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丁一新;王息龙;史美鹤

关键词: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分型
摘要:目的 对某集团公司食堂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 参照WS271-2007、WS287-2008、WS289-2008和GB4789.10-2010对采集的29份样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神奈川试验.结果 从29份样本中检出17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一致,血清学试验均为03:K6型,神奈川试验均阳性.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冠心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测定无糖尿病病史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冠心病的基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既要对症治疗,又要采取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措施.

    作者:马芳义;高雯;赵建全;金洋;张宁;董海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铁路电力机车乘务人员膳食结构调查

    铁路电力机车乘务员常时间在机车上工作,受驾驶室噪声、震动和电磁波的影响,相对于一般的工种,对膳食营养的要求较高,其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和工作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为了解乘务人员的膳食现况,判断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达到营养平衡,并为合理调整食物结构改善其膳食质量提供依据.笔者于2010年9月对锦州铁路机务段的电力机车乘务人员进行膳食调查.

    作者:陈春雷;杨乃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5例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因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又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若不积极有效治疗,其病死率甚高.临床上,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1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春;高雯;杨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食道调搏诊疗阵发性室上速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食道心房调搏(TEAP)诊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食道心电图准确将食道电极定位,用苏州DF-3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对正在发作的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先做食道心电图,然后给S1S1超速抑制或S1S2程控刺激或短阵碎发刺激,终止室上速,记录输出电压,所需方式,刺激次数及成功例数.室上速终止后用分级递增刺激和程控刺激法,测定诱发和终止带,观察有无跳跃现象,分析P波和R波的关系,对阵发性室上速进行电生理分类.结果 40例阵发性室上速中37例(占92.5%)经食道调搏终止,其中超速抑制1次成功者23例,2次以上成功者8例;8∶1程控刺激1次成功终止者2例,2次成功者1例;用猝发刺激成功终止者3例;1例食道调搏未成功者,给予静点胺碘酮后转复.经查明房室结双径路有23例,房室旁道10例,5例未查明原因,2例食道心电图示房室分离,支持室性心动过速诊断,食道调搏治疗失败.结论 经食道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方法安全,有效,重复性强,疗效迅速,同时可行电生理分类.且可鉴别少见的体表心电图难分辨的室速.

    作者:董巧玲;高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腺瘤样瘤1例并临床病理诊断现状分析

    子宫腺瘤样瘤是起源于间皮的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伴发于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肌腺症等其他妇科疾患,由于临床无特殊表现,术前均不能明确诊断.本报道1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该病发生发展规律,试图提高术前检出率,引起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的重视以减少误诊或漏诊.

    作者:郭志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医务人员HBV、HCV、HEV、HG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肝炎病毒存在的传播方式,给肝炎病毒的预防工作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现状,从中发现肝炎病毒对医务人员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免疫测定(EIA)法和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了139名医务人员血清中的HBsAg、抗-HBs、抗-HCV和HEV-IgG、HGV-IgG.结果 医务人员HBsAg、HCV、HEV和HGV感染率分别为7.9%、1.4%、7.2%和7.2%,其4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23.7%;肝炎病毒在4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中所占比重大.临床科组与非临床科组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3.8%和1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科组的HEV、HGV感染率分别高达8.1%、12.2%;临床科组中有重叠感染现象而非临床科组中无.结论 研究证实经血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医务人员由于职业因素会遭遇来自HBV的职业威胁.

    作者:李俭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的测定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3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结核组,选择4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非结核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ADA活性及阳性率测定结果;并对结核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的脑脊液ADA进行检测.结果 结核组脑脊液ADA活性和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A水平与治疗后4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中ADA测定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情转归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结核的介入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患者舒适且利于穿刺的体位仰卧、俯卧或侧卧等,在CT引导下经皮肺结核空洞穿刺,先活检,留标本,后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局部药物高浓度,结合全身联合抗痨治疗,疗效显著.结果 所有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患者,不论是初治、复治(耐药),均能达到:(1)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尤其是初治的1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2)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复查对照: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痰菌阴转率达81.9%;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33.3%.(3)空洞缩合情况:6月观察: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缩合率达63.6%;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23.8%.结论 经介入治疗加全身联合抗痨结果表明:初治肺结核空洞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复治空洞患者疗效差于初治结核空洞患者,但通过穿刺抽出空洞内的分泌液及活检组织,做培养及药敏实验,可指导临床抗痨治疗,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是极有价值的.

    作者:刘国泰;苏云开;张宏;乌力吉;刘鹏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MGB1细胞因子作用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非组织核蛋白,存在于多种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生理状态下HMGB1发挥着核结合蛋白的作用.一旦释放进入细胞间隙,则表现出晚期炎性因子作用.新近的研究显示,HMGB1还具有损伤信号因子、细胞及干细胞趋化吸附因子作用.由于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受体的广泛存在,HMGB1在多种疾病及组织器官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本研究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导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ESR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等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进一步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田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平稳控制老年高血压清晨血压更多减少卒中的药物疗效观察

    目的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清晨血压具有血压晨峰现象,其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更多减少卒中,观察替米沙坦及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药物疗效.方法 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服用替米沙坦及盐酸贝那普利一个疗程4周,观察其药物疗效.结果 替米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治疗4周后的收缩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6±0.12)、(0.68±0.13),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4±0.09)、(0.65±0.16),降压谷峰比值较稳定,治疗期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米沙坦与盐酸贝那普利均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平稳控制老年高血压清晨血压,更多减少卒中的发生.

    作者:刘丽华;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HP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关系.方法 收集10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病例,从证型、症状、病理、舌象等多角度,对CAG与H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发现HP感染是造成CAG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CAG发生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舌诊可作为HP感染的初筛手段.HP是一种湿热病邪.湿热的环境更有利于HP的感染和生存.结论 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关联性.

    作者:李志茹;王滨;杨巧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一起铁路施工工地细菌性痢疾爆发调查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经粪-口途径感染,注意个人饮食饮水卫生,切实把好“病从口入”关,即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扩散.

    作者:王艳玲;邓志红;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与对策

    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医院疫情报告质量,近年来,我院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下面将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青;刘勇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5-2012年广西横县城乡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人口数量较多的县份之一的横县城乡居民近8年食用碘盐状况,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及防治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食盐卫生标准》要求进行随机抽样检测,2005-2012年每年在全县9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随机抽取8户居民家中的食用盐样品1份.结果 8年中总共抽取和检测居民家中食用盐样品共2 316份,其中合格碘盐2 203份,不合格碘盐93份,非碘盐20份,碘盐合格率为95.95%,该县8年城乡居民碘盐覆盖率为99.1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12%.结论 该县在过去8年检测证实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已经均达到2010年全国合格碘盐食用率≥90%的目标.

    作者:韦斯亮;薛梅;卢山;钟河;黄亚铭;何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及其医学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是一种多色荧光检测核酸定量技术,该文简要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及其医学应用.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关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针对部分医院存在的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制度弱化、会计信息可信度低下、财务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可以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是医院业务开展以及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保证.

    作者:李润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铁路企业2008-2012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防治对策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对作业场所粉尘、二氧化锰、苯及苯系物浓度和噪声强度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8小时等效声级,对照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份噪声作业点噪声强度超标率有差别(P<0.05),其它有害因素作业点不同年份超标率均无差别(P>0.05).二氧化锰、粉尘、苯及苯系物浓度及噪声强度高的分别是货辆段电焊作业、机务段空气滤芯器吹扫作业、货辆段喷漆作业、机务段机车水阻负荷试验.结论 加强局部通风排毒,用无苯溶剂代替有苯溶剂及作业人员实行轮班制作业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8小时等效声级.对于流动及密闭空间作业和噪声作业的防护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左虹;木拉提;唐瑾;王力民;杜献琴;吴小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一起因误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检测及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一起食物中毒事故的调查,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方法 样品参照GB5009.33《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检验,调查按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进行.结果 14份病人洗胃液和3份食物样品,检出亚硝酸盐.经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确定,这是一起由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事故源于事发单位管理混乱,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王国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 对某集团公司食堂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 参照WS271-2007、WS287-2008、WS289-2008和GB4789.10-2010对采集的29份样本进行肠道致病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神奈川试验.结果 从29份样本中检出17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一致,血清学试验均为03:K6型,神奈川试验均阳性.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作者:丁一新;王息龙;史美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 内蒙古医学院

主办: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