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炭示踪技术在阴茎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唐勇;程继文;陆浩源;白先忠;蒙清贵;张庆云;廖芝玲;陈军;叶新青

关键词:阴茎癌, 纳米炭, 前哨淋巴结
摘要:阴茎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是一项阴茎癌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可准确评估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的病理状态,对于早期判断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阴茎癌SLN被认为是位于腹股沟淋巴结组上群或中群,腹壁浅静脉前内侧及大隐静脉汇合点的上内侧,但实际上阴茎癌SLN并无特定解剖区域,如何寻找、定位阴茎癌SLN则显得尤为重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冠心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高血压冠心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5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冠心病组、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Lp-PLA2水平,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Lp-PLA2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的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冠心病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p-PLA2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吸烟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和饮酒无明显关联.高血压、男性、吸烟、Lp-PLA2水平升高、FBG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PLA2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其风险预测作用可能更大.

    作者:杜文涛;李亚;史素芳;赵兴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SEP对90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方法并分析原因.结果:8例出现术中波形明显改变,其余82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CSEP监护操作简单,其敏感性较高,可以有效提高脊柱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黄圣斌;詹翼;李颖;邹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193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Ⅲ期(126例)、Ⅳ期(40例)和Ⅴ期(27例)患者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 mg/d,疗程8~24 d,平均(13.2±3.4)d,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有153例24 h尿蛋白排泄减少,38例增加,2例不变.②治疗后有157例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减少,33例增加,3例不变.③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排泄变化: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变化: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静脉点滴酚妥拉明过程中5例(2.6%)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8例(4.1%)患者出现心悸,81例(41.9%)患者出现鼻塞、面部潮红症状,停止点滴酚妥拉明后症状消失.结论: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可减少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患者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糖尿病肾病Ⅴ期患者效果不明显.

    作者:黄炫赓;苏宏业;潘海林;黎英荣;沈寒蕾;何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Judet固定架手术内固定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总结创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肺挫伤导致连枷胸采用手术早期(72 h内)内固定方式与保守治疗模式的临床经验.方法:在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按入院后根据患者的要求分为2组:治疗组A组30例(早期微创嵌入式Judet固定架钛合金材料,固定肋骨骨折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B组30例(采取单纯胸带加压包扎或叠形胶布外固定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发症、病死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疼痛程度、住院时间、脓胸、死亡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内固定综合治疗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及时有效改善胸廓的畸形,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庆淮;谭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舌侧背板对前牙缺损树脂充填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舌侧背板在树脂充填修复前牙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45例(53颗)要求修复前牙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充填组23例(27颗),舌侧背板充填组22例(26颗),分别用常规树脂充填修复和使用舌侧背板后进行树脂充填修复.修复2年后复查,参考改良USPH/Ryge评价系统,对两组患牙修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复查41例患者46颗患牙,舌侧背板充填组在修复体缺损情况、边缘密合性和边缘着色方面均优于常规充填组(P<o.05).结论:使用舌侧背板在充填修复前牙缺损时能提高修复远期效果.

    作者:李劲;许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晚期口腔鳞癌术后同期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的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晚期口腔鳞癌术后同期联合放化疗和单纯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50例晚期口腔鳞癌术后给予同期放化疗治疗的病例,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放化疗)2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30例,两组手术及放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6.6%(P<0.05).1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患者为75.0%,对照组为70.0%;2年生存率联合治疗组为65.0%,对照组为36.6%,2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口腔鳞癌术后行同期联合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作者:吴训;蒙宁;巫家晓;王代友;梁飞新;麦华明;黄旋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观察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高压氧(HBO)舱内联合使用气控变压式多功能呼吸机的疗效和相应的特殊护理.方法:50例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以高压氧治疗后第1个、第2个及第3个疗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和苏醒时间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及苏醒时间.结果:HBO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高于对照组,HBO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及特殊护理治疗中青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及明显缩短患者苏醒时间.

    作者:吕妙;李亚范;韦芳玲;庞进军;余敏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DCE-MRI表现为NMLE病变的患者105例,均经病理证实.记录病灶分布特征(节段、导管、区域、多区域、弥漫、局灶)、内部强化方式(簇状、不均匀、网状、斑点样)及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病变中,恶性88例,良性17例.节段分布及簇状强化多见于恶性病变(P <0.05),分别占50.0%(44/88)和56.8%(50/88);弥漫分布及斑点样强化多见于良性病变(P<0.05),分别占29.4%(5/17)和29.4%(5/17);而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在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DCE-MRI表现中的病变分布特征及内部强化方式,可有效地鉴别乳腺NMLE病变的良恶性.

    作者:徐茂林;李芳;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创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脾是人体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膜腔内左季肋部后外侧,脾在机体防御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脾含有丰富的血窦,外有包膜,位置表浅且固定,质地柔软且脆弱,是腹腔内易受到损伤并导致腹腔内大出血的器官.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的大量增加和部分社会问题的存在使腹部闭合性损伤大量增多,脾是易受伤的实质性脏器,占各种腹部伤的40%~50%,创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居腹部实质性脏器闭合性损伤的首位[1].

    作者:李业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清铁蛋白(SF)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动脉内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结果,将150例T2DM患者分为T2DM伴AS组(A组,n=87)和T2DM不伴AS组(B组,n =63);对每例患者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 2 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尿酸、SF,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SF含量较B组高(P=0.036).SF与FPG及HbA1c呈正相关关系(r=0.183,P<0.05;r=0.224,P<0.01).SF与性别、病程呈负相关关系(r=-2.66,P<0.01;r=-2.57,P<0.01).年龄、SF是T2DM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68、1.01,均P<0.05).结论:SF升高是T2DM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秋;梁瑜祯;夏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缺血预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预调适(IP)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 A组、IP B组、IP C组,每组12只,各组均予股动脉夹闭4h,再复灌长24 h,IP 3组于4h缺血前施以3个不同方案的预处理:IP A组:6个循环2 min缺血/2 min灌注;IP B组:3个循环5 min/缺血5 min灌注;IP C组:10个循环1 min缺血/1 min灌注.各组骨骼肌IR后2h、12 h、24 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骨骼肌湿干比(W/D)值、骨骼肌肌肉坏死面积以及骨骼肌组织形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 A组、IP B组、IP C组骨骼肌IR2h、12 h、24 h的血清CK及LDH含量上升、骨骼肌W/D值增加、骨骼肌肌肉坏死面积、骨骼肌组织学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均比IR组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方案能减轻大鼠肢体IR损伤,以3个循环5 min缺血/5 min灌注的IP方案保护作用佳.

    作者:劳宏业;阳富春;罗君;阳茂春;刘军廷;胡峰;王静威;赵劲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脂肪与肥胖相关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人脂肪与肥胖相关(FTO)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以及相应59例癌旁组织、68例肝癌以及相应67例癌旁组织中FTO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FTO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3%(39/61)、37.29% (22/59),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O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24% (43/68),88.06% (59/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O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斌;廖芝玲;向邦德;刘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早期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价值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早期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价值.方法:32例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CHOP方案(R-CHOP方案),分别于化疗前和第二疗程化疗后2周(早期)做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根据DL-BCL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程度分为3组:肿瘤活性完全灭活组,肿瘤活性部分灭活组和疗效不明显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第二疗程化疗后病灶摄取18F-FDG标准摄取值大值(SUVmax)的大小及缓解率.结果:(1)肿瘤活性完全灭活组治疗前:SUVmax(17.71±8.95),第二疗程化疗后肿瘤活性完全灭活.(2)肿瘤活性部分灭活组治疗前:SUVmax(18.96±8.13),治疗后:SUVmax(10.27±8.6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14).(3)疗效不明显组治疗前SUVmax(10.8±5.8),治疗后SUVmax(11.5±6.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P-0.5).肿瘤活性完全灭活组和肿瘤活性部分灭活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68.7% (22/32),25.0% (8/32)(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评价DLBCL化疗早期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盛才;秦朝军;章忠明;龙耀斌;马加强;颜李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在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将15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GCV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予GCV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痊愈率、好转率、无效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CV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性肝炎不能增加临床好转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

    作者:黄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干预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AZM)联合左氧氟沙星(LFX)对腹膜透析(PD)管大肠杆菌(E.coli)生物膜(BF)的影响.方法:(1)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AZM、LFX对临床分离E.coli低抑菌浓度(MIC)及低杀菌浓度(MBC);(2)建模3d后对各组分别进行处理.A组:空白对照组;B组:1/8 AZM MIC组;C组:lLFX MBC组;D组:1/8 AZM MIC+1 LFX MBC组.经药物作用12h,各组分别以连续稀释法行BF内活菌计数,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D管表面BF结构.结果:(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活菌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C组比较活菌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D组E.coli BF结构体积较A组减少.结论:AZM可增强LFX对PD管表面E.coli BF内细菌抗菌效应.

    作者:邹龙涛;伍巧源;李艳林;廖蕴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壮药制剂武打将军酊虎杖苷和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目的:建立壮药制剂武打将军酊中虎杖苷和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按照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摸索确定高效色谱法测定武打将军酊中虎杖苷和丹皮酚含量的色谱条件.结果:HPLC色谱条件:以Gemini C1s为色谱柱,甲醇—水(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0~10 min:306 nm;15~35 min:274 nm;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虎杖苷平均回收率为100.98%,RSD=1.09%;丹皮酚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0.91%.结论:本文建立的武打将军酊虎杖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科学简捷,可用于壮药制剂武打将军酊产品质量的控制.

    作者:苏青;黄瑞松;程钰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55岁以上骨质疏松引起的新鲜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手法闭合复位结合PVP治疗,对比观察术前、术后及终末随访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部分完全解除,术后及终末随访VAS评分、椎体高度丢失及Cobb角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闭合复位结合PV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新鲜性胸腰椎骨折快速有效、并发症少、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祖龙;黄顺勇;覃盛明;卢炳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整块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5个膀胱肿瘤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4±17)min(15~56 min),无一例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不可控性出血发生,1例发生膀胱穿孔.术后无需持续膀胱冲洗,平均留置尿管(3±2.1)d(2~7 d);术后无继发性血尿或大出血发生.整块膀胱肿瘤标本送病理科沿肿瘤中心切片,所有组织切片均能正确地判定肿瘤浸润深度及分期.结论: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本术式能提供足够完整的标本供病理科对肿瘤浸润深度、切缘是否阳性进行准确评估.

    作者:张庆云;蒙清贵;易贤林;陆浩源;于洋;周杨;程继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直肠癌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P53表达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直肠癌MRI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P5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2例,术前行常规盆腔MRI、直肠DWI及增强检查,测量肿瘤平均ADC值.按术后病理P53表达水平将上述病例分为A~D组4组,A组P53<10%,B组P53为1o%~25%,C组P53为26%~50%,D组P53≥50%;探讨各组间平均ADC值与P5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16例)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076±1.615)×10-3mm2/s,B组(13例)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033±1.923)×10-3mm2/s,C组(9例)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5±0.200)×10-3mm2/s,D组(14例)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867±1.474)×10-3mm2/s.P53表达水平不同的A~D组直肠肿瘤平均ADC值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264,P=0.041).随着P53表达水平的升高,平均ADC值呈下降趋势,二者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06,P=0.003).结论:直肠癌MRI扩散加权成像ADC值与P53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能间接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程度.

    作者:王铮;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徐茂林;康巍;赵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由于不需要体外循环,心脏无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VSD、ASD治疗的备选方法[1-4,6,7].但对于婴儿的VSD特别是小婴儿VSD经胸封堵的疗效如何,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我科在幼儿VSD、ASD经胸封堵手术熟练的基础上[4,8],将经胸封堵治疗VSD、ASD的技术应用于婴儿,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绪;郑晓宇;张迎春;叶仕高;石俊杰;刘永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