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酚妥拉明加阿拉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李素芬;陈红云

关键词:酚妥拉明, 阿拉明, 综合治疗,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衰竭, 现报告如下, 治疗手段, 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疗效显著, 呼吸困难, 阵发性, 合并症, 特效, 静滴, 基础, 患儿
摘要: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喘憋及呼吸困难,常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合并症而危及生命,对本病的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们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5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酚妥拉明加阿拉明静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66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1],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2].现对我院儿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66例患儿分析如下.

    作者:何克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齿科聚合物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丙烯酸树脂的力学性能.方法:将碳纤维按体积分数分为60%、70%、75%,与丙烯酸树脂制成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测试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面内剪切强度.结果:随着碳纤维比例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明显增加(P<0.05),75%组达(1 385.14±97.07)MPa.75%组和70%组与60%组相比,弯曲模量提高明显,分别为(91.70±10.02)GPa、(83.26±8.56)GPa、(60.25±6.01)GPa(P<0.01);面内剪切强度降低非常显著,分别为(54.80±5.71)MPa、(53.01±5.27)MPa、(70.03±3.12)MPa(P<0.01).结论:碳纤维对丙烯酸树脂的弯曲性能具有增强作用,碳纤维含量以75%为好.

    作者:周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头盔佩戴率,违章、违规等情况,了解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现状,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交通事故提供正确的对策.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辖区内一、二、三级道路上,以250 m为一个单位划分为305个单位,进行编号,按简单随机方法抽取35个调查地点,每一个调查地点配以简单随机选择的星期及时间段,每1 h为一个抽样单位对调查点的摩托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83位驾驶员,有364位驾驶员每次都佩戴头盔,佩戴率为95.04%;有119人曾酒后驾驶,占31.07%,有136人曾超速行驶,占35.51%;有190人曾闯过红灯,占49.61%;有89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占23.24%.结论:摩托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较淡薄,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驾驶员的交通意识.

    作者:陈世艺;陈海滨;阮晓冰;黄东;王剑;杨莉;郑艳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程陪伴分娩对产程的影响(附336例分折)

    全程陪伴分娩是指当临产的孕妇出现规律宫缩后,由产科专门安排一名有助产经验的助产师(士)进行陪伴,根据产程的进展,对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并参与助产接生,直至产后2 h.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336例产妇进行全程陪伴分娩服务,经临床观察,开展全程陪伴分娩服务项目,能减轻产妇孤独、恐惧和紧张情绪,并使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减少、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倩;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观察小剂量麻黄碱预防异丙酚在全麻诱导期对心血管抑制的效应.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成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麻黄碱组),每组40例.两组均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2 mg/kg静脉注射诱导.B组在异丙酚加入麻黄碱0.1~0.12 mg/kg.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A组在诱导后SBP、DBP和MAP显著下降(P<0.01),气管内插管后5 min SBP、DBP和MAP又再次下降(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后仅轻度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气管内插管后即刻SBP、DBP和MA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诱导后和插管后5 min的SBP、DBP和MAP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诱导后HR稍减慢,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麻黄碱与异丙酚混合注射可有效的减轻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

    作者:谭宪湖;何亚军;王凌;王强;倪玉霞;舒礼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对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及漏诊对策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18例经手术证实的P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术前诊断为PAPVC合并房间隔缺损者3例,确诊率为16.7%,术前诊断为单纯房间隔缺损者15例,漏诊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PVC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易于漏诊.检查者应多部位、多切面及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以提高对PAPVC的诊断率.

    作者:张棣;龙伟吟;郭盛兰;李智贤;朱性威;吴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以其无损伤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已经成为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常规使用监测手段.超声技术在治疗前的疾病筛查、卵巢反应性预测、卵泡发育及内膜容受性监测、胚胎移植引导及妊娠后胚胎发育情况监测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应用二维(2D)超声监测卵巢血流预测辅助生育结局,监测子宫血流及内膜血流评估内膜容受性发展到应用三维(3D)超声来进行,超声技术的发展使之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超声技术在辅助生殖中近年来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简要的综述.

    作者:李柳铭;吴洪波;李慕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6组不同临床类型: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②慢性乙型肝炎中度;③慢性乙型肝炎重度;④肝炎肝硬化;⑤慢性重型肝炎;⑥原发性肝癌.并与HBV 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BV 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rs=0.259,P=0.001).结论:HBV 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由轻至重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亦随之增高.

    作者:玉艳红;黄力毅;宣伟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供体B6小鼠(H-2b)骨髓细胞,注入受体BALB/C(H-2d)小鼠胸腺内,48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2周后移植供体小鼠(H-2b)和无关供体C3H(H-2k)小鼠皮肤.共设空白对照组、CP对照组、BM对照组、实验组、第三方供体组5个组.观察皮肤存活时间;皮肤移植2周后对受体小鼠作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脾细胞增值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耐受状态的检测.结果:受体小鼠获得了对供体小鼠的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ST)为(22.00±2.51)d,对照组MST为(8.75±1.04)d,耐受的受体小鼠对第三供体C3H小鼠的移植皮肤仍正常排斥,MST为(10.25±1.91)d.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证明耐受的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脾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而仍保持对第三方供体C3H小鼠的免疫反应.耐受的受体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增殖反应在正常范围.结论:使用胸腺内注射供体异基因骨髓细胞,结合腹腔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可在成年动物诱导出对供体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观察免疫耐受状态的可靠动物模型.

    作者:胡进;赵劲民;杨志;苏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1/DDP细胞的增敏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用顺铂、单用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用顺铂及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 μmol/L以内时以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顺铂的浓度在1.25~5 mg/L时加入20 μmol/L姜黄素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mg/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及单用姜黄素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英焕春;吕靖;张淑兰;戴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评价

    目的:评价单层及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2例病人中有23例采用单层螺旋CT检查,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水平至隔顶,19例经16层螺旋CT检查,采用造影剂示踪技术及自动触发扫描,行图像三维重建处理,对5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 s行下肢扫描.结果:采用单层螺旋CT扫描的23例共显示肺动脉426支,栓塞的肺动脉52支,占12.2%,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的19例共显示肺动脉1 429支,栓塞的肺动脉501支,占35.1%,两种机型检查对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叶、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例同时行下肢静脉检查的病人发现1例右髂外静脉血栓,1例左股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楚的显示肺动脉的解剖,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远高于单层螺旋CT,可完全替代有创性的肺动脉造影而成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刚;曹治婷;王丰;刘正刚;李再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u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肝癌细胞,为进一步体外研究uP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通过RT-PCR的方式,获得基因uPA的全长cDNA,并克隆于含有HA2-标签(t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上,酶切鉴定,质粒测序鉴定,用pCMV-uPA-HA2进行细胞瞬时转染及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经过测序证实得到获得包含uPA基因的pCMV-HA2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有蛋白表达.结论:克隆了人肝癌的uPA基因,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廖芝玲;罗殿中;林静;陈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额颞部对冲性脑挫伤68例

    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对冲性额颞部脑挫裂伤6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22例,年龄10~71岁,平均4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9例,坠落伤13例,其他6例.伤后均有昏迷及头痛进行性加重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13~15分12例,9~12分15例,6~8分31例,3~5分10例.

    作者:罗象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贯叶金丝桃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贯叶金丝桃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λmax=490 nm.结果:5批贯叶金丝桃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0.169%、0.175%、0.179%、0.165%和0.171%.平均含量为(0.172±0.005)%,RSD为3.15%(n=5).结论:贯叶金丝桃中多糖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作者:黎明;孔晓龙;蒋伟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乳头溢液患者溢液的乳管行乳管镜检查,并收集冲洗液细胞,用巴氏染色行细胞学检查,S-P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2例中,病变切除病理诊断为乳腺癌10例,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在乳腺导管冲洗脱落细胞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例诊断为乳腺癌,4例诊断为可疑乳腺癌,1例未见异常导管上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可疑瘤10例,可疑癌2例,未见异常上皮12例.在免疫化学检查中,1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6例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阳性表达,3例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中无Her2蛋白阳性表达,1例P53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蛋白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导管内乳头状瘤(P<0.05).结论: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性高,检测乳腺导管冲洗液脱落细胞Her2、P53蛋白的表达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曾健;张浩;陈玲;胡翠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BMP-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目的: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成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成pcDNA3.1-hBMP2重组质粒.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结果: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hBMP2-cDNA.经RT-PCR和免疫组化证实,转染pcDNA3.1-hBMP2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大量hBMP2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hBMP2真核表达质粒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用BMP2基因转染的方法来加速牵张成骨新骨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旋平;周诺;廖妮;韦山良;梁飞新;麦华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外科危重病人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50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血尿淀粉酶升高常见于胰腺炎,除与胰腺本身病变有关外,也可由胰外因素引起.但由胰外因素引起的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在临床上报道极少,特别是外科创伤的危重病人.本文回顾分析了本中心外科ICU中50例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创伤等胰外因素导致的血淀粉酶升高的机理,以期对外科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胡军涛;汤展宏;季晓芳;刘品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TE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PTEN、PCNA的检测,其中PCNA指数作为衡量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参数.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TEN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症(P<0.05);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相关;PTEN的表达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R水平和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PTEN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梦阳;陆云飞;曾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爆破模式超声乳化行双路微切口白内障吸除术

    目前,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术方式,而双路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近年来自内障手术的一种新技术.我们采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行双路微切口白内障吸除术4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林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60例

    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葡萄糖毒性作用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多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CSⅡ胰岛素泵治疗),但因其价格昂贵,很难推广.而速效胰岛素类药物诺和锐具有起效快,达峰快、恢复快、多次皮下注射亦可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且费用较前者明显降低的优势.本研究以血糖较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的降血糖效果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符俊祖;任志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