥蕾;肖泉;陈海英;唐金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对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考察,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份男性和42份女性DNA样本、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样本、配成6个梯度浓度的9947A标准品、7种混合比例的男/女、女/男两组混合样本(14份),使用3台GA118-16A遗传分析仪进行检测;评价该仪器分型的一致性、重现性、重复性、精确度、分辨力、灵敏度及混合样本分析能力等技术指标.结果 经GA118-16A遗传分析仪检测,①男性和女性样本均可获得完整、清晰的分型图谱,结果准确,重现性、重复性良好;②检测精确度SD≤0.12bp;③能准确分辨1bp差异的DNA片段、基线噪声水平、峰高一致性表现良好;④可准确检出各种比例的男女混合样本分型.结论 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相关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法医DNA检案和建库等应用要求,可在法医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涛;孙敬;庞晓东;贾二惠;赵颖;崔海涛;李培合;陈力;赵兴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8种合成大麻素,并对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甲醇提取及超声处理样本后,采用GC/MS法检测JWH-203、JWH-250、RCS-4、JWH-018、JWH-019、JWH-122、AM-2201和JWH-210等8种合成大麻素,并对色谱柱、初始温度、升温速率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使用中等极性的DB-17MS色谱柱(30m ×0.32mm ×0.25μm),采用起始温度200℃,以20℃/min速率升温至280℃,以10℃/min速率升温至300℃的条件进行检测.8种合成大麻素能够很好的分离,检测限达到20μg/mL;应用该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各类合成大麻可能的质谱碎裂途径进行分析.结论 本文方法具有分析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可以用于实际案件的检测.
作者:钱振华;乔宏伟;花镇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评价织物上洗涤过的血斑DNA检验的效果.方法 取棉、化纤和麻布块各25份,用40μL新鲜血均匀涂制成直径约1.5cm的圆形血斑,样本分为5组,分别在加有皂粉的洗衣机中洗涤1、3、10、30、60min;所有样本用IQ试剂盒提取DNA,用Identifiler PlusTM试剂盒扩增,并进行STR分型检测.结果 各种载体血斑周边处检材中,仅棉布载体洗涤1 min检材检出RFU< 200的峰,但等位基因丢失率可达50%以上,不能正确判型.各种载体血斑检材洗涤30min以内均可得到成功分型,但峰高以棉布高、化纤低,洗涤60min时仅棉布血斑检出率为100%,其他载体血斑均有明显的等位基因丢失及非特异性扩增,检出率低于60%.结论 洗涤一定时间后的血迹仍具有DNA分型检验的价值,能否正确提取洗涤后的血迹检材是分型成功的关键,洗涤时间较长的检材判型应谨慎.
作者:苏芹;李玉峰;王静;唐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男,39岁.某日9时许,被发现死于水泥公路上.经调查,死者吸冰毒过量致死后约半小时被人背至现场,自然滑落至地面.尸表检验 尸长167cm.双侧瞳孔缩小,直径3mm;左上、右上眼睑结膜点片状出血;口唇发绀.左颞顶部头皮出血5.5cm×5.5cm,呈圆形,其下缘有一条形创口2.2cm,伴创周表皮剥脱2.5cm×0.6cm,创缘不整齐,创腔可见组织间桥;其相应部位颅骨见一腰长6cm、底边长3cm的等腰三角形凹陷区,两腰骨质隆起约0.4cm,形成两条骨嵴(图1).左足第二趾趾尖擦伤1.5cm×1cm,第三趾趾尖擦伤1cm×1cm,出血均不明显.余未见损伤.
作者:吴坤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邱某,女,65岁.被人推倒臀部着地,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伤后5d入院检查:腰部肿胀不明显,胸12、腰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椎旁有压痛、叩击痛,胸腰段活动受限.X线示:T12、L1椎体形态变扁,骨质密度减低,椎体前缘骨质皱折,呈楔行改变,部分骨质嵌插重叠,密度稍高.CT示:T12、L1椎体压缩呈楔形样改变,骨质密度不均,上缘可见骨抑块向后侧方移位,同平面椎管形态尚可,胸腰段以T12、L1椎体为中心向后突,T11~L5各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T12椎体右上缘见许莫氏结节,T11~12椎间隙变窄(图1).
作者:胡火梅;肖建德;程嘉丰;杨洁妮;张波;曾令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法医毒物学检验工作的需求,已从单一种类毒物检验逐渐转向多目标毒物筛查和常见未知毒物筛查.免疫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及未知物筛查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毒物筛查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都有其特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开发的毒物快速筛查技术和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希望能为法医毒物学检验工作中毒物的快速筛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常靖;王芳琳;张泽楠;张云峰;董颖;侯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刘某,女,22岁.因停经40+4周,阴道见红1h于2008年9月11日入院待产.9月13日8时40分出现不规则宫缩,宫口开0.5cm,头先露1.5cm.征得家属同意,阴道放置米素前列醇引产,但宫缩不理想,于当晚10时15日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产出一女婴,体重3 400g,Apgar评分:10分.9月14日喂奶时诉新生儿反应差.请儿科会诊,怀疑新生儿窒息,以呼吸窘迫原因待查转入儿科,经治疗、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30分死亡.
作者:鲍现宝;范琰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和西方国家不同,我国法医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公安系统,因此公安系统法医水平也能反映出我国法医队伍的整体水平.法医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实际工作中的检验鉴定能力可用于评价其专业水平外,专业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也能展示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本文对2000年至2012年安徽省公安系统法医从业人员发表的中文专业论文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法医专业论文撰写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方俊杰;杨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PCR测序方法进行动物组织种属鉴定.方法 未知动物内脏样本8份,已知马鹿、北山羊、绵羊和鹅喉羚肌肉样本各1份作为对照.采用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模板DNA,分别用哺乳动物通用引物和4种已知对照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产物用2.0%琼脂糖电泳检测,并进行序列测定及与基因库已有的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 8份未知样本经哺乳动物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均检测出阳性条带;用鹅喉羚特异性引物扩增,均检测出阳性特异性条带;用其他3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均未检出阳性条带;未知样本扩增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及同源性比对,与鹅喉羚的同源性为96%~100%.结论 本文未知动物样本均为鹅喉羚内脏组织.本文方法可在动物检材种属鉴定中选用.
作者:阿依努尔·阿卜杜艾尼;古再努尔·孜比比拉;夏米西丁·阿不都热依木;马合木提·哈力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标准硝酸破机法和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检验水中硅藻的效果.方法 采集广州市区海珠桥段珠江水样本,分别采用标准硝酸破机法(GA/T 813-2008)和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硅藻的检出率;再将水样本按25、50、100、200倍稀释,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检验,比较其低检出量.结果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与标准硝酸破机法硅藻检出数量和检出率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标准硝酸破机法硅藻低检出量为37.2 ~18.6个/mL,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则低于18.6个/mL,在样本稀释200倍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且经微波消解后硅藻结构未产生明显变化.结论 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对硅藻破坏程度低,检出率高,在法医学溺死案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建;袁自闯;张彦吉;石河;胡孙林;刘超;温锦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张某,女,55岁.自称2013年3月某日与邻居因纠纷在田地内发生打斗,打斗过程中邻居挥动锄头打在其右外踝,只打一次,当即感右踝疼痛,不能活动,致踝部骨折.邻居曾某则否认用锄头打伤张某右踝.因无他人旁证,办案单位提请对张某右踝骨折致伤方式进行鉴定.
作者:黄新;邓国伟;郭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猝死的发病机制、鉴定指标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9至2012年622例确诊猝死的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般情况、临床病历、法医学尸体解剖所见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2例中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类型,占59.49%,以中青年男性多见(30~50岁男性占43.78%),冠心病为主要病因,发病呈年轻化(≤35岁者占17.89%);心源性猝死、其它系统疾病猝死、不明原因猝死3组之间心脏重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壮年猝死综合征与心源性猝死组中胸腺肥大或出血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心源性猝死为猝死主要类型,发病呈年轻化,中青年男性为甚,冠心病为主要病因;胸腺肥大或出血引起个体应激系统障碍可能是致猝死机制之一.
作者:李明;黄京璐;王小广;盖连磊;盛立会;王怀勇;权力;成建定;陈忆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PCR快速扩增程序和体系,并对其技术指标进行验证.方法 运用快速扩增酶FastStart与DNA TyperTM15 plus primer mix组合并优化建立快速扩增体系,对50份静脉血卡和35份案例检材提取的DNA进行扩增,并对体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检材适应性进行验证;采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标准品9947,采用快速扩增方法进行检测,验证体系的灵敏度.结果 模板DNA浓度达到0.50ng/μL,采用快速扩增体系可能获得准确分型;扩增耗时仅为69min,比常规扩增方法明显缩短;不同种类检材,经检测均获得良好分型图谱,同一份样本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稳定.结论 本文建立的快速扩增体系可显著提升检测速率,其灵敏度、准确性、稳定性、检材适用性等技术性能,可满足实际检验的需求.
作者:董会;于书欣;孙树毅;曾发明;刘超;李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