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龚海英;唐志浩
目的:探讨MRI在跟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跟腱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7例为跟腱完全断裂,MRI表现为跟腱广泛增粗、跟腱内见片状不均匀高信号,跟腱连续性中断;6例为不完全断裂,MRI表现为跟腱增粗,跟腱内见局限性片状、条形高信号,并可见部分连续的腱束影.可合并有出血、水肿及跟骨挫伤等.结论:MRI术前诊断跟腱损伤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
作者:李荣富;陆力坚;王大健;裴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骶管阻滞麻醉适合肛门、直肠和会阴手术.但由于大约20%正常人的骶管出现解剖学异常,骶裂孔畸形或闭锁者约占10%,所以骶裂孔穿刺失败率较高[1].
作者:李锋;张学刚;朱蔚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方法:收集整理2001~2005年我院肾内科住院LN病人187例,所有病人在B超下行肾活检,并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结果:187例病人中Ⅳ型LN多,占46.5%;其次为Ⅱ型,占19.8%;I型和Ⅵ型相对少见.隐匿性肾炎以Ⅰ型和Ⅱ型多见(P<0.05),肾炎综合征以Ⅱ和Ⅲ型多见(P<0.05),肾病综合征以Ⅳ和Ⅴ型多见(P<0.05);Ⅳ型LN的AI及SLEDAI评分均高于其他病理.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但二者之间不平衡,临床工作要综合病人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分析.
作者:黎伟;廖蕴华;杨桢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早在7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提出了一类特殊类型的溃疡病--梗阻性十二指肠溃疡,它发生于十二指肠,使十二指肠球部或幽门管发生狭窄、变形(即胃出口的梗阻),并就病理生理、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了阐述[1].
作者:张效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中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的杯上样法和溶涨上样法对2D图谱的影响.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和垂直SDS-PAGE为第二向,对上样方法及等电聚焦电泳程序及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和条件优化.结果:在总电压时间积较短的情况下,运用杯上样法可以得到满意的图谱,而运用溶涨上样法却要在总电压时间积较长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较好的图谱.结论:杯上样法和溶涨上样法均可得到满意的图谱,但杯上样法所需的总电压时间积比溶涨上样法要短.
作者:林文珍;张荣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聚丙烯酰胺注射隆乳在我国整形美容外科上的应用已有近10年时间.因为其存在有较多的并发症[1~3]及是否会产生神经毒性或肾毒性及在人体内降解的争议问题[4~6],一直来都是整形美容界大的争执焦点之一.
作者:黎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观察脐带异常在胎心监护中的表现,指导分娩,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我们回顾分析了452例脐带异常的胎心监护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连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后颅窝骨瓣开颅术较传统咬骨窗开颅术是一次观念和技术的革新,可有效地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和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国外颅后窝骨瓣开颅术已广泛开展应用.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我科对22例桥小脑角区病变行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全;谭源福;肖绍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对骨肉瘤细胞中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 CATL)表达的调控,及其对MG-63细胞体外侵袭特性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IFN-γ防治肿瘤转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IFN-γ对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CATL表达进行诱导调节,并利用RT-PCR方法对其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半定量检测.Boydern小室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的差异.结果:IFN-γ对骨肉瘤细胞中CATL的表达有显著的诱导降低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表达逐渐下降.同时可以使MG-63细胞的体外侵袭力下降.结论:IFN-γ可抑制骨肉瘤细胞中CATL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的侵袭转移潜能.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李世德;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PAO1野生型及其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相关的LasI 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QS系统的LasI RhlI基因在P.a生物被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P.a菌株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经大鼠支气管,建立人工生物被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结果:感染2周后,PAO1野生型组的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指标均显著重于LasI RhlI基因缺陷组(P<0.001);PA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明显高于PAO1 LasI RhlI基因缺陷型组(P<0.005).结论:PAO1野生型组引起的肺部感染明显较PAO1 LasI RhlI基因缺陷组的严重,QS系统的LasI RhlI基因在P.a肺部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孔晋亮;刘晓岚;邹小英;陈一强;宋志军;王恒壮;王立赞;陈海荣;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糖代谢情况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探讨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NGT)、糖耐量减低组(IGT)和新发2型糖尿病组(DM)共90例观察对象的空腹血清hs-CRP、IL-6、IL-1β和胰岛素(FINS)、血糖(FBS)浓度及血脂全套;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hs-CRP浓度DM组显著高于IGT组和NGT组,IGT组亦明显高于NGT组(P<0.05);IL-6、IL-1β浓度DM组显著高于IGT组和NGT组(P<0.05),IGT组亦较NGT组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炎症因子与HOMA-IR明显相关,其中hs-CRP与HOMA-IR的相关性强.结论:炎症因子可能是预测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hs-CRP可作为胰岛素抵抗的可信赖标记物.
作者:邹军;肖常青;潘海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活动的增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德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38例70~84岁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高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情况,给予镇静、供氧营养心肌、扩冠和降压等治疗,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部病例在静吸复合全麻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成功的关键在于麻醉前镇静和供氧要充分,降低心肌耗氧,术中力求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使得氧供需保持平衡;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作者:叶凤青;毛志福;林辉;胡彦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与超滤模式结合对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6例经常出现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交叉进行可调钠+超滤模式透析(PHD),低温+可调钠+超滤模式透析(LPHD),与常规透析(CHD)进行自身对照,并观测透析前、后电解质,毒素的变化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3种透析方案对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及毒素的清除无明显差异,PHD、LPHD均能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LPHD较PHD更能显著降低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PHD、LPHD能使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下降,LPHD优于PHD,3种透析方案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和毒素的清除无明显差异.
作者:蒙兰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阻滞β1和β2受体,并能阻滞α1受体,是一种长效降压药.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卡维地洛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等多种高危因素的病人有着很好疗效和安全性[1].
作者:陈胤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位置发生微小改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因受损部位和所累及的组织不同而不同,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胸背部疼痛、酸胀不适和胸闷伴呼吸不畅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胁部疼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推拿疗法对本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永;雷龙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众多研究已经证实,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可逆的[1],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能诱导其功能部分恢复[2].但是,CSII由于操作复杂、需住院观察,费用高,初诊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大多不易接受.
作者:杨华;龚海英;唐志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眼睑痉挛(blepharospasm,BS)是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疾病中常见的症候群,既往治疗如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干无水酒精及酚阻滞、射频热凝等方法因副作用较大或效果不佳,不利于常规治疗.
作者:罗曙光;王进;程道宾;黄秀娟;凌云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手术并发症也相应增多,这与剖宫产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掌握等有关,特别是进入第二产程后再转为剖宫产,其并发症更多.本文对近4年来在我院行第二产程剖宫产117例与同期非第二产程头位剖宫产12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韦燕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麻疹散发病例及小范围爆发流行时有发生.现将2006年6~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28例儿童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瑞红;陈志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