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永;齐向前;孙中华;米杰;田刚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65~80岁,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6.5±7.2.结果: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60 min,术中失血80~400 mL,平均150.2 mL,C臂透视时间0.28~1.52 min,平均0.4 min.本组无一例需要术中或术后输血病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46.5±7.2提高至84.5±5.7,其中优11例,良5例,关节优良率100%,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股骨头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生物学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固定牢稳,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蓝耿亮;谭仁林;王照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2例需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分别采用FTS理念和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胃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多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胃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FTS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节省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谢桂生;董保国;梁驰;李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西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与相关因素.方法:查阅了广西市级医院36所,县级医院12所及15个乡镇卫生院的相关病历,收集资料作分类描述性分析.结果:在5 988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以意外性与自杀性中毒(2 337例、1 886例,占39.62%、31.97%)高,两者占总数的70.52%.意外性中毒主要见于城镇(1 174例,占51.58%)、男性(1 172例,占41.81%)、36~60岁与>61岁组(852例、249例,40.88%、40.75%)及化学类、动物类与其它类(915例、311例、359例,86.24%、72.66%、48.71%)引起的中毒;自杀性主要见于农村(1 441例,占39.07%)、女性(1 271例,占39.92%)、19~35岁组(893例,占43.80%)及农药类与医药类(1 512例、299例,59.64%、33.71%)引起的中毒.城镇≥36岁男性意外中毒病例数、化学类与其它类毒物病例数以及三类毒物合计病例数各占54.84%、39.92%、29.41%、81.51%,均明显高于农村的38.97%、15.27%、8.08%、49.70%(P<0.01);农村女性的自杀中毒病例数、农药类与两类毒物合计例数各占65.87%、83.71%、90.27%,均明显高于城镇的34.84%、27.46%、81.35%(P<0.01).结论:由CO、酒类所致城镇≥36岁男性的意外性中毒,及其由有机磷农药所致农村19~35岁女性的自杀性中毒为广西地区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者:蒋东方;刘清华;胡德宏;张振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KLK7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和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癌、良性乳腺组织中KLK7的mRNA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KLK7 mRNA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乳腺正常组织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P<0.001),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癌(P=0.011).KLK7 mRNA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结论:KLK7mRNA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KLK7 mRNA是可能潜在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
作者:刘津珠;宁连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后输入法在重症病人治疗性血浆置换(TPE)中的应用.方法:股静脉穿刺置管进行TPE,TPE液总量为1.2倍的血浆量,由复方氯化钠500 mL和羟乙基淀粉组成.TPE结束后即刻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FFP量为拟定TPE量的20%~25%(常规600~800 mL),然后再输入白蛋白20~30 g.监测TPE前(T0)、TPE后即刻(T1)、输入血浆和白蛋白后(T2)的心电图、血压、血气、血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总蛋白(TP)、白蛋白(ALB),并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法(PICCO)监测血管外肺水(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VPI).结果:所有患者T0、T1、T2时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气道压、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时点TP、ALB 、纤维蛋白原(Fib)均降低(P<0.05),T2时点TP、ALB 、Fib恢复至原来水平(P>0.05);T1、T2时点的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乳酸、EVLWI、PVPI、PaO2、PaO2/Fi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PE中以羟乙基淀粉为置换液的主要成分,置换结束时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FFP和白蛋白,能够明显减少血浆的用量,并能维持机体稳定,是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值得临床推广的TPE方法.
作者:何雪明;何文评;许尹丽;龚珊鸿;陈维觉;黄福羽;李洁连;卢冠解;黄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特征以及辅助检查手段.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APE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辅助检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下肢肿痛、咯血等为APE常见的表现,晕厥是单一症状中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呈典型表现SⅠQⅢTⅢ征、右束支传导阻滞占61%,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可直接显示肺动脉血栓.结论:APE有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较典型的心电图表现,超声及CT肺动脉造影是主要的确诊手段,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突然出现病变时,应及时行其相关检查并动态观察,以防漏诊误诊.
作者:孔令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或异丙酚麻醉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SD大鼠140只分为对照组、异丙酚Ⅰ组、异丙酚Ⅱ组、异丙酚Ⅲ组、依托咪酯Ⅰ组、依托咪酯Ⅱ组、依托咪酯Ⅲ组,每组20只.异丙酚Ⅰ组、异丙酚Ⅱ组、异丙酚Ⅲ组腹腔注射异丙酚总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依托咪酯Ⅰ组、依托咪酯Ⅱ组、依托咪酯Ⅲ组腹腔注射依托咪酯总量分别为10,30,60 mg/kg,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血气分析仪检测大鼠动脉血呼吸和代谢指标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CA3区和齿状回NeuN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BE、氧饱和度(SaO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Ⅰ组、依托咪酯Ⅰ组、异丙酚Ⅱ组、依托咪酯Ⅱ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丙酚Ⅲ组、依托咪酯Ⅲ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减少(P<0.05),异丙酚Ⅲ组和依托咪酯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海马CA3区和齿状回的NeuN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可降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NeuN的表达,但对CA3区和齿状回无影响.
作者:潘嗣宁;陈静;利莉;谢玉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广西莪术中姜黄素提取的含量,并观察姜黄素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适量表面活性剂润湿后,醇提法提取姜黄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得到提取率.再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接种,分别给以25,50,100 μmol/L姜黄素和联合用药组以25,50,100 μmol/L姜黄素与10 μmol/L顺铂联用,培养48 h用MTT法测定吸光度,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并设正常对照组、50 μmol/L姜黄素组、10 μmol/L顺铂组和50 μmol/L姜黄素与10 μmol/L顺铂联合用药组做细胞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每10 g莪术原料加入10 mL 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润湿30 min,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得到大收益; MTT结果与荧光染色观察均表明姜黄素联合顺铂可协同诱导SKOV3细胞凋亡.结论:SDS对莪术中姜黄素的提取率有较大影响,从广西莪术中提取的姜黄素联合顺铂可协同诱导SKOV3细胞凋亡.
作者:蒋兴明;黄兴振;苏延旭;宋慧;黄静;徐星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HD)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拟诊或临床诊断的26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先心病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PICU婴幼儿先心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症状多为发热13例(50%)或咳嗽12例(46.2%),11例气道分泌物或气管插管管尖标本真菌培养出真菌22株:其中白色念珠菌14株(63.6%),热带念珠菌5株(22.7%),光滑念珠菌3株(13.7%).5例患儿(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检测阳性.23例首选氟康唑,3例首选伏立康唑,总有效率88.5%.结论:白色念珠菌在PICU婴幼儿先心病肺部真菌感染中是主要致病菌.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及肺部影像学改变,积极开展包括血清学检测在内的病原学检测.
作者:曹凤娥;韦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低风险胸痛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作用.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418例进行过HS-CRP检测的胸痛患者进行分析,其中低风险胸痛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378例纳入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例中包括197例女性患者和181例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被确诊为ACS的占14%(53/378).ACS组患者的HS-CRP均值为(2.1±1.5)mg/L和非ACS组患者的HS-CRP均值为(2.2±1.2)mg/L.多元回归分析未显示hs-CRP水平与ACS诊断独立相关(OR=0.99; 95%CI为0.98~1.02,P>0.05).结论:HS-CRP的测量可能不能提高ACS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肖静;易星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心理骨干的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对617名医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心理骨干对自杀总的态度、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对自杀者以及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或宽容的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自杀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年级、心理健康培训情况、是否听说过自杀、获取自杀知识途径.结论: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医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科学态度,利于开展校园危机干预工作.
作者:马贞玉;黄慧;张瑜;韩广梅;冯天达;李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PCR-ELISA)方法半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D4+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43.8%(7/16),CD8+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37.5%(6/16).结论:正常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可表达端粒酶活性.
作者:周礼圆;莫雪安;秦超;张德敏;赵伟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方法:对13例患者分别在中毒后1~10 d每日抽血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取血2次者取同一天的平均值.结果:中毒当日心肌酶谱全部升高,CK、CK-MB第3~4天达到高峰,AST、LDH 第4~6天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明显升高,第3~6天达到峰值,第10天可基本恢复正常.在毒鼠强中毒的第3~6天应预防心脏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玉玺;丁怀莹;单洪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金黄扶正散对免疫抑制小鼠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金黄扶正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连续给昆明种小鼠灌胃10 d,同时隔日皮下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小鼠造模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耐高温、耐低温、常压缺氧及中毒性缺氧实验;检测脾悬液GSH-PX、CAT、T-SOD的活性及MDA和T-AOC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减少,耐高温、耐低温、常压耐缺氧和中毒性缺氧存活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给药后,与环磷酰胺组比较,金黄扶正散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和存活时间(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组的T-AOC能力、CAT、T-SOD、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 MDA含量明显提高(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金黄扶正散低、中、高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T-AOC能力,提高CAT、T-SOD、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P<0.01).结论:金黄扶正散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抗应激能力,调节体内抗氧化酶的水平和自由基水平.
作者:朱丹;张春花;梁秋云;刘华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蛇毒精氨酸酯酶Agkihpi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活力、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gkihpin处理肝癌细胞株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Agkihpin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0.207~4.130 mg/L浓度的Agkihpin作用SMMC-7721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加药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活力随Agkihpin浓度增加而减弱(r=-0.81,P<0.05),细胞活力抑制率可达12.2%~46.2%;2.065~4.130 mg/L剂量的Agkihpi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加药24,48 h和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9.4%~88.2%、64.1%~84.6%和4.4%~30.5%,且剂量依赖作用明显(P<0.05);3.089 mg/L和4.130 mg/L剂量的Agkihpin对SMMC-7721细胞还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20.0%和79.6%;0.207~4.13 mg/L剂量的Agkihpin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细胞迁移抑制率可达7.8%~98.0%,且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r=0.841,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Agkihpin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细胞活力、增殖和迁移.
作者:胡启平;黄程新;马军;方玲;袁志刚;韦力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患者自愿原则,将112例患者分为无痛胃镜组66例和常规胃镜组46例.无痛胃镜组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常规胃镜组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视野满意度、不良反应、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HR)、呼吸(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前和术后7 d肝功能变化.结果:(1)无痛胃镜组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的91.3%(P<0.01).(2)无痛胃镜组视野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胃镜组(P<0.001).(3)无痛胃镜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胃镜组明显减少(P<0.001).(4)无痛胃镜术中HR比术前减慢,SBP和DBP比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胃镜组术中HR比术前加快,SBP和DBP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和SPO2术前、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5)两组患者术后7 d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规胃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肯定,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无痛胃镜套扎治疗安全、舒适、效果好,有一定的麻醉风险.具有安全、舒适、无痛苦、视野清晰、诊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的无痛胃镜诊疗技术,将是今后内镜诊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兴华;莫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4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人工鼻泪管逆行植入治疗,并与同期行鼻腔泪囊吻合术26例(30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其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组病例术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5),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操作时间为(20.45±4.54)min,少于鼻腔泪囊吻合术的(62.48±5.46)min(P<0.001),且无皮肤瘢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人工鼻泪管植入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效果相近,且其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经河;叶舒;罗文玲;李艳;邓全好;覃涛;梁文章;林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估联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方法:临床诊断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40例)和UDCA治疗组(40例),常规用药组予以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UDCA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联合UDCA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胺酰转肽酶(γ-GT)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用药组比较,UDCA治疗组TB、DB明显降低(P<0.05),ALT和γ-GT的下降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DCA有较好的利胆作用,联合常规疗法可以改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肝功能指标.
作者:唐清;王琳琳;单庆文;云翔;陈秀奇;邓亚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中较常遇到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高达70%[1].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3例,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32例,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原因、术前判定标准、治疗等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干预红藻氨酸(KA)致大鼠颞叶癫痫(TLE)后海马组织学变化特征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受体TrkB、P75NTR蛋白在大鼠海马内的表达,探讨TrkB及P75NTR在TLE中的作用及TPM的抗痫机制.方法:KA诱导建立TLE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于1 d,1,2,3,4周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TrkB、P75NTR蛋白在海马内表达的改变,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丢失的变化.结果:(1)TPM干预后KA致痫大鼠发作减少.(2)KA致痫后海马神经元丢失以门区和CA1区为主,4周达高峰;TPM干预后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减少.(3)致痫后,TrkB的表达于1 d至4周在齿状回门区、CA3区明显增高(P<0.01),持续4周,在CA1区仅1 d时增高(P<0.01);P75NTR的表达在PoDG、CA1区、CA3区明显增高(P<0.01),并在PoDG和CA3区持续至2周(P<0.05);TPM干预后TrkB、P75NTR于上述各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均明显减少.结论:致痫后,海马内TrkB和P75NTR的持续较长时间表达增高通过其受体起作用,可能有助于癫痫异常兴奋性网络的形成.TPM干预对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海马内TrkB和P75NTR的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从而对癫痫发展起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余璐;梁秀琳;郑金瓯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