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如庆;牙秋艳;覃勋;温海滨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低风险胸痛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418例进行过HS-CRP检测的胸痛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低风险胸痛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378例纳入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例中包括197例女性患者和181例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被确诊为ACS的占14%(53/378).ACS组患者的HS-CRP均值为(2.1±1.5)mg/L和非ACS组患者的HS-CRP均值为(2.2±1.2)mg/L.多元回归分析未显示hs-CRP水平与ACS诊断独立相关(OR=0.99; 95%CI为0.98~1.02,P>0.05).结论:HS-CRP的测量可能不能提高ACS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肖静;易星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PCR-ELISA)方法半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D4+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43.8%(7/16),CD8+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37.5%(6/16).结论:正常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可表达端粒酶活性.
作者:周礼圆;莫雪安;秦超;张德敏;赵伟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中较常遇到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高达70%[1].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3例,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32例,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原因、术前判定标准、治疗等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比较理想且易于操作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40只为老龄雌鼠,随机分成AD模型组(10只)、假手术A组(10只)、假手术B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干预:AD模型组予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多肽(Aβ)25~35及氯化铝溶液灌胃;假手术A组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及氯化铝溶液灌胃;假手术B组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及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第7天,每天以3%氯化铝灌胃,剂量100 mg/kg,持续30 d.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定,大脑海马区取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脑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行为学评定:AD模型组较假手术A组和空白对照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AD模型组和假手术B组逃避潜伏期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评定:AD模型组较假手术A、B组和空白对照组神经元细胞减少(P<0.05),且组织结构及细胞层次紊乱.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复制,且简单易行,可用于AD的相关研究.
作者:何建明;曾高峰;宗少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方法对终末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随机样表随机分为皮下注射EPO组(H组)39例及静脉注射EPO组(IV组)37例,均使用F6、F60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EPO起始剂量均按120 IU/kg·周-1,均分2次注射,分别于入选时、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观察其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Hb达到目标值平均使用天数及平均使用EPO剂量(IU/kg·周-1),研究EPO使用方法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结果:入选时2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病程及Hb、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Hb值均较入选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H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IV组患者Hb较H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组患者Hb达到目标值平均使用天数及平均使用EPO剂量(IU/kg·周-1)均较H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使用方法的不同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有差异,静脉注射EPO能更好地改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
作者:蒙如庆;牙秋艳;覃勋;温海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女性尘肺胸膜炎患者盆腔内生殖器官的健康状况,为保护女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0例尘肺胸膜炎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40例参加健康体检的女性机关干部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尘肺组妇科疾病检出率为70.00%,其中,宫颈炎检出率为32.50%,盆腔炎性疾病检出率为22.5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尘女工在预防粉尘对肺和胸膜等器官损害的同时还要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作者:梁红;朱林平;李忠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轴扫扫描降低腹部CT检查X线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36例腹部CT扫描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螺旋扫描组20例,采用120 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 8扫描;B组轴扫扫描组16例,采用120 kV,轴扫(Cine,Full)扫描,自动毫安,NI=8;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图像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两组图像噪声及增强后A组和B组图像噪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剂量B组比A组降低约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轴扫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
作者:张辉阳;周智鹏;邱维加;曾阳东;陈德勤;尹本德;徐军红;苏寿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酚妥拉明佐治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1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氧疗(面罩给氧)、抗感染、强心、利尿、吸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纳络酮和酚妥拉明治疗.两组疗程3~5 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SPO2)、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显效率75.0%和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和85.7%(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SPO2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③观察组治疗后CK-MB和LDH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④两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络酮联合酚妥拉明佐治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应用.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HD)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拟诊或临床诊断的26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先心病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PICU婴幼儿先心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症状多为发热13例(50%)或咳嗽12例(46.2%),11例气道分泌物或气管插管管尖标本真菌培养出真菌22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4株(63.6%),热带念珠菌5株(22.7%),光滑念珠菌3株(13.7%).5例患儿(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检测阳性.23例首选氟康唑,3例首选伏立康唑,总有效率88.5%.结论:白色念珠菌在PICU婴幼儿先心病肺部真菌感染中是主要致病菌.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改变,积极开展包括血清学检测在内的病原学检测.
作者:曹凤娥;韦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改进免疫酶染色法EB-VCA-IgA检测鼻咽癌EB病毒,以提高检测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培养靶细胞B95-8及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B病毒在细胞内外的变化状况,以指导降低操作说明书原配方中磷酸缓冲液的结晶盐的浓度.结果:滴加在靶细胞孔上的酶标抗体和染色液滴珠状的表面张力没有受到破坏,无以前原说明书配制的磷酸缓冲液试剂实验时溢出孔外现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吸附在靶细胞孔表面,保证了抗原抗体能充分结合.结论:一定范围内较低的渗透压洗涤液,可以使EB病毒溢出B95-8细胞外,而宿主B95-8细胞却生长发育良好,细胞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未见改变.并且改进后的免疫酶染色法EB-VCA-IgA检测鼻咽癌EB病毒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潘敏;沈菁;秦雪;蒋杰球;覃锦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蛇毒精氨酸酯酶Agkihpi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活力、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gkihpin处理肝癌细胞株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Agkihpin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0.207~4.130 mg/L浓度的Agkihpin作用SMMC-7721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加药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活力随Agkihpin浓度增加而减弱(r=-0.81,P<0.05),细胞活力抑制率可达12.2%~46.2%;2.065~4.130 mg/L剂量的Agkihpi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加药24,48 h和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9.4%~88.2%、64.1%~84.6%和4.4%~30.5%,且剂量依赖作用明显(P<0.05);3.089 mg/L和4.130 mg/L剂量的Agkihpin对SMMC-7721细胞还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20.0%和79.6%;0.207~4.13 mg/L剂量的Agkihpi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细胞迁移抑制率可达7.8%~98.0%,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r=0.841,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Agkihpin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细胞活力、增殖和迁移.
作者:胡启平;黄程新;马军;方玲;袁志刚;韦力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居首位[1],并以中青年女性多见,绝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在颈部留下6~8 cm的瘢痕,影响患者的外形美观,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年轻女性.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能将手术切口微小化并加以隐藏,以达到颈部无瘢痕的美容效果[2].我院普外科于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完成了56例经胸乳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海滨;龚义伟;盘新辉;胡海;彭承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人组织相容性抗原Ⅰ(HLA-I)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 SP法检测20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SP70和HLA-I的表达情况.分析HSP70和HLA-I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年龄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HSP70和HLA-I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和100%,80%和90%,85%和30%.各组间两者表达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在宫颈癌中,HSP70和HLA-I的表达与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年龄均无关(P>0.05).③从正常宫颈组织到宫颈癌的过程中,HLA-1表达逐渐减弱甚至缺失,HSP70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增强.结论:①从正常宫颈组织到宫颈癌的过程中,HLA-I表达减弱甚至缺失是宫颈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②HLA-I表达减弱或缺失及HSP70上调表达可能是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范江涛;谢青丽;廖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10年来,随着电切镜的连续灌注及电视监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及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前列腺手术治疗的金标准[1].但该术式受到二维视野及学习曲线的限制[2],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开展TURP 21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礼钧;黎剑羽;徐伟;庞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导丝辅助提高三腔二囊管插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9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要进行气囊压迫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蓝斑马导丝辅助三腔二囊管插入法(观察组)及常规插管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82.2%,91.1%,对照组一次插管的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分别为51.1%,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3例插管失败患者改用蓝斑马导丝辅助插管后有8例插管成功,而观察组4例插管失败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插管仍不成功.结论:使用蓝斑马导丝辅助插管可以提高三腔二囊管插入的成功率.
作者:苏东星;吴县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下区调强放疗(IMRT)计划及电子线放疗计划在肿瘤靶区与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均接受CT定位,参考新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勾画标准在CT模拟图像上勾画靶区,同时定义心脏(包括左右心室、心房及冠状动脉区,左侧患者)、同侧与对侧肺、对侧乳腺为危及器官.每例患者均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电子线和调强两种放疗计划进行比较,胸壁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计划肿瘤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的PTV体积百分数(VD95%)、适形指数(CI)值及均匀指数(HI)值明显优于电子线计划,而VD105%、VD110%比电子线计划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计划和电子线计划的心脏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心脏组织占心脏体积的百分数(V30)、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计划的心脏V40、患侧肺V20、双肺V20明显低于电子线计划,但心脏Dmean、患侧肺V5、双肺Dmean高于电子线计划.在对侧乳腺的受量对比中,使用电子线技术对侧乳腺基本没有受量,调强技术的对侧乳腺Dmean:(1.47±0.40)Gy、V1(%):(14.0±96.79)Gy.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的均匀性及降低心脏和肺接受高剂量的体积上明显优于电子线放疗技术,不过也同时增加了正常组织暴露于低剂量下的体积,但均在限定范围内.
作者:訾滢洁;梁世雄;容贤冰;吴春华;华丽;黄启芳;朱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优化设计方案治疗的安全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施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94例,随机分组:快速康复外科组(治疗A组)60例;微波照射治疗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组(治疗B组)73例;传统手术组(对照C组)61例,比较3组病例的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急性胃扩张而需要重置胃肠减压管并禁食和吻合口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C组在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体重减轻、术后停输液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和尿路感染等方面明显减少(P<0.01);A组与B组在术后停输液时间、术前和术后1周的体重差无明显差异(P>0.05),B组较A组在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恶心呕吐、咽喉疼痛、肺部感染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减少 (P<0.01),切口感染也减少(P<0.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是一种全新外科理念,较传统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采用微波照射治疗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颜冰;韩伟;张志哲;周瑞仁;李新萍;陆春秀;林桦;孙兴;谢丽娟;冯关荣;苏泽;黄敏红;许国定;黄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收集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南宁市交通警察支队提供的交通违法记录做分组依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析.结果: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非条件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因子是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子,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894(1.127~7.434)、2.557(1.389~4.708)、3.45(1.277~9.318)、3.159(1.229~8.120).结论:心理健康状况与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关.
作者:杜岩;黎美清;苏红帆;罗义学;王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接受式音乐疗法对缓解医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2010级与2011级医学专业本科生145名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考试焦虑测验自评量表(TAI)进行测验,其中90名医学生随机分配至实验组,55名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每周2次,每次30 min,总计6周的音乐放松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干预,6周后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同时采用TAI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焦虑总分数分别为(36.75±7.51)分与(34.76±7.55)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水平为(30.91±6.18)分,考试忧虑性因子得分为(11.17±2.61)分,情绪性因子得分为(12.52±3.24)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焦虑水平总分以及忧虑性因子得分(13.81±4.31)分和情绪性因子得分(14.69±2.77)分(P<0.01).结论:接受式音乐疗法可以明显缓解医学生考试焦虑,但其发挥作用的神经心理学机制需要深入探讨.
作者:覃雄;赵宣亮;杨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患者自愿原则,将112例患者分为无痛胃镜组66例和常规胃镜组46例.无痛胃镜组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常规胃镜组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视野满意度、不良反应、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HR)、呼吸(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前和术后7 d肝功能变化.结果:(1)无痛胃镜组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的91.3%(P<0.01).(2)无痛胃镜组视野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胃镜组(P<0.001).(3)无痛胃镜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胃镜组明显减少(P<0.001).(4)无痛胃镜术中HR比术前减慢,SBP和DBP比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胃镜组术中HR比术前加快,SBP和DBP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和SPO2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5)两组患者术后7 d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胃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无痛胃镜套扎治疗安全、舒适、效果好,有一定的麻醉风险.具有安全、舒适、无痛苦、视野清晰、诊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的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将是今后内镜诊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兴华;莫善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