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进;赵劲民;杨志;苏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1/DDP细胞的增敏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用顺铂、单用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用顺铂及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 μmol/L以内时以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顺铂的浓度在1.25~5 mg/L时加入20 μmol/L姜黄素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mg/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及单用姜黄素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英焕春;吕靖;张淑兰;戴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由于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为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系损害的关系,我们对3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80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胆系统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桂芳;易珊琳;陈瑞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银花感冒胶囊由金银花感冒颗粒改剂而成,含金银花、连翘、防风等五味中药.具有清热、解表、利咽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银花感冒颗粒质量标准中,无含量测定项.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1]对银花感冒胶囊中的绿原酸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杨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甲状腺癌是为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基因片段的诊断及相关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生物学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研究及临床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将日渐成为一项有前景的诊疗选择.为此,对于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介绍.
作者:钟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处理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OD492值,并绘制MDA-MB-231 PDT后的生长曲线,用光镜、电镜观察PDT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HpD浓度为0.5 mg/L时基本无杀伤作用;在相同的激光照射剂量下,2 mg/L HpD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再增大HpD浓度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加不明显;在相同的HpD浓度下,激光剂量为5 J/cm2时OD492值降低达平台.光镜、电镜下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明确的杀伤效应,HpD浓度2 mg/L、激光剂量5 J/cm2是本实验PDT的佳作用参数.
作者:蔡君;刘剑仑;叶青青;周忠晓;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随着肺部感染发病人数的增多,肺霉菌感染也显著增加.本文收集了2000年以来收治的肺霉菌感染病例23例,分析其发生肺霉菌感染的归因,旨在探讨其诱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
作者:邓家莲;莫莉;农美华;曾国艳;韦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喘憋及呼吸困难,常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合并症而危及生命,对本病的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们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5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酚妥拉明加阿拉明静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芬;陈红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广西何首乌中蒽醌类化合物GXHSWAQⅠ,在鼻咽癌CNE-1细胞的放射增敏过程中对乏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确定GXHSWAQⅠ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体外增敏剂量和放射增敏比,HE染色观察GXHSWAQⅠ放射增敏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XHSWAQⅠ作用前后,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无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浓度的GXHSWAQⅠ低浓度(3.90 mg/L)和高浓度(7.80 mg/L)组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3和1.58,放射和联合用药的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同时下调基因HIF-1α的表达.结论:GXHSWAQⅠ对鼻咽癌CNE-1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与下调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有关.
作者:罗艳;侯华新;黎丹戎;曲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药疹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新药种类越来越多,使儿童药疹发生率日渐升高.为探讨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我们对38例住院儿童药疹进行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平;林有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肝癌细胞,为进一步体外研究uP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通过RT-PCR的方式,获得基因uPA的全长cDNA,并克隆于含有HA2-标签(t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上,酶切鉴定,质粒测序鉴定,用pCMV-uPA-HA2进行细胞瞬时转染及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经过测序证实得到获得包含uPA基因的pCMV-HA2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细胞有蛋白表达.结论:克隆了人肝癌的uPA基因,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廖芝玲;罗殿中;林静;陈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颏短小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生理缺陷,患者颏部后缩,侧面观不符合Ricketts美学平面.颏短小畸形成形术主要有骨水平延长或加植骨颏成形术、硅胶体植入增大颏成形术等方法.植入硅胶假体隆颏手术是目前治疗下颏短小、后缩、畸形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常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该方式具有安全、出血少、伤口隐蔽、手术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张为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鼻腔解剖异常导致鼻塞、头痛、鼻出血、鼻涕倒流等症状,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如何能在改善鼻部症状的同时保持正常的鼻生理功能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的广泛开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鼻内镜技术在鼻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对125例有症状的鼻腔解剖异常患者施行鼻内镜下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弘;梁建平;李东云;陆秋天;刘蓓;李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测定贯叶金丝桃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λmax=490 nm.结果:5批贯叶金丝桃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0.169%、0.175%、0.179%、0.165%和0.171%.平均含量为(0.172±0.005)%,RSD为3.15%(n=5).结论:贯叶金丝桃中多糖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
作者:黎明;孔晓龙;蒋伟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因受翼外肌牵拉,折断的髁状突端多向前内方移位,常需手术复位固定.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狭小,常规手术复位与固定操作较困难,创伤较大,手术费时,术后反应重,综合治疗欠满意.笔者采用颌下切口加耳屏前微小切口进行坚强内固定,共治疗13例髁颈下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脑外伤常伴有脑水肿,有效地控制脑水肿,对预后有直接影响.因此,对脑水肿的治疗显得特别重要.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在使用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外伤所致的脑水肿等,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凌波;杨贞海;黄志强;邓元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临床类型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76例HBV慢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HBV 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G→A联合突变检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6组不同临床类型:①慢性乙型肝炎轻度;②慢性乙型肝炎中度;③慢性乙型肝炎重度;④肝炎肝硬化;⑤慢性重型肝炎;⑥原发性肝癌.并与HBV BCP变异的阳性或阴性进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BV BCP双变异在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8.0%、31.4%、34.2%、39.4%、60.0%和70.0%(rs=0.259,P=0.001).结论:HBV BCP变异与HBV慢性感染的由轻至重的临床类型呈正相关,随着病情的加重,BCP变异的阳性率亦随之增高.
作者:玉艳红;黄力毅;宣伟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以恰当的体外定向诱导和培养小鼠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DC)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健康C57BL/6j小鼠骨髓中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进而于含rmGM-CSF和rmIL-4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定向诱导和扩增,收集悬浮生长细胞后,予以流式细胞学检测其CD80、CD86和CD11c等表面分子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悬浮细胞的形态.结果:去除红细胞的骨髓细胞培养4 h后,10%左右细胞贴壁生长.加rmGM-CSF和rmIL-4培养,逐渐呈集落样悬浮生长,有树枝状突起.第6天时,细胞集落呈密集的葡萄串状,细胞体积增大,毛刺状或根须状突起更明显.流式细胞学显示:体外培养第7天的iDC的表面分子CD11c的表达率为75%~81%[(78.4±8.36)%],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率为32%~51%[(38.26±8.77)%],而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率为18%~53%[(27.5±8.30)%].扫描电镜见细胞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结论:联合使用rmGM-CSF和rmIL-4定向诱导培养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可大量扩增出iDC.
作者:周忠信;吕明德;殷晓煜;向邦德;黄洁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青少年学生1995~2005年10年间的营养变化趋势,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5、2000和2005年广西学生体质调研资料,根据《1985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城乡男女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1995~2005年的10年间,广西青少年学生的营养不良略有改善,主要表现在前5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共下降了2.4%,后5年则维持比较平稳状态,无明显改变,超重和肥胖合计的检出率持续上升,前5年上升了57.36%,后5年上升了22.76%.结论:广西青少年学生的营养状况呈两极分化趋势,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防治营养不良和肥胖并举,积极开展学生、家长、社会的全民营养教育.
作者:范纯;阮青;唐振柱;宁耀;郑安宁;覃志英;刘军;刘玄华;董柏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后牙残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目前对残冠的保存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无十分肯定的治疗手段[1].桩钉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残冠操作过程复杂,采用医护四手操作法可以使术者精神及体力上的疲劳减至小程度,使病人感觉更舒适.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医护四手操作,相关报道较少.我们在桩钉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残冠时采用四手操作法,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瑞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再灌注治疗前后瘦素的变化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为AMI提供简便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方法:AMI组30例,为AMI患者,溶栓前后(0、24 h)测定其血清瘦素,同时定时检查12导联(下壁AMI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ST段回落分析,计算回落百分比.患者划分为两组,A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B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血清瘦素变化和ST段回落之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对照组20例,为心电图正常值非亲缘关系者,与AMI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相匹配,测空腹血清瘦素,提供瘦素的基础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14.72±3.01)μg/L vs(3.24±1.12)μg/L](P<0.05);②AMI患者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后24 h ST段回落相关,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为(12.70±3.67)μg/L,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17.45±1005)μg/L(P<0.01);③AMI患者溶栓24 h后,A组与B组相比,瘦素下降百分比与24 h ST段回落相关(P<0.01).结论:瘦素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高瘦素血症预示溶栓疗效差,AMI治疗中瘦素降低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徐彤彤;戴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