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艳;李荣富
目的:探讨CYP1A1基因 Msp1多态性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98例食管癌患者(广西壮族)和100例健康人CYP 1A1基因 Msp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YP1A1基因 Msp1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在食管癌易感性中的交互作用.结果:CYP 1A1 Msp1 3种基因型(野生型基因 m1/m1型、突变杂合型基因 m1/m2型、突变纯合型基因 m2/m2型)分布频率在食管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8.8%、41.8%、19.4%及40.0%、43.0%、17.0%,两组间的频率分布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1A1 Msp1 m2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野生型基因 m1/m1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a=1.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387).按照吸烟、饮酒因素分层后,这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Pa>0.05).结论:单一基因CYP1A1 Msp1位点多态未表明与广西壮族食管癌易感性相关.
作者:黄雪;谭至柔;张瑜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种上下阶梯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训练效果.方法: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健侧先上、患侧先下的上下阶梯方法,B组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训练效果.结果:两种训练方法均有明显疗效(P<0.05),B组患者训练后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患侧先上、健侧先下,然后交替上下的方法更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步态的恢复.
作者:梁天佳;吴小平;黄福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76例PO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钙尔D、维生素D2,肌注依降钙素注射液;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口服自拟强骨汤.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骨密度(BMD)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4.9%,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和76.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BMD均比治疗前改善(P<0.001),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在治疗期间两组各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现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OP所取得的疗效比较满意,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成建;杨有猛;史明;王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技术在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手术中应用的优点.方法:对38例伸膝装置粘连在距髌骨外上缘2 cm处,向近侧作2~4 cm纵行切口潜行的两侧切开内外侧支持带及关节囊,必要时行股直肌腱延长,术后辅以CPM、镇痛康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有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6.3个月,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39°,股四头肌肌力4~5级,术后平均恢复至100°,按Judet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1%.结论:小切口技术能够有效松解伸膝装置粘连挛缩,且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并能大限度地保留了伸膝功能.
作者:黄科;黄云波;覃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林金;陈茂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78例共145枚结直肠无蒂息肉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直肠占24.82%(36枚/145枚)、乙状结肠占21.37%(31枚/145枚);术后病理:腺瘤72.41%(105枚/145枚),包括管状腺瘤31.03%(45枚/145枚),绒毛状腺瘤22.75%(33枚/145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8.62%(27枚/145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1%(8枚/145枚);增生性息肉21.37%(31枚/145枚);直肠类癌0.68%(1枚/145枚);直径20~30 mm息肉术后病理显示绒毛状腺瘤占11.72%(17/145),较直径10~19 mm及6~9 mm息肉绒毛状腺瘤息肉比例[8(5.51%)及2(1.37%)]增加.139枚病变经EMR完整切除,治愈率95.86%(139枚/145枚);有6枚(5.71%)病变直径>30 mm的结肠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时,在原EMR瘢痕边缘见息肉复发,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增生性息肉2处,管状腺瘤性息肉4处,予APC处理,1例黏膜类癌到2012年1月已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并发症:术中出血31.03%(45枚/145枚),予钛夹封闭10.34%(15枚/145枚),APC止血20.68%(30枚/145枚);术后迟发出血1例,在肠镜下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止血;术中、术后无穿孔.结论:EMR是治疗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冰;唐星火;吕小平;韦荣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三七总皂苷(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nseng, PNS)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含有多种单体皂苷,其中以人参皂甙(Rb1、Rg1),三七皂甙(R1)含量高[1].据文献报道[2],PNS具有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脑缺血,改善脑血循环、抗血栓形成,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衰老、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如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呼吸衰竭,急、慢性肾炎、肝纤维化、糖尿病肾病等[3].
作者:文丽;刘华钢;赖玲;黄柳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型(左侧肾动脉狭窄,右侧肾保留,2k1c)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和肾性高血压组(RH),术前及术后12周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心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脂肪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紧张素原(AGT)和血管紧张素酶(ACE)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受体2(AT2)蛋白表达.并检测PVAT过氧化氢(H2O2)含量.结果:2k1c术后12周RH组大鼠胸主动脉发生血管重构,AngⅡ水平、AGT、ACE mRNA表达均高于SH组,AT1蛋白表达量和H2O2含量也高于SH组,而AT2蛋白量表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T与肾性高血压血管重构相关,活性氧(ROS)可能参与其发生机制.
作者:史吉莹;刘唐威;黄荣杰;林葆菁;莫剑梅;蒋智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颅骨缺损是颅脑去骨瓣减压手术的后遗症,颅骨缺损后6~12周颅骨修补可能更有益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塑形个体化钛网对43例颅骨缺损病人实施缺损后6~12周修补,获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霍永强;廖振南;张济源;覃家德;陈启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根据CLSI-EP9-A2文件对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羟基维生素D进行比对实验,研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0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4),但两组结果的预期偏差大于预设的允许误差,检测结果不一致.结论:两种方法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重复性及相关良好,但检测结果不一致,需按照回归方程对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后才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弘;陈善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左旋-二脱水伊地醇双甲磺酸酯(DMDAI-L)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MDAI-L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分析周期变化;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MDAI-L对HL-60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DMDAI-L作用于HL-60细胞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7.514±2.089)μg/mL、(5.234±0.754)μg/mL、(2.451±0.092)μg/mL;流式细胞仪显示,HL-60细胞凋亡率随DMDAI-L浓度升高而增高,且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G0期.结论:DMDAI-L在体外对HL-60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HL-60细胞的G1/G0期阻滞和凋亡诱导作用来实现增殖抑制的目的.
作者:曾春;郭超;石玲东;刘元;曹斌;杨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对照标准,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64-slice CT coronary artery,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SCTCA及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冠状动脉造影根据15节段法显示60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中,64排螺旋CT提供可供分析的优良血管540节段;显示97支血管病变,病变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43.3%,发生部位以左前降支(LAD)多(38.1%).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95.4%,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95.6%,准确率95.2%.与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19,P=0.290).结论:64S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一种冠心病的无创性筛检手段,对冠心病分层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后中长期疗效的评估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申燕艳;李荣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乳腺增生病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注射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病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的含量;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测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皮酚可有效降低E2、PRL及ER表达,大剂量且可升高P水平.结论:丹皮酚可以有效干预大鼠乳腺增生病,其治疗作用随剂量的增加体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孙二虎;陆澄;黄艳;陈飞;唐金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 mL/kg,PEEP=0.49 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作者:林飞;潘灵辉;钱卫;杜学柯;裴圣林;陈肖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4~2006年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00例,进行随访.实验组为术后复发转移者共46例,对照组为手术时间及发病年龄相近的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常规病理蜡块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K、FAK、ER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结果:ERK、FAK在实验组中表达率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ER在实验组中表达率较对照组低(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AK、ERK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增高;ER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降低.结论:复发转移乳腺癌中,ERK/MAPK通路明显激活;ERK、FAK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R是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ERK、FAK、ER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韦录;吴向华;刘金录;桂小龙;洪士开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32~35 ℃)处理,对照组采用降温毯常温(36.5~37.5 ℃)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降温毯后1,2,4,8 h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降温过程平稳,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温毯亚低温可以明显、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白玉华;凌志安;曾光;卢瑞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确定胆木茎与其伪品苦木茎的生药学鉴别特征,为两者的生药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比较两种药材的组织结构.结果:通过实验两者存在着不同的组织结构,胆木茎横切面皮层有石细胞而苦木则无;胆木粉末有淀粉粒,而苦木无淀粉粒等特征.结论:通过鉴别特征,胆木与苦木在性状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在显微特征上有明显不同;苦木不能作为胆木使用.
作者:焦爱军;韦郑凯;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 又称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之间的骨折,是临床上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ITF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常用的ITF临床分型有2种: Evans-Jensen分型(1980)和AO分型(1981).手术治疗可以使高龄ITF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金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M和心肌酶(CK、CKMB、HBDH)水平变化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其中治疗前22例,治疗后(痊愈)43例,同时选择45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免疫球蛋白IgM与心肌酶谱水平并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前与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IgM、CK、CKMB、HB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疾病的相关性表达中,IgM与心肌酶谱各指标间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不仅在心肌细胞中存在损害,免疫系统也容易出现失衡,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及心肌酶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以及治疗的预后效果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DHA)对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 染毒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34只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24)、PQ染毒组(n=55,实际存活24只)和DHA治疗组(n=55,实际存活35只).PQ组与DHA组:以100 mg/kg PQ一次性灌胃;2 h后DHA组以20 mg/kg DHA灌胃治疗,PQ组与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观察给药后第3,7,14,21天小鼠的一般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计算肺系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TGF-β1的表达;HE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PQ组21 d生存率与对照组和D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组肺组织中TGF-β1在第3,7,14,21天分别为(467.77±46.52)ng/L、(434.89±48.94)ng/L、(1 410.70±94.07)ng/L、(2 306.89±33.06 )ng/L;DHA组一般情况较PQ组好,TGF-β1表达在第3,7,14,21天时分别为(441.54±23.58)ng/L、(443.22±46.83)ng/L、(750.49±29.96)ng/L、(1 554.95±92.30)ng/L,较PQ组差异显著 (P<0.01).随时间推移,PQ组肺泡炎加重,14 d始伴随着TGF-β1的升高,肺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以第21天时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DHA组炎性细胞浸润较PQ组少,充血水肿轻,肺纤维化程度较PQ组减轻(P<0.05).结论:DHA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发挥对PQ中毒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冰燕;李超乾;覃先连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