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王兰英;孟凡莲;尹广利;马忠金;屈会云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中医药治疗, 治疗进展
摘要: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中国传统医药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具有独到的优势.现就近年来对VD的中医药治疗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以及实验研究新进展简介如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NSS得分分别为(47.2±12.6)分和(46.9±13.1)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得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0%(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丸加蜂蜜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丸加蜂蜜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方法:80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行口服补中益气丸加蜂蜜治疗,对照组40例,只口服蜂蜜.结果:补中益气丸加蜂蜜治疗老年便秘患者总有效率87.5%,只口服蜂蜜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结论:补中益气丸加蜂蜜对老年便秘患者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胡凤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抗凝的同时配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大腿周径差(5.83±0.52)cm,溶栓前小腿周径差(4.90±1.27)cm;溶栓后大腿周径差(2.66±0.82)cm,溶栓后小腿周径差(1.90±0.53)cm.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8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1±1.3)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丹丹;何月;赵铁柱;沈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进基础护理质量在呼吸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呼吸科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2013年3月至6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CQI小组,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基础护理的质量标准,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依据PDCA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再次评估.结果:2013年7月至9月,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再次评估,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由92.5%上升至96.5%,患者满意度由95%上升到97.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基础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聂取;张丽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把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简称常规组)和综合护理组(简称干预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提早患者下床活动和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朱秋红;黄丽;刘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围手术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的9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组45例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患者围手术积极治疗和规范性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以及针对性心理疏导,术后健康教育和精心护理,能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保障手术成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WHO QOL-BREF量表,对93名60岁以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经t检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在各个领域分别受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用药状况、家庭摩擦、行动能力、经济状况、休闲娱乐8个因素的影响.结论:想要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冯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状况调查与护理

    目的:了解新入院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采取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中所收集的女性精神障碍患者饮食、呼吸道感染症状等,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女性精神障碍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5.5%,其中少食或拒食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6%,而饮食正常者为5%,两者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x2=16.835,P=0.000).结论:少食或拒食是呼吸道感染发生的诱发因素,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做好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有益于改善或预防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状况.

    作者:王福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慢性便秘合理用药的文献综述

    目的:对老年慢性便秘合理用药探讨.方法:对治疗慢性便秘的通便药物就其药效学和安全性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的通便剂作用可能是软化粪便、造成水泻或促进肠道动力刺激排便.每种类型的药物都有其优点及不良反应.结论:对任何便秘的患者,不应过于依赖导泻剂,而应从调节饮食着手,必须使用泻药时,应根据个体化选择药物使用.

    作者:李霜;钟秀宏;王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神科护士不同学历和职称压力状况调查研究与对策

    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来源和程度,对精神科护士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压力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以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护士100人作为样本,用中国护士压力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00个样本工作压力总平均值为(79.08±21.1),其中在学历方面中专学历压力平均值为(62.4±13.32),大专为(68.16±14.8),本科方面为(80.67±17.12),职称方面初级压力方面平均值为(72.49±17.3),中级为(86.93±11.92),两者对比分析总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加上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使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重,尤其表现在高学历、高职称护士方面.如不能有效缓解压力,不仅影响其心身健康,也易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这种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维护其心理健康,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给予护士更多地理解和支持.

    作者:欧阳少维;朴轶峰;向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头痛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头痛和睡眠障碍在普通人群中是很常见的,并且经常存在于同一个患者中.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CH)是新国际头痛分类中与睡眠关系密切的原发性头痛.而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被认为是与头痛关系密切的睡眠障碍类型.尽管头痛和睡眠之间的关系被认识由来已久,但是这种关系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近来,在原发性头痛患者中所做的生化和功能成像研究提出了中枢神经内分泌递质在头痛发作中的作用,同时这些神经内分泌递质在正常的睡眠结构调整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有病理生理学证据显示下丘脑参与了几种原发性头痛病因,此外几种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CH是受睡眠时相影响的,下丘脑尤其是视交叉上核可能在头痛患者的睡眠障碍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了一个简短的综述.

    作者:赵世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豆状核变性21例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患者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肝型患者11例、神经型患者3例、混合型患者7例;K-F环阳性患者19例,占90.48%,有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均阳性;血清铜、血浆铜蓝蛋白降低患者分别占80.95%和85.71%;尿铜增加患者占85.71%;误诊患者13例,误诊率61.90%.多数误诊为慢性肝病及神经系统疾病,1例患者误诊为肾炎.结论:本病误诊率高,不明原因慢性肝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肾脏疾病通过K-F环检查、血铜、血浆铜蓝蛋白和尿铜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淑媛;袁娟;张帮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辽宁省精神卫生机构床位和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机构床位和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为制定精神卫生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辽宁省精神卫生机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辽宁省共有精神卫生机构84个,其中,市级及以上25个(29.8%),区县级及以下59个(70.2%).总病床数19 918张,床位密度为4.7张/万人,其中,市级及以上11 941张(60.0%),区县级及以下7 977张(40.0%).精神卫生服务人员8 615人,其中,精神科医生1 509人,3.6名/10万人,护士3 451人,8.1名/10万人.市级及以上精神科医生994人(65.9%),区县级及以下515人(34.1%).市级及以上精神科护士2 535人(73.5%),区县级及以下916人(26.5%).结论:辽宁省精神科床位和精神卫生服务人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仅能满足低配置需要,并且资源区域差异明显,布局不合理,大部分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和市级以上区域,政府应该重点加强区县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

    作者:王明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例

    1 病史和治疗经过患者陈某,男性,32岁.缓起凭空闻人语、疑人害、孤僻、懒散5年.患者于2008年春节后无明显诱因凭空听见很多声音侮辱自己,让自己去死;无故认为有恐怖分子监控自己,要害他性命,常自觉有尖刀刺入心脏;认为父母在饭菜、水中投毒要谋害自己,故不在家进餐,回家后门窗紧闭,逐渐变得孤僻懒散,不与人交往.

    作者:何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调节性T细胞与肝细胞癌免疫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第五高、致死率第四高的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近年来,Tregs(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免疫调节的T细胞亚群,其在肿瘤免疫方面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本综述旨在阐述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免疫的关系.

    作者:林马明;丁兆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分析研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联合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单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安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急性肾损伤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引发急性肾损伤病因及早期防治.方法:2012年1-12月住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住院后即化验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肌酸磷酸激酶、血钾、钙、磷及尿量,并监测48min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根据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48min内血肌酐上升≥26.5μmol/L或在原血肌酐值基础上增长≥50%和(或)尿量﹤0.5ml/(kg·h)达6h以上.结果: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10例,发病率10%,血清光抑素升高者23例,发病率46%,且急性肾损伤发病率与发病持续时间、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程度、年龄和既往健康状况相关.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较高,血清光抑素C可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早期进行防治可避免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亦可提高急性肾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孙晓梅;李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武警某机动部队战士指长比、指长/身高与体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武警部队战士指长比、指长/身高与体能的关系,旨在为军队科学训练和人才选拔提供理论依据,并补充人类学数据资料.方法:对武警某机动部队318名战士测量身高、左右手食指、中指、环指、小指4个手指长度和体能成绩.统计分析各指长比、指长/身高与体能的相关性.结果:左右手的指长比、指长/身高与体能多项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指长比、指长/身高与体能多项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为军队体质人类学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作者:宋国林;周玉来;李刚;王小平;付文革;朱守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剂型的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的帕利哌酮(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片剂)对精神分裂症远期痊愈率、缓解率、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60例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3~12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组(长效针剂组)和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口服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独立且经严格培训的量表评定人员评估两组分组前(0月基线)及分组后3、6、9、12月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PSP)量表、用药满意度问卷(MSQ)以评定疗效、安全性、社会功能和用药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的痊愈率、缓解率、停药率、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至研究终点,长效针剂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3.7%、缓解率为61.0%,均高于口服组14.3%和54.8%(P<0.05);PANSS和PSP评分长效针剂组改善均优于口服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都是安全和可耐受的 (P>0.05);MSQ问卷显示长效针剂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口服组(P<0.05).长效针剂组l例发生停药、1例复发、无再住院病例,口服组8例不同程度停药、5例复发和1例再住院(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率和缓解率,降低治疗停药率、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

    作者:蒋健昌;李晓玲;汤超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洼田俊夫饮水测试评定法对两组患者分别于第1周、第2周、第3周进行评定.结果:三周后,康复组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超早期冰棒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光霞;张向辉;姜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