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解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患者的关联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 logistic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指数、疾病类型、假体类型是患者隐性失血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5)。结论: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类型、不同假体材质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关键。
作者: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入职健康人群抽血前测量血压与抽血后测量血压对血压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300例入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抽血前后测量其心理状况和血压,对比抽血前后测量血压的差值,观察其准确性,并讨论影响血压结果的因素。结果: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抽血后,P<0.05;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抽血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血时,患者紧张、疼痛等情况均会对血压有所影响,造成血压升高,影响准确性。临床上测量血压时应在抽血前进行测量更为准确。
作者:朱坤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采用腹腔外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效果比较。方法:选取86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0例。研究组产妇采用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对照组产妇采用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术后24 h 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在手术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以及术后24 h 阴道出血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采用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并且减少术后24 h 产妇阴道出血量,建议作为常规的手术方式推广运用。
作者:高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基于集体抗癌社会工作组织开展的,对肿瘤患者进行集中肿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度参加培训的255名肿瘤患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参加培训前后在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减少过度治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树立正确康复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集体抗癌社会工作组织的肿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骆峻;刘嘉;徐伟;郑明;聂超;曾庆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8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36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躯体、情感、社会以及心理等症状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胡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儿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0例。 A 组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B 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原因以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 组患儿并发堵管、静脉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其他原发症的例数要明显少于 B 组患儿(P<0.05);A 组患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 B组患儿(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延长针管置留时间,有效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 CPC)的因素。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 NSCLC 患者192例,进行“CPC 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 CPC 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92例 NSCLC 患者手术后发生 CPC 者57例为 CPC 组,发生率为29.69%,未发生 CPC 者135例为对照组,未发生率为70.31%;CPC 组患者的老年、吸烟、术前冠心病、高血压、COPD、肺功能异常例数、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而肺叶或肺段切除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 均<0.05~0.01)。结论:老年、吸烟、术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COPD 及术前肺功能异常、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术均为术后发生 CPC 常见因素。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56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全部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0例在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为90.36%,基本满意为21.80%,不满意为2.85%;综合满意度达97.13%。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体良好,但仍有不满意因素需改进。
作者:翟新华;麦慧;邓松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194例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策略。结果:本研究中有116例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8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切口感染,6例骨髓炎,12例延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3.10%;24例患者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2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骨折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4例患者经交锁定内固定治疗,其中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骨折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钢板内固定术容易引发并发症。
作者:刘雪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利用医院医嘱信息化导入条形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南京师范大学自行设计开发 EDA,包括打印核对医嘱,输液操作,输液一般巡检,输液工作量查询,分配和释放座位。结果:应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后,提高了护士输液安全性,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结论:应用移动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从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压力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120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心理健康调查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对比乳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心理状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恐惧、强迫、焦虑、依赖、自私、求知、自卑、悲观、神经衰弱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压力,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对策,可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罗雅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O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帕利哌酮。
作者: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金水六君丸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六君丸治疗。治疗1~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高于对照组,治疗3~4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水六君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远期效果优于单钝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效果。
作者:郝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在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各地体检快速发展。同时,人们对医学的有限认知和医学发展无限的不可预知性,人们对医疗市场的期望值过高与现有体制下医疗技术发展的不均衡,不负责任媒体的炒作和报道,导致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履薄冰,如何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保护体检者的权益,保护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成为每个健康管理中心管理者时刻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在体检中潜在的或业已存在的法律风险试做论述,以期引起对此的重视,完善健康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作者:牛兆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牙周炎患者(136颗患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70颗患牙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6颗患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配合治疗率、定期复查率、自我维护率与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有助于牙周炎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治疗对慢性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方法:对81例住院慢性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9个月行为训练治疗,用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及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行为训练治疗前后相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行为训练疗法能减轻患者精神症状,缓解患者的忧郁、紧张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体质,增加患者的交往能力,增加了主观幸福感,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精神康复。
作者:吕新华;李金;谭志林;孟昭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施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急症产妇中29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余下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原因:17例为胎盘植入,11例为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引产9例,羊水塞伴弥散性血管凝血6例。所有产妇未发生死亡。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可作为治疗产妇大出血不止的后的手段,但会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致使患者失去再次生育的能力。
作者:刘丽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应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50例给予通过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对照组患者30例给予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智秀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康复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42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患者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技能训练(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观察10周。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入组5周时、入组10周时,进行社会功能的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间 SDSS、MRSS、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训练组患者的 SDSS、MRSS、ADL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0周时训练组患者的 SDSS、MRSS、ADL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技能训练提高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明显恢复。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