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围手术期疗效比较的研究

黄顺荣;王卫星;徐胜;麦威;秦千子;冯泽荣;牙韩清;朱州;毕连臣;张贵年;钟晓刚;余俊英;韦斌

关键词: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胃癌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围手术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7月至2006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施行腹腔镜辅助下及同期开腹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各2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平均失血量(181.4±137.3)ml和(270.5±14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开始流质进食时间腹腔镜组分别(2.4±0.5)d、(3.7±0.6)d、(4.7±0.6)d,开腹组分别(2.9±0.5)d、(4.1±0.6)d、(5.1±0.6)d,腹腔镜组较开腹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早(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和36.4%(P>0.05).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12.4±2.8)d,开腹组(15.7±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与开腹胃癌全胃切除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752例首发临床表现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本文回顾分析了752例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试图探讨SLE早期表现的特征,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SLE的认识.

    作者:成先桂;梁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酚妥拉明加阿拉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喘憋及呼吸困难,常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合并症而危及生命,对本病的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们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52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酚妥拉明加阿拉明静滴,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素芬;陈红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霉菌感染归因评析及护理

    随着肺部感染发病人数的增多,肺霉菌感染也显著增加.本文收集了2000年以来收治的肺霉菌感染病例23例,分析其发生肺霉菌感染的归因,旨在探讨其诱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提供护理依据.

    作者:邓家莲;莫莉;农美华;曾国艳;韦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调查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的一般情况、头盔佩戴率,违章、违规等情况,了解南宁市摩托车驾驶员安全意识行为现状,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交通事故提供正确的对策.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辖区内一、二、三级道路上,以250 m为一个单位划分为305个单位,进行编号,按简单随机方法抽取35个调查地点,每一个调查地点配以简单随机选择的星期及时间段,每1 h为一个抽样单位对调查点的摩托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83位驾驶员,有364位驾驶员每次都佩戴头盔,佩戴率为95.04%;有119人曾酒后驾驶,占31.07%,有136人曾超速行驶,占35.51%;有190人曾闯过红灯,占49.61%;有89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占23.24%.结论:摩托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较淡薄,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驾驶员的交通意识.

    作者:陈世艺;陈海滨;阮晓冰;黄东;王剑;杨莉;郑艳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加固颈椎前路螺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注射式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在骨质疏松时对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强化作用.方法:4具新鲜老年男性尸体C4~C6共12个椎体,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个.在椎体前方中线两侧8 mm处向中线倾斜5°攻丝锥导孔,钻出钉道备用,不穿透椎体后方骨皮质.A组: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在材料实验机上行轴向拔出鲻实验,拔出速率为5 mm/min.螺钉拔出后用CPC修复钉道作为修复组,另一侧以CPC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37℃下放置24 h后再行轴向拔出试验.B组:取椎体一侧置入螺钉作为对照组,另一侧以CPC填充后置入螺钉作为强化组行周期抗屈实验.周期抗屈实验后测定其大抗剪切力.结果:对照组拔出力(106+47)N,修复组(154±67)N,强化组(191±79)N,修复组、强化组的拔出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在相同载荷下产生的位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抗剪切力为(87±39)N,强化组为(149±63)N,强化组的大抗剪切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能显著提高疏松骨质中颈椎前路单皮质骨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及抗剪切能力,提示CPC有利于加固颈椎前路螺钉,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进行牢固内固定.

    作者:陈跃平;朱勇;黄有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青年脑梗死与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青年与中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150例青年脑梗死和1 17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病因方面,中老年组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青年组以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因素常见.青年及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预后、转归不完全相同.两组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结论:青年脑梗死的临床预后较中老年好.两组病因不完全一致.两组病人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偏低.

    作者:韦云飞;刘建荣;赵伟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程陪伴分娩对产程的影响(附336例分折)

    全程陪伴分娩是指当临产的孕妇出现规律宫缩后,由产科专门安排一名有助产经验的助产师(士)进行陪伴,根据产程的进展,对孕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并参与助产接生,直至产后2 h.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336例产妇进行全程陪伴分娩服务,经临床观察,开展全程陪伴分娩服务项目,能减轻产妇孤独、恐惧和紧张情绪,并使产程明显缩短,产后出血减少、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倩;黎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影像在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系损害中的价值

    由于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为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系损害的关系,我们对3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80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胆系统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桂芳;易珊琳;陈瑞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并不少见,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有极高病死率及致残率;我院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救治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桂彪;陈家康;黄河清;文超勇;陆建吾;李学东;郑捷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12例口腔前庭入路隆颏护理配合

    颏短小畸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生理缺陷,患者颏部后缩,侧面观不符合Ricketts美学平面.颏短小畸形成形术主要有骨水平延长或加植骨颏成形术、硅胶体植入增大颏成形术等方法.植入硅胶假体隆颏手术是目前治疗下颏短小、后缩、畸形的常用方法之一,手术常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该方式具有安全、出血少、伤口隐蔽、手术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张为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住院儿童药疹38例临床分析

    药疹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新药种类越来越多,使儿童药疹发生率日渐升高.为探讨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我们对38例住院儿童药疹进行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平;林有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放松,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但围产儿死亡率并未明显下降,而产妇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反复剖宫产率增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一个原因.首次剖宫产后经阴道分娩(VBAC)已成为妇产科学界试图降低剖宫产率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院近5年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问题.

    作者:蒙俊;莫可良;陈江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及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3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类型的检测.结果:23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中检测出9种基因型12种组合,其中纯合子14例,双重杂合子19例,β-地中海贫血复合HbE 1例.结论:3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类型与广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的情况相符.β-地中海贫血遗传机制及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基因检测技术的运用对于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容容;赖永榕;林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管理的研究

    目的:评价糖尿病教育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完善和推广应用糖尿病特异性量表(DSQL)打下基础.方法:采用DSQL对2 0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空腹及餐后2 hC肽,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GhbA1c、血脂各项(TG、Tch、ApoA1、ApoB、HDL-c、LDL-c).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生理、心理/精神、治疗、社会多种因素有关.结论:全面开展糖尿病双向教育,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雍军光;阮萍;廖志红;阎黎;陈运香;莫凤鹃;邓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髁颈下骨折固定13例分析

    下颌骨髁颈下骨折,因受翼外肌牵拉,折断的髁状突端多向前内方移位,常需手术复位固定.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狭小,常规手术复位与固定操作较困难,创伤较大,手术费时,术后反应重,综合治疗欠满意.笔者采用颌下切口加耳屏前微小切口进行坚强内固定,共治疗13例髁颈下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瘦素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变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再灌注治疗前后瘦素的变化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为AMI提供简便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方法:AMI组30例,为AMI患者,溶栓前后(0、24 h)测定其血清瘦素,同时定时检查12导联(下壁AMI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ST段回落分析,计算回落百分比.患者划分为两组,A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B组为ST回落<50%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血清瘦素变化和ST段回落之关系分别进行探讨.对照组20例,为心电图正常值非亲缘关系者,与AMI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相匹配,测空腹血清瘦素,提供瘦素的基础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瘦素水平升高[(14.72±3.01)μg/L vs(3.24±1.12)μg/L](P<0.05);②AMI患者溶栓前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溶栓后24 h ST段回落相关,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为(12.70±3.67)μg/L,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17.45±1005)μg/L(P<0.01);③AMI患者溶栓24 h后,A组与B组相比,瘦素下降百分比与24 h ST段回落相关(P<0.01).结论:瘦素参与了AMI心肌损伤过程,高瘦素血症预示溶栓疗效差,AMI治疗中瘦素降低提示预后较好.

    作者:徐彤彤;戴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扁桃体切除术中创面缝合处理对创面恢复的影响

    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后创面缝合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正光;李冠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附2例报告)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错构性血管瘤,常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使视力下降.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巩膜外冷凝排出视网膜下液术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合并有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学今;张九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供体B6小鼠(H-2b)骨髓细胞,注入受体BALB/C(H-2d)小鼠胸腺内,48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2周后移植供体小鼠(H-2b)和无关供体C3H(H-2k)小鼠皮肤.共设空白对照组、CP对照组、BM对照组、实验组、第三方供体组5个组.观察皮肤存活时间;皮肤移植2周后对受体小鼠作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脾细胞增值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耐受状态的检测.结果:受体小鼠获得了对供体小鼠的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ST)为(22.00±2.51)d,对照组MST为(8.75±1.04)d,耐受的受体小鼠对第三供体C3H小鼠的移植皮肤仍正常排斥,MST为(10.25±1.91)d.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证明耐受的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脾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而仍保持对第三方供体C3H小鼠的免疫反应.耐受的受体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增殖反应在正常范围.结论:使用胸腺内注射供体异基因骨髓细胞,结合腹腔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可在成年动物诱导出对供体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观察免疫耐受状态的可靠动物模型.

    作者:胡进;赵劲民;杨志;苏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胰岛素瘤21例诊治分析

    胰岛素瘤也称胰岛β细胞瘤,是由胰岛β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瘤.胰岛素瘤主要是合成和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由于部分症状酷似精神和神经疾患,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病、癫(癎)等.我院1977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胰岛素瘤21例,现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桂小龙;陆云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