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翔;黄盛鑫;马良;黄山;向邦德;赵荫农;黎乐群
目的:研究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在人类胸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切除的45例胸腺肿瘤组织标本及肿瘤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miRNAs微阵点杂交法检测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手术标本中miRNAs的表达情况,对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胸腺组织进行定性判断(癌和非癌).结果:胸腺良性肿瘤和正常胸腺组织中对比发现有4种miRNAs上调,分别为miR-183,miR-7e-2,miR-26a和miR28(均P<0.05);恶性胸腺肿瘤组织与正常胸腺组织相比,miR-205、miR-185、miR-26b、miR-23a、miR-221、miR-17-5f、miR-214、miR-22、miR-210和miR-17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miRNAs与胸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用以对胸腺肿瘤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治疗.
作者:石俊杰;冯旭;郑宝石;王俊龙;黄国雄;王时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正常宫颈组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36例,宫颈癌组43例(无淋巴转移33例,淋巴转移10例)血清中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转移组血清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宫颈组及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 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组织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R-2 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与组织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 和VEGFR-2 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211,P=0.030).结论:高水平血清VEGF-A、VEGFR-2表达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A、VEGFR-2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A可能在宫颈癌中通过VEGFR-2信号通道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导致肿瘤生长,并促成淋巴结转移.
作者:蒙玉刚;梁春燕;曾雅畅;安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粮油因素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相关因素.结果:将广西75个县作为整体,以 2006~2010年乙脑发病率作为应变量Y,以经济和粮油指标的16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进入回归分析,先后入选的变量是第三产业收入(b3=0.001 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b5=0.000 4)、农民人均纯收入(b6=0.016 4)、居民储蓄存款(b7=-0.001).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乙脑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影响,粮油产量对乙脑发病率没有影响.
作者:李春英;黄高明;梁能秀;刘颖春;莫丽华;谢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一半以上,以往对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后路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后凸畸形、断钉断棒、矫正角度的丢失等现象屡见不鲜,影响治疗效果.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喜;农新盛;黄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早期快速静脉输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和低分子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低右)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琥珀酰明胶组(n=60)和低右组(n=60),静脉输入平衡盐液500 mL后快速输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或低右,输入前后抽取静脉血行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检测,并记录液体复苏6 h时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结果:与琥珀酰明胶组输入前比较,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输入后血清Na+、Cl-、Ca2+水平、PT时间和 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K+水平下降[(3.81±0.06)mmol/L比(3.96±0.06)mmol/L(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与低右组输入前比较,低右输入后血清Cl-水平增加[(104.75±1.32)mmol/L比(104.28±1.05)mmol/L(P<0.05)]、血清Ca2+水平增加[(2.46±0.08)mmol/L比(2.36±0.07)mmol/L(P<0.05)]、PT时间延长[(14.25±2.3)s比(12.8±0.98)s(P<0.05)],PLT计数明显下降[(115±40)×109/L比(189±46)×109/L (P<0.05)];与低右组输入后比较,琥珀酰明胶组输入后血清Ca2+水平下降[(2.12±0.06)mmol/L比(2.46±0.08)mmol/L(P<0.05)]、PT时间缩短[(12.9±1.9)s比(14.25±2.3)s(P<0.05)],PLT计数明显增加[(150±54)×109/L比(115±40)×109/L(P<0.05)];琥珀酰明胶组较低右组在输入后6 h时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尿量改善更明显(均P<0.01).结论: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早期大剂量使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血清电解质水平及凝血功能影响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使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较低右更安全、效果更好.
作者:胡军涛;李超乾;汤展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患者110例,年龄28~60岁,平均(46.2±8.1)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I早期应用组(A组,在获取PCI知情同意后立即开始使用替罗非班者)和PCI即刻使用组(B组,在导丝通过冠状动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每组均5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和梗死区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分级、血小板聚集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PCI前TIMI 3级和TMPG3级获得率分别为30.9%和34.5%,B组分别为12.7%和12.7%;PCI后A组分别为94.5%和80%,B组分别为84.7%和52.7%,两组PCI前TIMI 3级、TMPG3级及PCI后TMP3、TIMI3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60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尽早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血流及心肌微循环灌注,且未增加术后30 d重度出血的概率.
作者:蒙绪宁;卢志红;王孟杰;陆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方法:对74例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予静脉滴注甲强龙500 mg/d,连续3 d,间隔4 d;再静脉用药3 d后改口服强的松,1 mg/kg·d-1,每到两周递减5~10 mg,直至5 mg/d,维持2个月.结果:50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67.5%.1例发生上腹部隐痛(占2.6%),经奥美拉唑治疗后好转.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活动性甲状腺相关眼病疗效满意,甲状腺相关眼病病程小于1年的甲强龙治疗效果好,病程大于1年的治疗效果差.
作者:谢新荣;蒋红焱;余天强;邹汶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沐舒坦肺泡灌洗的疗效.方法:入选的75例均经传统吸氧、抗感染、化痰或呼吸辅助通气治疗效果欠佳,并因痰液堵塞而导致呼吸衰竭的脑外伤患者,均行经纤支镜下沐舒坦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结果:显效54例(72%),有效14例(18.7%),总有效率90.7%,无效10例(13.3%).结论:对分泌物干、稠,难以自行排出气道的脑外伤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及时予经纤支镜沐舒坦肺泡灌洗,有助于解除气道堵塞,改善血气交换,能迅速改善病情.
作者:明莫瑜;李超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估每日唤醒镇静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记忆的影响.方法:7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在舒芬太尼镇痛基础上予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组实施每日唤醒.评估患者ICU谵妄发生情况,询问患者ICU期间的记忆.结果:57例患者完成调查,治疗组每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剂量低于对照组[(40.8±12.1)mg/例与(52.3±16.2)mg/例,(P=0.04);(263.1±38.6)μg/例与(290.5± 39.3)μg/例,(P=0.01)];谵妄、恐惧记忆低于对照组[(26.7%与7.4%,(P=0.04);37.0%与73.3%,(P=0.01)],清醒记忆高于对照组[59.3%与26.7%,(P=0.01)].结论:每日唤醒增加患者ICU清醒时间和真实记忆,降低ICU谵妄发生率,减少患者ICU期间恐惧感受.
作者:曹莉;韦妍飞;刘燕;张黎;钮晋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息肉260例进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29.23%),其次是直肠(21.54%).息肉的类型以炎性息肉多(44.23%);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3.85%),其中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18.75%);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多(17.64%).结论: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较大腺瘤性息肉,尽可能将息肉完全切除,终止病变发展,密切随访,对预防结、直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勇;韦宗萍;李雨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过程中破骨活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犬为实验对象,实验侧牙列应用牙周膜快速牙移动方法,对照侧牙应用传统牙移动方法,通过TRAP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及牙槽骨张力侧和压力侧的破骨细胞的数量、分布及活性.结果:在4周主动加力阶段,对照侧随加力时间延长,1,2,4周移动牙牙周膜压力侧内破骨细胞数量、阳性率及活性逐渐增强,4周达到高峰;骨吸收方式初为潜行性骨吸收,逐渐发展到直接骨吸收和潜行性骨吸收并存.在实验侧,1,2,4周移动牙牙周膜压力侧内破骨细胞数量、阳性率及活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破骨活动明显较对照侧活跃;骨吸收方式为直接骨吸收和潜行性骨吸收并存.停止加力一段时间后原受压侧牙周膜内均少见破骨细胞.结论:牙周膜牵张快速牙移动过程中,移动牙压力侧牙周膜及牙槽骨内破骨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均高于传统牙移动.
作者:钱慧芳;康娜;宋少华;庞煊奈;何进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ic,3D-CPA)技术定量评价正常妊娠不同孕周胎盘血流情况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正常孕妇,分为A组(孕周24+1~28周),B组(孕周28+1~32周),C组(孕周32+1~38周),对所有孕妇胎盘床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VOCAL软件测量VI、FI及 VFI并观察其变化,并与孕龄(gestational age,GA)进行比较,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B组及C组较A组可显示较多的绒毛干血管.各组的VI、FI、VFI值分别为:A组4.01±1.50、31.5±2.88、1.67±0.62;B组5.94±0.91、34.7±3.21、2.09±0.77;C组6.23±2.11、36.9±4.78、2.35±0.90.3组VI、FI、VFI值的比较:B组及C组较A组均升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PA技术使定量评估胎盘血流灌注成为可能,是观察孕妇的胎盘血流灌注变化的有效工具.
作者:雷蓓;刘雪玲;连溯;成平;骆峰;伍业东;李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诊断的妇产科手术后复杂膀胱阴道瘘 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3岁.病程1周至2年,平均8个月.5例为妇科手术损伤所致,6例为盆腔放射治疗后所致,7例为产程延长所致.均采用带血管蒂大网膜覆盖于膀胱和阴道瘘口修补后的创口之间,形成保护层.结果:18例手术一次成功16例,成功率88.9%.2例好转(11.1%),好转患者1例经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均治愈.1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膀胱阴道瘘无复发.结论:带血管蒂大网膜移植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取材方便,易于应用,疗效较好.
作者:李兆民;王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栓性微血管病(TMA)临床特点、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的TMA者,讨论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结果:起病多未发现明确诱因19例(65.5%),其他诱因:感染 7例(24.1%)(上感4例、腹泻3例),妊娠分娩继发2例(6.9%),药物相关1例(3.5%).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发病多见于秋冬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9例TMA均出现肾脏及血液系统受损,部分患者有发热及神经精神症状.HUS肾功能损害较TTP重,TTP发热、血小板下降及神经症状较HUS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和(或)新鲜冰冻血浆治疗,6例死亡,18例存活,而5例仅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治疗者均死亡.结论:TMA的诱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HUS肾损害较明显,TTP则以血液系统受累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可改善.
作者:潘玲;王英;廖蕴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壮药茉莉花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摸索确定色谱条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结果:HPLC色谱条件:检测波长为360 nm,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供试液制备方法:药材破碎度为过60目筛的粉末,提取溶剂为甲醇,提取1 h,溶剂用量10 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科学可行,可作为茉莉花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黄瑞松;雷沛霖;苏青;覃冬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而卵巢囊腺瘤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育龄期妇女.临床上常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MRI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查,具有多序列、多个断面直接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盆腔疾病的检查.本文收集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腺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覃飞;薛元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 IL-13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7只,随机分为5组:Sham组,I/R组,C组,T-S组和T-L组.阻断大鼠双侧肾脏血流45 min,再灌注24 h,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于阻断血流后分别从双侧肾动脉开口注射rmIL-13(T-S组:0.5 g/kg 体重,T-L组:1.5 g/kg 体重);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检测各组大鼠IL-18血清水平和肾脏表达,以及肾功能和肾脏病理.结果:①与C组比较,T-L组肾脏IL-18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IL-18血清水平也明显下降[(102.86±32.82)ng/L vs (231.02±52.96 )ng/L,P<0.01]; ②与C组比较,T-L组肾功能损害减轻,BUN[(43.64±11.72)mmol/L vs (19.01±6.56)mmol/L,P<0.01],SCr[(79.92±15.22)μmol /L vs (165.56±39.87)μmol/L,P<0.01],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评分明显减少(P<0.01);③血清IL-18蛋白水平与BUN、SCr呈正相关(r=0.710,P<0.01;r=0.770,P<0.01),肾组织IL-18 mRNA与BUN、SCr呈正相关(r=0.716,P<0.01;r=0.762,P<0.01).结论:IL-13能有效地抑制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L-18的表达和保护肾功能.
作者:冯振伟;江黎明;陈孝文;杨展;吴平;赵家明;何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靶控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靶控组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及单次静脉注射阿曲库铵诱导及维持,常规组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及阿曲库铵诱导,丙泊酚持续泵注及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HR、MAP及HR、MAP的变异性;总麻醉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靶控组、常规组麻醉总时间相同(P>0.05),而靶控组停药苏醒时间、停药拔管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靶控组与常规组相比,HR、MAP的变异性更小(P<0.05);两组病人复苏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术的快通道麻醉方法,术中病人生命体征更平稳,术后苏醒更快,可推广应用于支撑喉镜术麻醉.
作者:刘小青;张学刚;黄中华;马利;黄爱兰;梁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陈旧性OVCF接受改良PVP治疗的25例(36个节段)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1,6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侧位X线测量患者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结果:9例(25%)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无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出现.在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测量评估方面,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时间点比较,术后评估结果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PVP技术治疗陈旧性OVCF可很好地重建病变椎体高度,其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刘剑;唐鹏;莫臣强;汪礼军;黄耀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电图各导联ST段的演变.方法:采用开胸结扎大鼠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记录结扎前及结扎后1 h内每间隔5 min的肢、胸导联心电图;测量各个时点ST段的偏移幅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结扎大鼠LAD后1 h内,与术前比较,I、Ⅱ、aVL、V2、V5导联在各时刻ST段均抬高,胸导联较肢导联明显,于 15 min开始,I导联ST段抬高值大于aVL导联(均P<0.000);术后1 h内,I、aVL导联分别自术后50,35 min起ST段的偏移幅度均低于术后10 min(P<0.05),而在Ⅱ、V2、V5导联各观测时点间的ST段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扎大鼠LAD后1 h内,ST段的演变表现在I、aVL导联;采用心电图肢导联判断大鼠是否心梗死时,应在术后早期观测ST段的变化.
作者:胡姗;何涛;侯小涛;秦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