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配合针灸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影响

张锋伟

关键词: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针灸, 脑卒中
摘要:目的 评价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针灸的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40例,依照随机对照原则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治疗及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治疗方案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基础上再进行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及吞咽功能评定结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咽部期、误吸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在口腔期两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定分数提高,且其改善值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改善值.结论 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配合针灸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通舒胶囊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溃疡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究分析三七通舒胶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溃疡方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溃疡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S评分、BI评分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5;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有轻微升高,其后均呈降低趋势;另外,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幅度较大,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将三七通舒胶囊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合并消化道溃疡,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时候能力;且该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作者:郭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67例(74.44%)明显高于对照组34例(37.78%),乙级愈合21例(23.33%)、丙级愈合2例(2.22%),明显低于对照组乙级愈合42例(46.67%)、丙级愈合14例(1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9.56±2.39)d,明显低于对照组(15.83±3.7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18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4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肺结核病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呼和浩特市2010-2014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5 204例,2010年发病率为53.77/10万,2011年发病率为45.11/10万,2012年发病率为39.68/10万,2013年发病率为28.05/10万,2014年发病率为22.2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3、4、11、12月报告的发病例数较多.>55岁人群为发病高危人群,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8.14%;职业分布中农民所占比例大,为50.56%;男性发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农区发病率高于市区.结论 呼和浩特市肺结核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加强重点人群的肺结核防治工作.

    作者:刘思远;许向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粘接剂及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与粘结剂的粘接强度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粘接剂及表面处理方法对氧化锆陶瓷与粘接剂的粘接强度.方法 使用不同粘接剂及表面处理方法的观察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202例牙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1例.治疗组选用使用喷砂打磨抛光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第七代的树脂粘接剂,对照组选用酸蚀的表面处理方法及第六代的树脂粘接剂.比较两组患者对于不同粘接剂及表面处理方法对于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观察后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粘接强度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使用的喷砂打磨抛光的处理方法及第七代的树脂粘接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于患者的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来说,临床使用效果更好,患者的适应性更快.

    作者:靳新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139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3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8例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7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铁列车快餐盒饭时间温度微生物变化研究

    目的 为了解高铁快餐盒饭时间温度微生物变化情况,为保障高铁冷链盒饭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结果 餐饮服务单位生产的两种冷链盒饭,环境温度5℃条件下12h,回锅肉菌落总数1.7×104 CFU/g、大肠菌群230MPN/g,鸭肉菌落总数4.2×104 CFU/g、大肠菌群120 MPN/g,两者已超过标准.结论 餐饮服务单位生产的快餐盒饭微生物较高,温度是微生物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秋香;王增朝;李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128例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三七通舒胶囊与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对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1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服用三七通舒胶囊和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病灶局部供血的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且病灶局部缺血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给予难治性癫痫患者三七通舒胶囊和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冯帅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灰色模型在大庆市HIV流行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大庆市2008-2015年HIV/AIDS流行趋势,探讨预测HIV感染率的灰色模型,为大庆市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大庆市HIV/AIDS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预测2016-2018年HIV感染率.结果 HIV/AIDS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3.08%.有可能的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占74.34%.HIV感染率的GM(1,1)预测模型为:(Y)=2.8674e0248 7t-2.3132.其后验差比值C=0.23,小误差概率P=1,经本模型预测未来三年大庆市报告HIV感染率依次是4.62/10万,5.92/10万和7.59/10万.结论 GM(1,1)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大庆市HIV感染率.未来三年大庆市HIV感染率将继续上升.

    作者:徐海燕;张丽;刘永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采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54例,直接前方入路组27例,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组27例.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的随访,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杯外展角、术后1个月髓关节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有1例股前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大粗隆骨折,后外侧组发生1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 直接前方入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可靠的手术入路,但建议术者选择熟悉的手术入路.

    作者:张飞;武敏;孙福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氟西汀干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西汀干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l~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对照组则只采取常规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评分量表(MES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HAMD与MES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ND与MESSS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氟西汀干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仲玉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入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 经治疗,93例硬膜下积液消失,20例积液量明显减少,出院后需进行长期观察,12例积液量未见明显减少,颅内高压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 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应结合不同病情展开对症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豪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SPECT/CT断层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2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次全切或全切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131Ⅰ 3.70~7.40 GB去口服治疗,5d后对215例患者实施131Ⅰ全身平面显像检查,之后对其实施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在DTCC转移灶诊断方面的临床结果进行性观察分析.结果 SPECT/CT对于DTC转移灶的诊断敏感率(94.92%)、准确率(92.66%)均明显高于131Ⅰ WBS (85.89%、8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DTC患者,在术后131Ⅰ治疗基础上对其实施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可有效提高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有利于排除生理性摄取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对于患者术后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孔维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本研究选择的病例样本,以2014.8~2016.8为样本病例选择时段,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予以常规治疗的39例患儿设置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热毒宁注射液的39例患儿设置为实验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 相比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以显著提升,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得以明显缩短,2组以上比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获得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 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程颖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探讨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6年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主要由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A、氨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B、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对比观察3组的疗效情况及相关血压指标.结果 据观察结果发现,相对于单一使用某种药物而言,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更佳且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较小,故实验数据差异显著,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药具有高效、稳定的优势,故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联合用药.

    作者:王淑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

    目的 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 入选2014年5月~2016年5月的青少年200例,以分层整群的抽样方式抽取样本,并对选入的青少年进行问卷的调查,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和防治策略.结果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包括吸烟27.0%、酗酒24.0%、不健康饮食34.0%、有自杀想法19.5%、沉迷网络游戏35.5%、性行为10.5%和吸毒14.0%.在危险行为发生率中,男生高于女生,成绩差的青少年高于成绩优秀的青少年,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单亲家庭高于双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减少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李胜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25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诊断、治疗方法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SP)的诊断、治疗方法与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有停经史或阴道不规则流血史,血HCG增高;彩超确诊22例,3例外院人流术后出血转入我院;25例患者中10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给予清宫;8例米非司酮治疗后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注射甲氨蝶呤;2例阴式子宫病灶切除加修补术治疗;3例单独口服米非司酮治疗,2直接肌注甲氨蝶呤,24例均治愈出院,1例转外院治疗.结论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切口妊娠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剖宫产患者如再次怀孕时早期检查、早期发现对早期确诊及治疗CPS提供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智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2005-2013年怀集县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及防制措施

    目的 调查分析2005-2013年怀集县人狂犬病的流行特征,为有针对性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怀集县2005-2013年人狂犬病疫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怀集县人狂犬病的流行强度、季节分布、人群分布、伤人动物、受伤情况以及暴露后的处理情况等流行特征,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并针对当地的流行特征情况提出有效合理的防制措施.结果 2005-2013年怀集县共报告人狂犬病病例80例,死亡80例,病死率100%,其中2005年发病率高(3.89/1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病率呈大幅下降趋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秋冬两季,共发病61例,占比76.25%;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5∶1,以当地农民为主,共发病58例,占比72.50%;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比96.25%(77例);受伤情况以咬伤为主,占比93.75%(75例);暴露后约87.50%(70例)均未接种过狂犬疫苗.结论 2005-2013年怀集县人狂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目前秋冬季、农村地区是防控重点,同时还应加强该地区的犬只管理和人群暴露后免疫,以提高群众狂犬病防制意识.

    作者:苏洁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山市某综合三甲医院HIV抗体阳性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了解某综合三甲医院接诊患者中HIV的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提高医务人员对HIV的认识,为综合医院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市某综合三甲医院2011-2015年HIV抗体筛查阳性,并经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终确证的166例阳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SPSS 19.0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该院共筛查病例194 564例,确证HIV阳性166例,确证阳性率0.85‰;其中本地户籍81例(48.80%),外地户籍85例(51.20%);男性128例,女性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3.37∶1;20~4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127例(占76.51%);感染者文化程度较低,大专以下学历159例(占95.78%);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传播139例(占83.73%),同性传播23例(占13.86%),注射毒品4例(占2.41%).结论 性传播是中山地区HIV的主要传播途径、男性、20~49岁年龄段、低学历者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应对通过多种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工作.继续加强对综合医院就诊患者的HIV抗体检测,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及时予以治疗.另外,医务人员也应提高对HIV的认识,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

    作者:刘本坚;雷志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啮齿动物寄生蚤及室内游离蚤调查方法的研究

    目的 为提高鼠疫防治工作中鼠疫媒介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因此开展了啮齿动物寄生蚤及室内游离蚤调查方法的研究.方法 应用地理景观知识进行蚤类调查,活体啮齿动物的运输,采用石杲的活体啮齿动物运输箱.室内游离蚤类的捕获采用石杲的“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蚤类的捕获与分离采用石杲的“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简易的吸蚤装置”与常规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室内游离蚤类调查采用“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进行调查,比采用粘蚤纸的方法提高效率6~8倍.调查啮齿动物寄生蚤采用“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及“一种简易的吸蚤装置”比采用白金耳吊、检蚤镊子的方法提高效率3~5倍.结论 室内游离蚤类的调查可推广“高效地面游离蚤捕蚤器”与“轮式车地面游离蚤捕获器”.啮齿动物寄生蚤的调查可推广“手动单、多只蚤类捕获与分离器”及“一种连续蚤类捕获与分离器”等新方法.

    作者:尚文旭;崔旭初;石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结合葛根素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结合葛根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美多巴口服,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和葛根素,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美多巴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周之后观察患者血清氧化酶等指标和UPD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氧化酶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患者UPDRS评分显著提升,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葛根素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甲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 内蒙古医学院

主办: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