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瘦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变化的关系探讨

徐彤彤;戴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瘦素, 心电图ST段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再灌注治疗前后瘦素的变化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为AMI提供简便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方法:AMI组30例,为AMI患者,溶栓前后(0、24 h)测定其血清瘦素,同时定时检查12导联(下壁AMI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ST段回落分析,计算回落百分比.患者划分为两组,A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B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血清瘦素变化和ST段回落之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对照组20例,为心电图正常值非亲缘关系者,与AMI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相匹配,测空腹血清瘦素,提供瘦素的基础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14.72±3.01)μg/L vs(3.24±1.12)μg/L](P<0.05);②AMI患者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后24 h ST段回落相关,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为(12.70±3.67)μg/L,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17.45±1005)μg/L(P<0.01);③AMI患者溶栓24 h后,A组与B组相比,瘦素下降百分比与24 h ST段回落相关(P<0.01).结论:瘦素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高瘦素血症预示溶栓疗效差,AMI治疗中瘦素降低提示预后较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Park术式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改良Park术式)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改良Park术式治疗的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获得随访36例,术后随访率为87.8%(36/41),中位随访时间4.2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8%),吻合口狭窄1例(2.8%),局部复发2例(5.6%),排便功能在术后12~24周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每日1~3次.术后5年的生存率72.2%(26/36).结论:改良Park术式既能保持良好的肛门排便控制功能,又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直肠癌保肛术式.

    作者:杨华伟;张传珉;刘剑仑;陈建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髁颈下骨折固定13例分析

    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因受翼外肌牵拉,折断的髁状突端多向前内方移位,常需手术复位固定.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狭小,常规手术复位与固定操作较困难,创伤较大,手术费时,术后反应重,综合治疗欠满意.笔者采用颌下切口加耳屏前微小切口进行坚强内固定,共治疗13例髁颈下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糖和电解质紊乱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糖和电解质紊乱的特点.方法:检测5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糖及血清钠、钾、钙水平,并以15例轻度感染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高血糖发生率(44.2%)高于对照组(13.3%)(P<0.05).在观察组,合并高血糖的新生儿低钠血症发生率(52.2%)较血糖正常患儿的发生率(23.1%)高(P<0.05),而这两组病儿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易于发生高血糖、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与高血糖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作者:钟修涛;黄庭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对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及漏诊对策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18例经手术证实的P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术前诊断为PAPVC合并房间隔缺损者3例,确诊率为16.7%,术前诊断为单纯房间隔缺损者15例,漏诊率83.3%.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PVC的诊断有较大帮助但易于漏诊.检查者应多部位、多切面及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以提高对PAPVC的诊断率.

    作者:张棣;龙伟吟;郭盛兰;李智贤;朱性威;吴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附2例报告)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错构性血管瘤,常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使视力下降.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巩膜外冷凝排出视网膜下液术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合并有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今;张九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桩钉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残冠四手操作法的护理配合

    后牙残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目前对残冠的保存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尚无十分肯定的治疗手段[1].桩钉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残冠操作过程复杂,采用医护四手操作法可以使术者精神及体力上的疲劳减至小程度,使病人感觉更舒适.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医护四手操作,相关报道较少.我们在桩钉结合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牙残冠时采用四手操作法,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瑞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46例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等下腰椎手术后症状体征残存或复发称为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文献报道[1]其发生率为6%~20%.我们收治了FBSS病人46例,其中保守治愈5例,再手术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朝阳;张祺;刘应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COX-1、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compound of Yinhuang micro-enema,YHCE)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COX-1)、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YHCE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发热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观察下丘脑中COX-1、COX-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YHCE能明显抑制发热大鼠的体温上升,且能抑制下丘脑中COX-2蛋白表达,而对下丘脑中COX-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YHCE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发热大鼠下丘脑中COX-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杨斌;刘华钢;阳洁;赖茂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3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类型的检测.结果:23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中检测出9种基因型12种组合,其中纯合子14例,双重杂合子19例,β-地中海贫血复合HbE 1例.结论:3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类型与广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的情况相符.β-地中海贫血遗传机制及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基因检测技术的运用对于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容容;赖永榕;林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广西何首乌GXHSWAQⅠ在鼻咽癌细胞放射增敏过程中对基因HIF-1α的影响

    目的:探讨广西何首乌中蒽醌类化合物GXHSWAQⅠ,在鼻咽癌CNE-1细胞的放射增敏过程中对乏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确定GXHSWAQⅠ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体外增敏剂量和放射增敏比,HE染色观察GXHSWAQⅠ放射增敏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XHSWAQⅠ作用前后,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无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浓度的GXHSWAQⅠ低浓度(3.90 mg/L)和高浓度(7.80 mg/L)组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3和1.58,放射和联合用药的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同时下调基因HIF-1α的表达.结论:GXHSWAQⅠ对鼻咽癌CNE-1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与下调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有关.

    作者:罗艳;侯华新;黎丹戎;曲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光动力疗法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体外杀伤作用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处理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OD492值,并绘制MDA-MB-231 PDT后的生长曲线,用光镜、电镜观察PDT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HpD浓度为0.5 mg/L时基本无杀伤作用;在相同的激光照射剂量下,2 mg/L HpD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再增大HpD浓度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加不明显;在相同的HpD浓度下,激光剂量为5 J/cm2时OD492值降低达平台.光镜、电镜下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明确的杀伤效应,HpD浓度2 mg/L、激光剂量5 J/cm2是本实验PDT的佳作用参数.

    作者:蔡君;刘剑仑;叶青青;周忠晓;黄卓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妇科术后镇痛98例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已有较长的历史[1],术后镇痛使用吗啡剂量大小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1.5~2 mg/次效果较好[2],且副反应也较少.但在什么时间注药镇痛效果较好的研究不多.1993~1998年我们观察了不同时间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共9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COC1/DDP细胞的增敏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用顺铂、单用姜黄素、顺铂与姜黄素合用作用于COC1/DDP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单用顺铂及顺铂与姜黄素合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Survivin的表达.结果:姜黄素浓度在15~35 μmol/L以内时以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COC1/DDP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顺铂的浓度在1.25~5 mg/L时加入20 μmol/L姜黄素后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P<0.05),尤以2.5 mg/L顺铂和20 μ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时,耐药细胞生存率下降明显;COC1/DDP中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及单用姜黄素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单独用顺铂相比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COC1/DDP增殖,并能增强该细胞系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英焕春;吕靖;张淑兰;戴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难治性轻系膜增生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治疗难治性轻系膜增生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MP冲击治疗前后24例患者尿量、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缓解率.结果:4周内完全缓解率84.7%,部分缓解率8.3%,无效4.3%,总有效率95.7%.治疗前一周及治疗后第4周尿量、24 hUP、ALB、Cr及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冲击治疗难治性轻系膜增生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明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爆破模式超声乳化行双路微切口白内障吸除术

    目前,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术方式,而双路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近年来自内障手术的一种新技术.我们采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行双路微切口白内障吸除术4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林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加固颈椎前路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在骨质疏松时对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强化作用.方法:4具新鲜老年男性尸体C4~C6共12个椎体,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个.在椎体前方中线两侧8 mm处向中线倾斜5°攻丝锥导孔,钻出钉道备用,不穿透椎体后方骨皮质.A组: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在材料实验机上行轴向拔出鲻实验,拔出速率为5 mm/min.螺钉拔出后用CPC修复钉道作为修复组,另一侧以CPC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37℃下放置24 h后再行轴向拔出试验.B组: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另一侧以CPC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行周期抗屈实验.周期抗屈实验后测定其大抗剪切力.结果:对照组拔出力(106+47)N,修复组(154±67)N,强化组(191±79)N,修复组、强化组的拔出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在相同载荷下产生的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抗剪切力为(87±39)N,强化组为(149±63)N,强化组的大抗剪切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能显著提高疏松骨质中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及抗剪切能力,提示CPC有利于加固颈椎前路螺钉,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进行牢固内固定.

    作者:陈跃平;朱勇;黄有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供体B6小鼠(H-2b)骨髓细胞,注入受体BALB/C(H-2d)小鼠胸腺内,48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2周后移植供体小鼠(H-2b)和无关供体C3H(H-2k)小鼠皮肤.共设空白对照组、CP对照组、BM对照组、实验组、第三方供体组5个组.观察皮肤存活时间;皮肤移植2周后对受体小鼠作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脾细胞增值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耐受状态的检测.结果:受体小鼠获得了对供体小鼠的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ST)为(22.00±2.51)d,对照组MST为(8.75±1.04)d,耐受的受体小鼠对第三供体C3H小鼠的移植皮肤仍正常排斥,MST为(10.25±1.91)d.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证明耐受的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脾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而仍保持对第三方供体C3H小鼠的免疫反应.耐受的受体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增殖反应在正常范围.结论:使用胸腺内注射供体异基因骨髓细胞,结合腹腔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可在成年动物诱导出对供体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观察免疫耐受状态的可靠动物模型.

    作者:胡进;赵劲民;杨志;苏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瘦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变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再灌注治疗前后瘦素的变化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为AMI提供简便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方法:AMI组30例,为AMI患者,溶栓前后(0、24 h)测定其血清瘦素,同时定时检查12导联(下壁AMI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ST段回落分析,计算回落百分比.患者划分为两组,A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B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血清瘦素变化和ST段回落之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对照组20例,为心电图正常值非亲缘关系者,与AMI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相匹配,测空腹血清瘦素,提供瘦素的基础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14.72±3.01)μg/L vs(3.24±1.12)μg/L](P<0.05);②AMI患者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后24 h ST段回落相关,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为(12.70±3.67)μg/L,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17.45±1005)μg/L(P<0.01);③AMI患者溶栓24 h后,A组与B组相比,瘦素下降百分比与24 h ST段回落相关(P<0.01).结论:瘦素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高瘦素血症预示溶栓疗效差,AMI治疗中瘦素降低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徐彤彤;戴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监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临床应用进展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理想的治疗方法,肾移植术后可能会因一些术后并发症导致肾功能丧失,其中急性排异反应(Acute Rejection,简称AR)是肾移植手术后较常见的内科并发症,也是造成肾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对其进行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超声检查已成为了肾移植术后的重要检查手段,现对超声诊断移植肾AR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曦曦;何云;李智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为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的首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甲状腺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基因片段的诊断及相关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生物学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研究及临床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将日渐成为一项有前景的诊疗选择.为此,对于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介绍.

    作者:钟宇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