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树杰;覃立耿;黎勤鸿;黄毅;莫金海;刘东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作用,并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防治效果.方法:入选400例冠脉造影患者和2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小、中、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术前服阿托伐他汀20,40,80 mg.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C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较,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术后Scr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Cc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术后Scr水平均明显降低,术后Cc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且防治效果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密切相关.
作者:王琦武;钟继明;张琼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开颅术后明确有颅内感染且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阳性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40例未合并颅内感染者为对照组,先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ASA评分、应用激素、术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感染、颅内植入异物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硬脑膜,防止脑脊液漏,缩短脑室外引流放置时间,积极治疗术前其他部位的感染,可减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作者:陆冠平;廖声潮;余永佳;黄光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甲状腺Ⅱ度以上肿大的甲亢患者,具有治疗简便、快速、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等特点[1-4].而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不大或只有Ⅰ度肿大甲亢患者的治疗,多数医生倾向于内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以避免行131I治疗而造成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但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且疗程较长,也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230例轻型甲亢患者给予小剂量131I治疗95例,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5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优劣,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自2009~2014年,我院骨科对33例Evans-Jensen分型为ⅡA型、ⅡB型及Ⅲ型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3例均获随访,无术中休克或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1周后消失.全部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地时间为8 d(6~12 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19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0.9%.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韦树杰;覃立耿;黎勤鸿;黄毅;莫金海;刘东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组不均一的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颗粒,其漂浮密度(d)为1.006~1.063 kg/L.LDL中胆固醇酯、磷脂、蛋白质、甘油三酯(TG)和未酯化胆固醇含量分别约为38%、22%、21%、11%和8%.应用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或密度梯度超离心法可将LDL分为3种或更多亚组分.直径较小(<26 nm)密度较大(1.04~1.06 kg/L)的颗粒称为小而密LDL(small,dense LDL)或称B型LDL;直径较大(> 27 nm)密度较小(1.02~1.03 kg/L)的颗粒称为大而轻LDL (large,buoyant LDL)或A型LDL;介于两者之间的亚组分称中间型LDL[1,2].准确测定血清LDL-C值为临床血脂代谢紊乱等疾病风险的评估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3].
作者:杨德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基础治疗后4周的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9例(31颗患牙),其中13例(13颗患牙)(手术组)采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16例(18颗患牙)(非手术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进行对照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患牙的菌斑指数(PLI)、垂直探诊深度(V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率和松动度,并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价其有效性.结果:手术组治疗后PLI、VPD、CAL、BO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PLI、VPD、BOP明显降低(P<0.05);CAL、菌斑阳性率及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非手术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飞;罗伟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诱导化疗对中晚期口腔鳞癌患者术中出血及术后伤口渗出的影响.方法:比较术前诱导化疗组与非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渗出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非化疗组比较,所有术前诱导化疗患者化疗后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术后血红蛋白量及外周血白蛋白量均明显降低,术后前3d伤口渗出总量增加,但对术中出血量无影响.结论:术前诱导化疗对骨髓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并且增加了术后伤口渗出,但对术中出血无影响.
作者:彭剑波;周诺;蒙宁;黄旋平;吴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含目的基因趋化因子生长调节基因1(CXCL-1)慢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及CXCL-1对7702正常肝细胞生长、增殖、迁移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含目的基因CXCL-1的慢病毒表达系统,建立携带GFP荧光标记并过度表达CXCL-1的7702正常肝细胞系,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XCL-1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细胞单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7702细胞表达CXCL-1后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成功构建目的基因CXCL-1慢病毒表达系统,病毒滴度检测结果为2.00E+8TU/mL;②转染48 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达94.5%;③CXCL-1/7702组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其余两对照组(P<0.05);④MTT比色法结果显示:CXCL-1/7702组分别与空载GFP/7702组及空白对照7702组相比较,生长速度明显较快(P<0.05);⑤Transwell实验显示:CXCL-1/7702组、GFP/7702组、7702组肝细胞系均无迁移能力.结论:成功构建含目的基因CXCL-1的慢病毒表达系统,CXCL-1对正常肝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细胞生长与增殖功能,但无促进正常肝细胞迁移的功能.
作者:杨琦;吴飞翔;王琪;赵荫农;黄山;刘柯;韦晓波;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脏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A诊断的患者42例,分冠心病组和无冠心病组,分别对其进行CTA扫描.结果:42例检测对象各相关静脉CTA扫描数据基本清晰,各静脉血管分析测量图像得分均>2分.其中,冠状窦的CT特征多表现为管状结构,占到检测对象的59.5%(25例),另17例检测对象的冠状窦的CT特征表现为喇叭口状结构.与无冠心病组检测值比较,冠心病组冠状窦前后径、冠状窦上下径CTA测量值均较大,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A在心脏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可为心脏电生理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作者:杨军克;黄筠洋;岑炳奎;黄茂华;杜茂云;黄恒青;黄忠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以加深对儿童肝衰竭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收治住院的37例儿童肝衰竭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儿童肝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因素生存分析用COX回归,生存曲线图用Kaplan-Meier法.结果:(1)纳入病例37例,男女比例2.7∶1,23例救治无效死亡,14例放弃治疗.(2)急性肝衰竭20例,亚急性肝衰竭8例,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6例,慢性肝衰竭(肝硬化)3例.(3)儿童肝衰竭病因复杂,45.9%病因不明.(4)发热、黄疸、意识改变为儿童肝衰竭常见的临床表现.(5)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感染、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为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均在70%以上.(6)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低血糖(RR=2.713)和MODS(RR=2.741)为影响儿童肝衰竭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7)儿童肝衰竭生存时间短,病死率高,中位生存时间为5d.结论:儿童肝衰竭内科治疗存活率低,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MODS发生率高,低血糖和MODS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并发症,尽早行肝移植治疗才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刘金仪;单庆文;唐清;王琳琳;韦丹;云翔;黄丽;陈秀奇;黄国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联合放化疗前后CD4+/CD25+与CD28+/TCR+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招募43例接受联合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联合放化疗前、联合放化疗3周及6周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运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收集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与CD28+/TCR+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联合放化疗3周及6周后CD4+/CD25+淋巴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CD28+/TCR+淋巴亚群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放化疗可部分恢复鼻咽癌患者受抑制的免疫功能.
作者:韩雪琼;李永强;胡晓桦;廖小莉;刘志辉;梁嵘;林燕;原春玲;黎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表现与手术病理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肝脏UESL6例的资料,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3~54岁.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形态学表现及强化方式,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例病灶单发,3例位于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右叶及左内叶;2例为多发病灶,1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右叶及左外叶.1例肿块肝内生长,包膜完整;其余5例不同程度向周围浸润性生长.CT平扫呈囊实性低密度肿块,2例伴出血呈混杂密度,1例灶周见钙化结节.动态增强多期扫描,静脉期强化达峰值3例;平衡期强化达峰值3例,瘤内可见多发病理血管,坏死区始终未见明显强化.镜下病理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原始胚胎性间叶细胞组成,组织成分多样且各成分比例不等,有3例横纹肌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较多,另3例以血管瘤样及成纤维细胞多见,部分区域可见致密多核瘤巨细胞.结论:UESL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有较高的一致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黎宁钦;黄仲奎;廖锦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CPB)对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C组(心停跳CPB组),B组(心不停跳CPB组),每组20例.B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行二尖瓣置换术,C组为传统心脏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分别于麻醉诱导完成(T0)、手术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α1微球蛋白(α1MG)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T2时点C组BUN升高,B组α1-MG升高,T3、T4时点两组BUN、SCr、α1-MG升高,T5时点两组BUN升高,B组α1-MG升高(P<0.05或P<0.01);与C组比较,各时点BUN、SCr、α1-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SCr、α1MG在术后逐渐升高,于T3、T4达到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术CPB与心停跳心内直视术CPB相比,未增加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肾功能的损害.
作者:陈燕桦;梁东科;张炳东;洪梅;谢园园;刘国锋;覃洋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后近期心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对52例DCM患者给予规范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并对6MWT及UCG进行分析.结果:DCM患者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3个月后6MWT大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01),6MWT快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01),LVEF值及FS值较治疗前增高(P<0.01及P<0.05),LVED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M患者规范化治疗后近期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但DCM患者的大心脏不能缩小或逆转.
作者:米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及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有吸烟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科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及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化疗的有吸烟病史的8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结果:42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41例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培美曲塞组与吉西他滨组的客观缓解率为19%和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9.5%和80.5%,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为4.8和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7,P=0.02),中位总生存(mOS)为11.0个月和1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结论:对有吸烟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一线化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的疗效可能优于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
作者:赵文华;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的意义.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检测RA患者和对照组的CIMT和FMD.分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血沉等与CIMT和FMD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的CIMT为(0.88±0.16) mm高于对照组的(0.72±0.13) mm(P <0.01);RA组的FMD为(6.52±3.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1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MT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r =0.326,P<0.05).CIMT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506,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FMD将有助于发现RA患者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蔡昱;朱尚勇;刘耀利;黄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于老年化人口和植入生物医学材料的日益增多,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也越来越多口].很多植入性治疗医疗用品,不仅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引起感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植入性治疗所用的生物材料很容易引起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黏附,这些微生物黏附后通过分泌胞外多糖和被膜多聚物,使微生物以非常精细的方式相互粘连形成膜状物,即微生物生物膜(biofilm,BF)[2].BF容易在各种植入导管,如气管插管、大静脉插管、透析导管、导尿管及其它各种导管上形成[3,4].
作者:闫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多式联运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改进预防CRBSI措施.方法:将ICU 1 57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632例、4 376个导管日为干预组,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包括集束化综合管理、人员培训、CRBSI发生率调查及反馈,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0例,发生率0%,对照组CRBSI发生20例,发生率为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BSI危险因素(年龄、APACHE评分、SOFA评分、输血、静脉营养、休克)和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式联运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作者:覃红梅;吴先荣;黄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在大鼠动脉钙化模型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钙化组、GSH治疗组,每组10只.钙化组和治疗组分别皮下注射维生素D3注射液50万U/kg·d-1,连续3d,制备大鼠动脉钙化模型,且治疗组在注射维生素D3前3d开始腹腔注射GSH注射液400 mg/kg·d-1,直到处死大鼠.结果:治疗组大鼠Von Kossa染色黑染钙盐明显少于钙化组;治疗组TNF-α免疫组化蛋白含量与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钙化组(P<0.05);治疗组OPG免疫组化蛋白含量与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钙化组(P<0.05).结论:GSH在大鼠动脉钙化过程中,可抑制TNF α的表达,保护大鼠动脉组织,减少OPG的消耗,抑制大鼠动脉钙化的形成.
作者:曾晓东;覃晓;王会雄;韦肖敏;卢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腹部创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多发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6例由急诊医师进行床边腹部B超检查,12例由超声科医师进行床边常规腹部B超检查,并以腹部CT或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及完成B超检查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均为100%,急诊医生实施腹部B超检查缩短了初步诊断的时间.结论:急诊医师应用超声技术在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的早期初步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缩短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可在创伤救治领域进行推广.
作者:秦卫东;王松;沈寿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