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亮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小儿脑瘫临床上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及混合型5种,其中,痉挛型占60%~70%,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脑瘫类型。脑瘫一旦确诊多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功能训练,物理疗法,中医针刺,按摩,药物治疗等。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广泛使用毒杆菌毒素 A(botuli-num toxin A,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安全、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掌握使用该药的适应证,禁忌证,而剂量的选择和靶肌的准确定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春明(综述);刘芸(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并评价不同运动方式对非急性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非急性期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经过筛选匹配分为非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各500例。非运动组研究对象除日常生活与工作外,无其他锻炼活动;运动组研究对象按各自的体育爱好,从瑜伽、羽毛球、游泳、慢跑四项运动中选择一项,为运动组研究对象的每个成员制定一份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但保证运动组所有成员的运动强度评分相等。每3个月进行一次 KOOS 评分,将运动组与非运动组、运动组研究对象中不同运动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动组与非运动组研究对象数据在入组时 KOOS 评分、BMI、年龄对比均无差别,在3个月时两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9、12个月时两组数据在 KOOS 评分及 BMI 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羽毛球、游泳、慢跑三项运动的运动组研究对象,入组时与12个月时 KOOS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参加瑜伽的运动组研究对象前后两组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的运动可改善运动组研究对象的膝关节功能状况,羽毛球、游泳、慢跑三项运动作用明显,瑜伽运动作用不明显。
作者:程亮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采集来的疑似甲型 H1N1流感患者咽拭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不断摸索快速检测流感的 PCR 方法。方法:实验方法按照 WHO 标准的实时 PCR(Real-time PCR)检测法操作,选取343份疑似甲型 H1N1流感咽拭子采用实时定量核酸检测和快速分型。结果:在343份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中,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52份,阳性率15.16%,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1份,甲3型流感病毒阳性13份,甲1型流感病毒未检出。结论:实时 PCR 技术操作方法简便、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一种适合应用于甲型 H1N1流感病毒可靠、快速诊断的检测方法。
作者:纪衍瑾;孙雯雯;朱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21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儿治愈11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患儿间对比,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优于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疗效。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妇婴医院关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在2001年3月-2013年6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以来为3.1万婴儿进行了疾病筛查,已经查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患儿和苯丙酮尿症(PKU)患儿6例,至今接受治疗的还有3例。结论:通过孕期检查不但可以有效防治 CH 和PKU 患儿的发生,而且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而在佳时机进行治疗。
作者:刘志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应用高频超声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研究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将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随机抽取43例年龄相仿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硬化斑块43例(76.78%),对照组体检者检出7例(16.27),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患者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高频超声能早期发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判断斑块性质及稳定性,从而对指导患者临床用药、评估预后及早期预防脑梗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张超;崔婧芳;刘素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精索静脉曲张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经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镜下高位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并发症及精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术后复发率为2.6%,治疗后6个月的精子浓度为(35.2±20.8)×106/ mL,均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优于腹股沟精索静脉结扎效果。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家庭化护理模式引入产科产妇护理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产妇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产妇施以常规产科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则施以家庭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化护理模式引入产科产妇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俞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梅毒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100例门诊非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检验患者的血清,观察比较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ELISA 和 TPPA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 R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 和 TPPA 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都很高,可批量检测人体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进一步分析 RPR 对Ⅱ期梅毒患者的检出率与 ELISA、TPPA 一致。
作者:徐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0.5mg 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后的死亡率、肝功能变化以及病毒定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7.31%,显著低于对照组38.46%(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与病毒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肝功能。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5例,有效46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2例,有效48例,无效17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中 B 型脑钠肽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
作者:陈东豪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检验指标对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另选40例非脂肪肝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血清学指标进行临床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4.78±26.89)U/ L 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57.98±17.84)U/ 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ALT(45.73±15.78) U/ L 和 AST(26.84±8.79) U/ L;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3.88±0.96) mmol/ L,总胆固醇(TC)(7.45±2.48) mmol/ 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78±0.26) mmol/ 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4.39±1.79) mmol/ 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TG(1.78±0.92) mmol/ L,TC(4.89±1.63) mmol/ L,HDL-C(0.76±0.25) mmol/ L,LDL-C(2.89±0.66) mmol/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患者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对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阮开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①颅脑损伤以脑挫裂伤并(或)脑内血肿患精神障碍居多,占70%;损伤部位中以额叶及多部位伤患精神障碍居多,分别占45%、22.5%;格拉斯哥(GCS)评分越低及意识障碍时间越长更易患精神障碍。②40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颅脑损伤性质、部位、GCS 评分、意识障碍时间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在接受颅脑损伤专科治疗的同时,针对精神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戴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强制性使用疗法(CIT)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由美国 Alabama 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强制反复使用患肢的方法。是将行为学因素应用于康复治疗技术中,通过塑形技术、行为技术和限制技术等行为学因素,改变患者以往形成的“习得性废用”,先应用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即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使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恢复。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各方面,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 CIT 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易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实践意义。方法:选取104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均行乳腺纤维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P<0.05)。结论:在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邵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门诊皮肤科处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皮肤科门诊处方每月100张,共抽取1200张处方,含3247条用药记录。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是否超说明书用药,并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结果: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处方208张,占17.33%;超说明书用药记录587条,占18.08%。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中居前三位的是:超适应症(37.99%)、改变给药途径(26.58%)、超剂量(19.08%)。结论:门诊皮肤科处方中存在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现象,应强化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能,规范医生执业行为,控制超药品说明书用药风险。
作者:罗小波;文婧;郝伟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精神科出院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实施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精神科出院护理病历在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质量变化。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后一年内,护理病历缺陷发生率较实施质量控制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出院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实施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作者:曾申娟;黄慧;雍小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 NT-pro BNP 水平差异及患者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 NT-pro BNP 水平和心脏超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作者:戴文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单纯性根管治疗与根管治疗辅以根尖切除治疗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2例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 A 组患者予以单纯性根管治疗,B 组患者予以根管治疗辅以根尖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52%,B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4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中应用根管治疗辅以根尖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性根管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栾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孕妇的临床的疗效。方法:选取妊高症孕妇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孕妇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孕妇采取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血压、尿蛋白、水肿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孕妇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孕妇总有效率71.43%,两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孕妇的疗效优于单纯硫酸镁治疗疗效。
作者:关秀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