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新华;麦慧;邓松英
目的::观察金水六君丸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六君丸治疗。治疗1~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高于对照组,治疗3~4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水六君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远期效果优于单钝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效果。
作者:郝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 PFD 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失禁评分情况以及盆底肌力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尿失禁评分(12.83±4.53)分与对照组的评分(19.54±7.48)分相比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3级例数(72.00%)与对照组的例数(38.00%)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对 PFD 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姣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精神分裂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精神药物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效果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康复效果评分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控制作用。
作者:丁晓琴;刘巍;李福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阴道用乳酸菌胶囊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5 d 后开始用药。观察组患者先用甲硝唑200 mg,每晚阴道放置,7 d 为1个疗程;7 d 后,再予乳杆菌活菌胶囊(0.25 g/粒)连续阴道放置7d。对照组患者仅用甲硝唑200 mg,每晚阴道放置,7 d 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第4周门诊随访1次,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甲硝唑基础上,再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甲硝唑治疗疗效。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对基于集体抗癌社会工作组织开展的,对肿瘤患者进行集中肿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度参加培训的255名肿瘤患者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患者参加培训前后在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减少过度治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树立正确康复心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集体抗癌社会工作组织的肿瘤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骆峻;刘嘉;徐伟;郑明;聂超;曾庆琪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利用医院医嘱信息化导入条形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南京师范大学自行设计开发 EDA,包括打印核对医嘱,输液操作,输液一般巡检,输液工作量查询,分配和释放座位。结果:应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后,提高了护士输液安全性,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结论:应用移动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从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宣讲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实行保健医生每月至少3次下乡巡诊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健康教育前、后发放高血压科普常识问卷,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民高血压科普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控制高血压危险行为明显改善(P<0.05)。结论: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宣讲的服务模式,对于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作者:种红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和 PT、APTT 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刺放血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水平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慧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胰癌患者的癌组织的中期胰腺肿瘤组织因子(M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胰癌患者的癌肿瘤组织内 MK、VEGF-C。结果:胰癌患者癌组织的 MK、VEGF-C 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组织(P<0.05),胰癌患者癌旁组织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组织对比(P>0.05)。胰癌患者癌组织的 MK 阳性率及 VEGF-C 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组织(P<0.05);癌旁组织及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胰组织的 MK 阳性率及 VEGF-C 阳性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MK、VEGF-C 是胰癌早期诊断、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白春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麻疯树提取物中佛波酯含量的方法。方法:直接用二氯甲烷溶液稀释后,过滤、进样,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280 nm,标准曲线范围15.6~250.0μg/ mL,相关系数 R=0.9999,检测时间40 min以内提取麻疯树提取液样品。结果:佛波酯标准曲线范围15.6~250.0μg/ mL,相关系数 R=0.9999,加样平均回收率91.2%-94.6%,精密度RSD 1.3%,检出限5.0μg/ mL。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样品处理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大批量麻疯树提取物中佛波酯含量测定。
作者:陈颖;戴凌峰;邵生文;聂晓明;罗苹;杨清清;曾晖;唐利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与预防。方法:选取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渗盐水治疗,在使用盐水治疗的同时静滴硝普钠,使用盐水后静滴速尿100.0 mg,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钠浓度、血钠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钠、心功能改善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渗盐水合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水肿消退快,心功能和低钠血症改善较快。低钠血症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王静;李伟;张良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綜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王文娟;陈尊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入职健康人群抽血前测量血压与抽血后测量血压对血压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对300例入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于抽血前后测量其心理状况和血压,对比抽血前后测量血压的差值,观察其准确性,并讨论影响血压结果的因素。结果: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抽血后,P<0.05;抽血前健康体检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抽血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抽血时,患者紧张、疼痛等情况均会对血压有所影响,造成血压升高,影响准确性。临床上测量血压时应在抽血前进行测量更为准确。
作者:朱坤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194例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策略。结果:本研究中有116例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8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切口感染,6例骨髓炎,12例延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3.10%;24例患者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2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骨折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4例患者经交锁定内固定治疗,其中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骨折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钢板内固定术容易引发并发症。
作者:刘雪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儿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0例。 A 组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B 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原因以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 组患儿并发堵管、静脉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其他原发症的例数要明显少于 B 组患儿(P<0.05);A 组患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 B组患儿(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延长针管置留时间,有效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达到医护患满意。方法:在原有班次上,设置早晚帮班护士,选择设置前后半年时间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设置早晚帮班护士,减少了4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合格率设置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设置前后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设置早晚帮班护士,科学有效,达到了医护患三方满意。
作者: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 CPC)的因素。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 NSCLC 患者192例,进行“CPC 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 CPC 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92例 NSCLC 患者手术后发生 CPC 者57例为 CPC 组,发生率为29.69%,未发生 CPC 者135例为对照组,未发生率为70.31%;CPC 组患者的老年、吸烟、术前冠心病、高血压、COPD、肺功能异常例数、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而肺叶或肺段切除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 均<0.05~0.01)。结论:老年、吸烟、术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COPD 及术前肺功能异常、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术均为术后发生 CPC 常见因素。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耳鼻喉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手术麻醉用舒芬太尼;对照组患儿麻醉用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并发症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麻醉效果。
作者:王可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近年来护理临床带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落实改革措施。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外部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带教教师因素和护生的自身因素等,改革措施包括完善管理机制、培养选拔加带教教师、制定科学临床带教计划和注重护生的岗前培训等,落实改革措施后,护理临床带教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结论:通过对护理临床带教影响因素的查找分析、研究及改革措施的落实,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