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肖凌;谭光忠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特征以及辅助检查手段.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APE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辅助检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下肢肿痛、咯血等为APE常见的表现,晕厥是单一症状中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呈典型表现SⅠQⅢTⅢ征、右束支传导阻滞占61%,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可直接显示肺动脉血栓.结论:APE有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较典型的心电图表现,超声及CT肺动脉造影是主要的确诊手段,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突然出现病变时,应及时行其相关检查并动态观察,以防漏诊误诊.
作者:孔令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患者自愿原则,将112例患者分为无痛胃镜组66例和常规胃镜组46例.无痛胃镜组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常规胃镜组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视野满意度、不良反应、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HR)、呼吸(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前和术后7 d肝功能变化.结果:(1)无痛胃镜组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的91.3%(P<0.01).(2)无痛胃镜组视野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胃镜组(P<0.001).(3)无痛胃镜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胃镜组明显减少(P<0.001).(4)无痛胃镜术中HR比术前减慢,SBP和DBP比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胃镜组术中HR比术前加快,SBP和DBP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和SPO2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5)两组患者术后7 d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胃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无痛胃镜套扎治疗安全、舒适、效果好,有一定的麻醉风险.具有安全、舒适、无痛苦、视野清晰、诊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的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将是今后内镜诊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兴华;莫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基因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经病理确诊的卵巢恶性肿瘤31例,良性卵巢肿瘤14例和正常卵巢组织14例中CCL18 mRNA表达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CCL18基因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较良性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肿瘤组织中CCL18基因的表达在组织学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残余灶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CCL18基因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088±4.284)个月,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625±3.572)个月,CCL18表达阳性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患者长,但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残余灶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CCL18 mRNA过度表达与否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CL18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发病相关.
作者:张玮;杨莹珠;阳志军;潘忠勉;王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方法对终末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随机样表随机分为皮下注射EPO组(H组)39例及静脉注射EPO组(IV组)37例,均使用F6、F60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EPO起始剂量均按120 IU/kg·周-1,均分2次注射,分别于入选时、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观察其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Hb达到目标值平均使用天数及平均使用EPO剂量(IU/kg·周-1),研究EPO使用方法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结果:入选时2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病程及Hb、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Hb值均较入选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H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IV组患者Hb较H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组患者Hb达到目标值平均使用天数及平均使用EPO剂量(IU/kg·周-1)均较H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使用方法的不同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有差异,静脉注射EPO能更好地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
作者:蒙如庆;牙秋艳;覃勋;温海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电视胸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6例,恶性间皮瘤3例,小细胞肺癌3例,直肠癌2例,乳腺癌及卵巢癌各1例.术毕复张性肺水肿1例,术后漏气时间延长2例,肺不张1例,均治愈,胸膜固定术后有效率达95.7%(44/46),复发6例.结论:电视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具有微创、安全、诊断准确的特点,是有效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
作者:李刚;肖凌;谭光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以Harris评分标准来衡量.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3个月.手术时间(76±12) min;手术出血量(249.6±132.8) mL;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89±7)分,优14例,较好5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6%.结论: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量少、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花奇凯;熊凯;赵劲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俯卧位式分离垫在脊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和优势.方法:选择200例行拟在俯卧位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俯卧位分离垫,对照组采用俯卧位支撑架,并记录术后当天及术后第一天受压部位疼痛程度和受压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当天和术后第一天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实验组术后当天的皮肤不良反应出现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脊骨骨科手术中应用采用俯卧位式分离垫能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并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欧春红;骆如香;李延;梁绍胜;凌武胆;潘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位[1].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原因与各种因素有关,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高龄胃癌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故加强高龄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手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6例高龄(≥70岁)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何文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HD)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拟诊或临床诊断的26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先心病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PICU婴幼儿先心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症状多为发热13例(50%)或咳嗽12例(46.2%),11例气道分泌物或气管插管管尖标本真菌培养出真菌22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4株(63.6%),热带念珠菌5株(22.7%),光滑念珠菌3株(13.7%).5例患儿(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检测阳性.23例首选氟康唑,3例首选伏立康唑,总有效率88.5%.结论:白色念珠菌在PICU婴幼儿先心病肺部真菌感染中是主要致病菌.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改变,积极开展包括血清学检测在内的病原学检测.
作者:曹凤娥;韦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65~80岁,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6.5±7.2.结果: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60 min,术中失血80~400 mL,平均150.2 mL,C臂透视时间0.28~1.52 min,平均0.4 min.本组无一例需要术中或术后输血病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46.5±7.2提高至84.5±5.7,其中优11例,良5例,关节优良率100%,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股骨头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生物学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固定牢稳,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蓝耿亮;谭仁林;王照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PCR-ELISA)方法半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D4+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43.8%(7/16),CD8+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37.5%(6/16).结论:正常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可表达端粒酶活性.
作者:周礼圆;莫雪安;秦超;张德敏;赵伟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膀胱结石在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由于传统膀胱切开取石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等缺点,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膀胱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经尿道机械碎石术、液电碎石术、超声碎石术、气压弹道碎石术、激光碎石术.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对大的、多发的膀胱结石单纯经尿道碎石比较困难并且有相应的并发症,包括严重的出血、尿道结石嵌塞[1].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采用膀胱镜下经皮CO2气膀胱穿刺取石治疗膀胱结石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毅;王伟;姚远;杨剑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西钦州地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冠心病组152例和对照组20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检测.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是否患冠心病为因变量,其他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相对于对照组,吸烟率、体重指数、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雌二醇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发生的因素:吸烟(OR=2.370,95%CI=1.301~4.318)、冠心病家族史(OR=2.054,95%CI=1.581~3.059)、体重指数(OR=2.046,95%CI=1.247~4.290)、血压(OR=1.470,95%CI=1.211~2.124)、总胆固醇(OR=1.697,95%CI=1.410~2.641)、雌二醇(OR=0.395,95%CI=0.236~0.727)(均P<0.05).结论:吸烟、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低雌二醇的围绝经期妇女更容易患冠心病.
作者:陈韵宇;洪泽文;赖国勇;王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儿童血友病临床发病与诊断年龄、临床出血特点及替代治疗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地区65例儿童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友病A 54例,血友病B 11例.首次出血中位数年龄为1岁,首次诊断中位数年龄为 2岁2个月.关节出血33例,关节畸形17例.亚临床型均为医源性出血.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18例(27.69%).62例接受过替代治疗共73例次.结论:①广西地区儿童血友病首次诊断年龄较首次出血年龄延迟;②出血部位、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友病临床分型密切相关;③关节出血及关节畸形发生率较高;④存在替代治疗不及时以及无预防性替代治疗状况.
作者:凌雅赟;廖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MiniMACS)在分离纯化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te cells,PBMC),采用MiniMACS分别分离和纯化39例标本外周血PBMC中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并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和台盼蓝染色的方法对细胞活力进行评估.结果:MiniMACS分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前、后细胞纯度分别为(37.38±5.74)%、(97.75±1.03)%(P<0.001),CD8+T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前后细胞纯度分别为(20.11±6.83)%、(96.85±1.86)%(P<0.001);外周血分离前PBMC细胞活力为(97.66±2.73)%,纯化为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7.44±3.08)%、(98.05±2.92)%(P>0.05).结论:MiniMACS可以高度富集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且不改变细胞的活力.
作者:莫雪安;周礼圆;秦超;张德敏;赵伟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改进免疫酶染色法EB-VCA-IgA检测鼻咽癌EB病毒,以提高检测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培养靶细胞B95-8及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B病毒在细胞内外的变化状况,以指导降低操作说明书原配方中磷酸缓冲液的结晶盐的浓度.结果:滴加在靶细胞孔上的酶标抗体和染色液滴珠状的表面张力没有受到破坏,无以前原说明书配制的磷酸缓冲液试剂实验时溢出孔外现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吸附在靶细胞孔表面,保证了抗原抗体能充分结合.结论:一定范围内较低的渗透压洗涤液,可以使EB病毒溢出B95-8细胞外,而宿主B95-8细胞却生长发育良好,细胞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未见改变.并且改进后的免疫酶染色法EB-VCA-IgA检测鼻咽癌EB病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潘敏;沈菁;秦雪;蒋杰球;覃锦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骨干的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对617名医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骨干对自杀总的态度、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对自杀者以及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或宽容的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自杀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年级、心理健康培训情况、是否听说过自杀、获取自杀知识途径.结论: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医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科学态度,利于开展校园危机干预工作.
作者:马贞玉;黄慧;张瑜;韩广梅;冯天达;李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后输入法在重症病人治疗性血浆置换(TPE)中的应用.方法: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TPE,TPE液总量为1.2倍的血浆量,由复方氯化钠500 mL和羟乙基淀粉组成.TPE结束后即刻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FFP量为拟定TPE量的20%~25%(常规600~800 mL),然后再输入白蛋白20~30 g.监测TPE前(T0)、TPE后即刻(T1)、输入血浆和白蛋白后(T2)的心电图、血压、血气、血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蛋白(TP)、白蛋白(ALB),并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法(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VPI).结果:所有患者T0、T1、T2时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气道压、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时点TP、ALB 、纤维蛋白原(Fib)均降低(P<0.05),T2时点TP、ALB 、Fib恢复至原来水平(P>0.05);T1、T2时点的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乳酸、EVLWI、PVPI、PaO2、PaO2/Fi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PE中以羟乙基淀粉为置换液的主要成分,置换结束时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FFP和白蛋白,能够明显减少血浆的用量,并能维持机体稳定,是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值得临床推广的TPE方法.
作者:何雪明;何文评;许尹丽;龚珊鸿;陈维觉;黄福羽;李洁连;卢冠解;黄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染锰所致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按随机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共5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MnCl2·4H2O 20 mg/kg·d-1,其中预防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牛磺酸200 mg/kg·d-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每周5 d,染锰组、预防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终止.然后,治疗组大鼠继续腹腔注射牛磺酸200 mg/kg·d-1,治疗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后一次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切取丘脑.用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样品中的蛋白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大鼠脑丘脑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 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 的含量.结果:染锰8周后,染锰组Glu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锰组Gln和GABA含量比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预防8周时,预防组Glu含量比染锰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Gln和GABA含量比染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治疗8周后,治疗组Glu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低,治疗组Gln和GABA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锰可致大鼠丘脑Glu升高,Gln和GABA减低,牛磺酸对锰所致大鼠丘脑Glu、Gln和GABA的改变有干预作用.
作者:耿立敏;郭松超;雷丹青;陆彩玲;何以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4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人工鼻泪管逆行植入治疗,并与同期行鼻腔泪囊吻合术26例(30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组病例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操作时间为(20.45±4.54)min,少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62.48±5.46)min(P<0.001),且无皮肤瘢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相近,且其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经河;叶舒;罗文玲;李艳;邓全好;覃涛;梁文章;林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