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救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现状观察

顾卫强;李丽君;杨永健;李加素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救助, 复发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中救助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现状.方法:随机选择并回顾性分析由所在地公安、民政等部门救助,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救助前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ANSS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患者脱离治疗6个月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常规用药、有经济来源、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而男性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必须在保障患者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后期连续治疗的依从率,降低复发率.同时对此类患者的教育和监管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应引起注重.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积极心理品质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品质与护理工作满意度状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对9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总均分为(2.85±0.46)分,节制维度均分得分高,为(3.76±0.59)分,超越维度均分得分低,为(2.13±0.41)分;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总分为(2.82±0.40)分,与同事关系维度均分得分高,为(3.70±1.04)分,福利待遇维度得分低,为(2.28±1.06)分.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心理品质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临床护士积极心理品质与护理工作满意状况不容乐观,提升护士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认知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44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选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作者:李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中四联疗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就四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以192例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取四联疗法对患者进行为期14d的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在112例胃溃疡患者中,有96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无效,临床治愈率为85.7%.在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有72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好转,0例患者无效,临床治愈率为90%.在不良反应方面,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呕吐和恶心症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除,未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四联疗法对于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的满意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郑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病专科医院全程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

    <中国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对规范我国精神卫生工作进行了法律规定.本文在总结临床实践工作和相关心理健康干预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精神病专科医院全程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赵强;武克文;吴建杰;马登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与常规方案护理(对照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病程,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闫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观察及治疗心得.方法:收集48例符合CCMD-3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使用自编调查表对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依次为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及思维障碍等,对联合用药疗效显著.结论: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多以兴奋、紊乱、幻视及被害妄想为主要临床相,予以中、小剂量抗焦虑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使用止痛剂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霞;付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氟伏沙明合并喹硫平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用氟伏沙明合并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喹硫平治疗,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量表(Y-BOC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Y-BOCS评分2、4、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Y-BOCS评分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喹硫平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伏沙明联合喹硫平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喹硫平治疗,且降低喹硫平使用剂量,安全性高.

    作者:冯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8例,随即分为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宪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铁岭地区616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铁岭地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现状,为社区管理和救治救助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将系统中铁岭地区患者数据信息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到2013年10月31日,铁岭地区共确诊并录入重性精神病患者6 165例,实际社区管理患者3 341例,管理率54.19%.6 165例患者中患病率多的对象分别为:精神分裂症占85.13%,年龄18(含)~44岁(44.01%),小学文化占40.31%,已婚占53.22%,职业是农民占76.16%,贫困占86.83%.3 341例中服药者1 857例,治疗率58.03%.结论:铁岭地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文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管理率和治疗率比较低,容易引起自身社会功能衰退和发生肇事、肇祸事件,应提高认识,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作者:王明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碳酸锂联合治疗组(研究组)和碳酸锂单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期均为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比分析治疗2周、4周及8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基线期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后研究组较对照组HAMD-17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末和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障碍较单用碳酸锂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当.

    作者:张治华;邓雪峰;李建平;张俊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童年瓦解性障碍的护理干预

    童年瓦解性障碍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过去称为婴儿痴呆(Heller综合征[1]).这种患儿一般在三、四岁以前发育正常(与孤独症不同),然后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原来获得的能力(如言语能力),很快消失(例如在一年之内消失).有些患儿在起病初期可出现明显的焦虑、烦躁症状,然后出现能力消失,其智力可很快降至中重度精神发育迟缓者水平,许多患儿夭折,能长大者也需生活照顾.男女比例为4:1左右.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科2012年收治1例童年瓦解性障碍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急性脑梗死临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内科急重病症,是一种在脑部病变损害中有着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是破坏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一大杀手.故而,广大国内外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把其定为重点攻关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多年来医学各个领域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所取得的进展做一探析研究,期望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有所帮助.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试验组单纯原发性翼状胬肉150例166眼行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单纯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36例146眼行传统去除Tenon's囊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结膜充血时间、角膜上皮生长时间、BUT(泪膜破裂时间)、SIt(泪液分泌试验)、复发率,问卷调查了解术后疼痛等主观不适.结果:A组手术时间(25.43±3.18)min,较B组(33.87±3.74)min明显缩短.两组BUT、SIt结果分析均显示,A组术后泪膜功能恢复较快.术后1个月A组结膜充血16例(10.7%),B组24例(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A组主观不适评分(0.21±0.36)分,B组(0.38±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和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保留Tenon's囊的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率方面与传统术式并无显著差异,但改良术式能显著缩短手术持续时间、缩短泪膜功能恢复时间,且术后结膜充血时间更短,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周期明显缩短,大大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应用中具备显著优势.

    作者:万灵;王蓉;童渝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8例老年痴呆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疗程为6周,采用简明智能状态检查(MMSE)、老年痴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治疗中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对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疗效可靠,有效率87.2%,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席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并行相应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7.33%,对照组为25.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重度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36.8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观察组轻度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医院感染检测时临床微生物学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感染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专科医院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工作压力源状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精神专科医院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对比分析做出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流浪救治病区护士和普通精神病区护士各50人作为样本,进行自设问卷、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问卷调查.结果:100个样本工作压力总均值(79.08±21.1).其中流浪救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均分(85.8±23.4),普通病区护士工作压力均分(72.3±16.1),流浪救治病区护士工作压力明显高过普通精神病区护士,对比两者压力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均值偏高,属于较强范围.建议从管理者角度和护士自身角度着手,双方共同努力扭转这一局面,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向莉;欧阳少维;朱艳玲;汤少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病患者目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住院的556例精神病患者(男性330例女性226例)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①单用一种精神药物者27.8%,联用两种精神药物者63.1%,而联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精神药物者0.9%.②有6.02%的住院患者单用氯氮平,而单用氯丙嗪者17.87%.③重大剂量用药者0%.结论:本调查提示目前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表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增多及临床医生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使用的提高.

    作者:马拉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山核桃树皮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山核桃树皮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中26例晚期消化道肿瘤使用山核桃树皮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统计评估并观察副反应,探讨预防及治疗副反应的方法.结果:26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6例.严重并发症2例,分别是上消化道出血和上消化道穿孔各一例.结论:山核桃树皮在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中疗效是肯定的,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严密观察,可以明显减少其不良反应.

    作者:房立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展

    一站式复合(one-stop hybrid)技术是外科、内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各个学科之间的完美结合,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融合.一站式复合技术充分结合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优点,以患者为中心,达到创伤、痛苦小化,疗效大化.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已经成功用于复杂冠心病的治疗并显示出特有的优势.本文总结一站式复合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作者:贺锐;张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