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唐清;王琳琳;单庆文;云翔;陈秀奇;邓亚楠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 胆汁淤积, 肝炎, 婴儿
摘要:目的:评估联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方法:临床诊断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40例)和UDCA治疗组(40例),常规用药组予以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UDCA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联合UDCA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胺酰转肽酶(γ-GT)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用药组比较,UDCA治疗组TB、DB明显降低(P<0.05),ALT和γ-GT的下降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DCA有较好的利胆作用,联合常规疗法可以改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肝功能指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磁珠法在分离纯化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法(MiniMACS)在分离纯化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te cells,PBMC),采用MiniMACS分别分离和纯化39例标本外周血PBMC中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并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和台盼蓝染色的方法对细胞活力进行评估.结果:MiniMACS分离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前、后细胞纯度分别为(37.38±5.74)%、(97.75±1.03)%(P<0.001),CD8+T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前后细胞纯度分别为(20.11±6.83)%、(96.85±1.86)%(P<0.001);外周血分离前PBMC细胞活力为(97.66±2.73)%,纯化为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7.44±3.08)%、(98.05±2.92)%(P>0.05).结论:MiniMACS可以高度富集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且不改变细胞的活力.

    作者:莫雪安;周礼圆;秦超;张德敏;赵伟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32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中较常遇到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高达70%[1].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3例,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32例,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原因、术前判定标准、治疗等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与电子线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下区调强放疗(IMRT)计划及电子线放疗计划在肿瘤靶区与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放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均接受CT定位,参考新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勾画标准在CT模拟图像上勾画靶区,同时定义心脏(包括左右心室、心房及冠状动脉区,左侧患者)、同侧与对侧肺、对侧乳腺为危及器官.每例患者均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电子线和调强两种放疗计划进行比较,胸壁处方剂量均为50 Gy/25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计划肿瘤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的PTV体积百分数(VD95%)、适形指数(CI)值及均匀指数(HI)值明显优于电子线计划,而VD105%、VD110%比电子线计划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计划和电子线计划的心脏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心脏组织占心脏体积的百分数(V30)、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计划的心脏V40、患侧肺V20、双肺V20明显低于电子线计划,但心脏Dmean、患侧肺V5、双肺Dmean高于电子线计划.在对侧乳腺的受量对比中,使用电子线技术对侧乳腺基本没有受量,调强技术的对侧乳腺Dmean:(1.47±0.40)Gy、V1(%):(14.0±96.79)Gy.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的均匀性及降低心脏和肺接受高剂量的体积上明显优于电子线放疗技术,不过也同时增加了正常组织暴露于低剂量下的体积,但均在限定范围内.

    作者:訾滢洁;梁世雄;容贤冰;吴春华;华丽;黄启芳;朱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616例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类型探讨

    目的:探讨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的1 616例肾脏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1 616例患者中,病因分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 201例,占74.3%;继发性肾脏疾病384例,占23.7%;肾小管间质性肾病17例,占1.1%;遗传性肾病14例,占0.9%;病理类型分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男性多见,以膜性肾病为主,共345例,占28.7%,微小病变肾小球肾炎262例,占21.8%,IgA肾病232例,占19.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02例,占16.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为主,共287例,占74.7%,并以女性多见,糖尿病肾病29例,占7.6%,淀粉样变性肾病17例,占4.4%,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3例,占3.4%,血管炎性肾损害11例,占2.9%,高血压性肾病10例,占2.6%,紫癜性肾炎9例,占2.3%,冷球蛋白血症肾病与纤维素样肾病各为2例,肥胖相关性肾病、妊娠相关性微血管病肾损害、缺血性肾病、干燥综合征肾损伤各为1例,各占0.3%;遗传性肾病以薄基底膜肾病多见.结论:我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常见,其中又以膜性肾病占多数,其次为微小病变肾小球肾炎和IgA肾病;而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狼疮性肾炎占主要地位,以女性高发,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及遗传性肾病较少见.

    作者:王明军;莫晓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胃肠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优化设计方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优化设计方案治疗的安全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施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94例,随机分组:快速康复外科组(治疗A组)60例;微波照射治疗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组(治疗B组)73例;传统手术组(对照C组)61例,比较3组病例的各项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急性胃扩张而需要重置胃肠减压管并禁食和吻合口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C组在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体重减轻、术后停输液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恶心呕吐、咽喉疼痛和尿路感染等方面明显减少(P<0.01);A组与B组在术后停输液时间、术前和术后1周的体重差无明显差异(P>0.05),B组较A组在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恶心呕吐、咽喉疼痛、肺部感染和治疗费用方面明显减少 (P<0.01),切口感染也减少(P<0.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是一种全新外科理念,较传统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采用微波照射治疗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优化方案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颜冰;韩伟;张志哲;周瑞仁;李新萍;陆春秀;林桦;孙兴;谢丽娟;冯关荣;苏泽;黄敏红;许国定;黄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EGCG衍生物在高温和低温强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衍生物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GCG及其衍生物在60 ℃和低温强光照射下的稳定性.结果:在60 ℃和低温强光照射10 d后,全乙酰化EGCG(AcEGCG)和丙基化EGCG(2c)的含量均基本不变,而EGCG的含量分别约为5%和10%.结论:在高温和低温强光照射下,固体AcEGCG和2c均比EGCG稳定.

    作者:欧冰凝;周焕第;梁钢;孙悦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变化.方法:对13例患者分别在中毒后1~10 d每日抽血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取血2次者取同一天的平均值.结果:中毒当日心肌酶谱全部升高,CK、CK-MB第3~4天达到高峰,AST、LDH 第4~6天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心肌酶明显升高,第3~6天达到峰值,第10天可基本恢复正常.在毒鼠强中毒的第3~6天应预防心脏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冯玉玺;丁怀莹;单洪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h17细胞与乳腺癌关系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女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发现的T辅助细胞17(T helper 17 cell,Th17)细胞是4个Th细胞亚群之一.关于Th17细胞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有较多研究,该细胞主要特征性分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参与体内炎症反应并清除病原体、介导自身免疫疾病,并在肿瘤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研究Th17细胞的分化机制以及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对寻求治疗肿瘤的靶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乳腺癌与Th17细胞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曾繁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联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方法:临床诊断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40例)和UDCA治疗组(40例),常规用药组予以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UDCA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联合UDCA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胺酰转肽酶(γ-GT)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用药组比较,UDCA治疗组TB、DB明显降低(P<0.05),ALT和γ-GT的下降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DCA有较好的利胆作用,联合常规疗法可以改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的肝功能指标.

    作者:唐清;王琳琳;单庆文;云翔;陈秀奇;邓亚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单纯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疗效探讨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单纯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52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单纯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59.6%,中位生存时间8.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1%,13%,7%.结论: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是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效而安全的无创治疗手段.

    作者:梁霞;李龄;陈龙;梁世雄;黄启芳;朱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65~80岁,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6.5±7.2.结果: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60 min,术中失血80~400 mL,平均150.2 mL,C臂透视时间0.28~1.52 min,平均0.4 min.本组无一例需要术中或术后输血病例.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46.5±7.2提高至84.5±5.7,其中优11例,良5例,关节优良率100%,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股骨头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微创PFNA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生物学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固定牢稳,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蓝耿亮;谭仁林;王照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正常人T淋巴细胞亚群端粒酶活性的观察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PCR-ELISA)方法半定量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CD4+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43.8%(7/16),CD8+T淋巴细胞端粒酶阳性率37.5%(6/16).结论:正常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可表达端粒酶活性.

    作者:周礼圆;莫雪安;秦超;张德敏;赵伟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广西钦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中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广西钦州地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因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冠心病组152例和对照组20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检测.研究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是否患冠心病为因变量,其他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女性性激素水平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相对于对照组,吸烟率、体重指数、血压、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雌二醇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发生的因素:吸烟(OR=2.370,95%CI=1.301~4.318)、冠心病家族史(OR=2.054,95%CI=1.581~3.059)、体重指数(OR=2.046,95%CI=1.247~4.290)、血压(OR=1.470,95%CI=1.211~2.124)、总胆固醇(OR=1.697,95%CI=1.410~2.641)、雌二醇(OR=0.395,95%CI=0.236~0.727)(均P<0.05).结论:吸烟、肥胖、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总胆固醇、低雌二醇的围绝经期妇女更容易患冠心病.

    作者:陈韵宇;洪泽文;赖国勇;王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心理健康状况对驾驶员交通违法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收集驾驶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南宁市交通警察支队提供的交通违法记录做分组依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析.结果: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非条件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因子是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危险因子,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894(1.127~7.434)、2.557(1.389~4.708)、3.45(1.277~9.318)、3.159(1.229~8.120).结论:心理健康状况与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关.

    作者:杜岩;黎美清;苏红帆;罗义学;王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接骨(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以Harris评分标准来衡量.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平均23个月.手术时间(76±12) min;手术出血量(249.6±132.8) mL;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1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89±7)分,优14例,较好5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6%.结论: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出血量少、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花奇凯;熊凯;赵劲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温药浴外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30例

    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病, 由素体阳虚、寒湿内侵引起,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畏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沉紧.笔者应用外用烫洗药浴方对30例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爱军;潘莹;莫其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金黄扶正散对免疫抑制小鼠抗应激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金黄扶正散对免疫抑制小鼠的抗应激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金黄扶正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连续给昆明种小鼠灌胃10 d,同时隔日皮下注射环磷酰胺(30 mg/kg)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小鼠造模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耐高温、耐低温、常压缺氧及中毒性缺氧实验;检测脾悬液GSH-PX、CAT、T-SOD的活性及MDA和T-AOC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减少,耐高温、耐低温、常压耐缺氧和中毒性缺氧存活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给药后,与环磷酰胺组比较,金黄扶正散各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和存活时间(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组的T-AOC能力、CAT、T-SOD、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P<0.01); MDA含量明显提高(P<0.05),与环磷酰胺组比较,金黄扶正散低、中、高剂量组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T-AOC能力,提高CAT、T-SOD、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P<0.01).结论:金黄扶正散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抗应激能力,调节体内抗氧化酶的水平和自由基水平.

    作者:朱丹;张春花;梁秋云;刘华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4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无死亡病例,急诊手术组17例,其中4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附加胰包膜切开减压、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小网膜腔灌洗引流,2例发生并发症,为切口裂开和腹腔脓肿,均为出血坏死型,经引流治愈;非手术组29例,20例病情缓解后延期行胆囊切除术,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3个月后行囊肿内引流术.结论: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胆系疾病是其主要原因,经术前积极综合治疗同时加强监测,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对有梗阻的胆源性胰腺炎行急诊手术,而非梗阻性暂缓手术,可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杨雪冰;邓长云;马保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广西急性中毒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广西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与相关因素.方法:查阅了广西市级医院36所,县级医院12所及15个乡镇卫生院的相关病历,收集资料作分类描述性分析.结果:在5 988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以意外性与自杀性中毒(2 337例、1 886例,占39.62%、31.97%)高,两者占总数的70.52%.意外性中毒主要见于城镇(1 174例,占51.58%)、男性(1 172例,占41.81%)、36~60岁与>61岁组(852例、249例,40.88%、40.75%)及化学类、动物类与其它类(915例、311例、359例,86.24%、72.66%、48.71%)引起的中毒;自杀性主要见于农村(1 441例,占39.07%)、女性(1 271例,占39.92%)、19~35岁组(893例,占43.80%)及农药类与医药类(1 512例、299例,59.64%、33.71%)引起的中毒.城镇≥36岁男性意外中毒病例数、化学类与其它类毒物病例数以及三类毒物合计病例数各占54.84%、39.92%、29.41%、81.51%,均明显高于农村的38.97%、15.27%、8.08%、49.70%(P<0.01);农村女性的自杀中毒病例数、农药类与两类毒物合计例数各占65.87%、83.71%、90.27%,均明显高于城镇的34.84%、27.46%、81.35%(P<0.01).结论:由CO、酒类所致城镇≥36岁男性的意外性中毒,及其由有机磷农药所致农村19~35岁女性的自杀性中毒为广西地区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者:蒋东方;刘清华;胡德宏;张振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牛磺酸对染锰所致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染锰所致大鼠丘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按随机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共5组.染锰组、预防组、治疗组和治疗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MnCl2·4H2O 20 mg/kg·d-1,其中预防组大鼠同时腹腔注射牛磺酸200 mg/kg·d-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每周5 d,染锰组、预防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终止.然后,治疗组大鼠继续腹腔注射牛磺酸200 mg/kg·d-1,治疗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8周.后一次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切取丘脑.用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样品中的蛋白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大鼠脑丘脑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 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 的含量.结果:染锰8周后,染锰组Glu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锰组Gln和GABA含量比空白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预防8周时,预防组Glu含量比染锰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Gln和GABA含量比染锰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治疗8周后,治疗组Glu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低,治疗组Gln和GABA含量均比治疗对照组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锰可致大鼠丘脑Glu升高,Gln和GABA减低,牛磺酸对锰所致大鼠丘脑Glu、Gln和GABA的改变有干预作用.

    作者:耿立敏;郭松超;雷丹青;陆彩玲;何以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