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生
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下称急性肾衰)病情急,症状重且复杂[1].我院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40例,经及时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考察舒血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的可行性并进行研究.方法:参考<中国药典>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舒血宁注射液3倍稀释液可用灵敏度0.5 EU/ml鲎试剂做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对舒血宁进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作者:张靖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67岁.因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1.5 h急诊入院.体检:BP 10.9/8.0 kPa,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双肺无异常,心界不大,HR 40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低钝,无杂音.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ST段改变(V1~V3ST段弓背向上抬高0.8~1.0 mV).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予多巴胺静脉滴注,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术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造影发现左冠脉前降支轻度狭窄,血流TIMI I级;右冠脉第2段完全闭塞.予尿激酶50万U行冠状动脉内溶栓,5 min后重复造影时示血管再通,血流TIMIⅢ级,10 min后交替出现阵发性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反复发作10余次,以200 J电除颤10余次,同时反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5%硫酸镁10 ml,门氡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吸氧.经45 min抢救,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HR 80~90次/min,BP 13.3~16.0/9.3~10.7kPa,病情趋于稳定.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形成,45 d后对右冠状动脉第2段行腔内成形术,成功,术后康复出院.
作者:胡映玉;罗继建;王风;林英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肝硬化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32例肝硬化患者检测BMD,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有5个指标选入多元回归方程式:患者的年龄、病程、ALT/AST、球蛋白、A/G,表明这些因素与BMD密切相关.结论:BMD降低是长期慢性肝病缓慢作用所致,故提倡在治疗肝脏疾病的同时,也要进行预防骨质疏松的治疗.
作者:陈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颈、胸腹、大腿根部等特殊部位中小面积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后能有效加压包扎、并能方便换药的包扎方法.方法:对20例(观察组)颈、胸腹、大腿根部等部位烧伤肉芽创面邮票植皮后,于创面边缘缝合上若干对连着不锈钢丝搭扣的橡皮筋,皮片上盖网眼纱布后填入足够数量的碎纱,将相对的两对橡皮筋扣上,形成弹性打包包扎,同期与22例类似部位肉芽创面邮票植皮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包扎效果肯定,皮片不容易移位,加压效果好,可方便地开包换药并重新打包包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弹性打包包扎法是面颈、胸背、大腿根部等(中小面积感染性创面植皮后)用绷带不容易实施有效加压包扎部位的良好包扎方法.
作者:李建邦;梁敏华;李德全;麦慧;黄欣;王琛;滕晓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组5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3%(χ2=26,P<0.005);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作者:吴振宏;钟有安;韦英海;陈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15~69岁居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及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等情况.方法:采用三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 329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80.2%~90.2%的人对艾滋病3条危险传播途径有正确的认识,全部正确者达52.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主要影响因素;有关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是大众媒介;有36.6%的人认为与一个新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应使用避孕套和使用避孕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69.4%的人有过性行为,曾使用过避孕套者占46.1%,用于防病目的的占6.2%;对待艾滋病的态度73.1%的人采取不接触;83.3%的人支持对15岁左右的少年进行性、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结论:有半数居民正确认知艾滋病传播知识,大多数人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早期相关教育持赞同态度.
作者:甘志高;黄海波;刘固国;李玉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与氧自由基的相互关系及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脑温条件随机分为生化组(n=28)和病理组(n=32),采用改良Nagasawa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谷氨酸(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结果:轻度高温明显加重常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Glu、MDA的升高(P<0.01)及SOD的下降(P<0.05),加重常温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亚低温的作用则相反.结论:轻度高温可能通过同时促进EAA合成、释放和氧自由基生成系统活化,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加重;亚低温可能通过同时抑制EAA合成、释放和氧自由基生成系统活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程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起保护作用.
作者:邱小鹰;王何;梅元武;胡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两组,A组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局部注射MTX 50 mg/m2,当日起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连用6次.B组单用MTX局部注射.结果: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在加速血β-hCG下降、缩短其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方面亦明显优于B组(P<0.05),且不增加毒副反应.结论:MTX经B超介导局部穿刺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副反应发生少而轻.
作者:谭卫红;陈若南;梁柳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药物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恒速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观察药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自由摄食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饲料后,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EGB可明显减小犬心肌梗死范围(P<0.05),以及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P<0.05),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并能使小鼠耳廓细动脉和细静脉血管口径增大及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P<0.05).此外,对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对红细胞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亦有降低的趋势.结论:EGB能显著地缩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及减轻梗死程度,缓解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以及降低全血黏度.
作者:陈家欢;何萍;戴马季;黄仁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化疗药物对胃癌、肠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应用MTT分析法对人体原发性癌细胞标本(其中15例胃癌,13例肠癌)进行10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胃癌、肠癌细胞对10种化疗药物均敏感,其中以THP、DDP、MMC、5-Fu对胃癌、肠癌细胞的抑制率较高.结论:MTT法对临床化疗用药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作者:黄洪柯;方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6年1月至2001年2月,我院内镜室对1 552例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息肉332例,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腺瘤性息肉15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葛连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直接增强扫描、CT窗技术和应用CT扫描参数对95例癌症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并进行观察和照相.再由CT诊断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轮廓、身体轮廓、敏感器官体积.结果:①5例患者未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欠佳,其余90例行直接增强扫描病灶显示率达100%.②窄窗仅清楚显示病灶,对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物显示欠佳,而宽窗则相反,只有中间窗可同时显示两者且显示率达100%.结论:①增强CT定位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密度、轮廓和边缘,尤以增强2~4 min内显影佳,更利于勾画病灶的体积;②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能同时显示病灶、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点.
作者:李强;张昱苹;谢东;黄伟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26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外加压术(16眼)或环扎术(10眼)巩膜扣带手术方法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对侧健眼为对照眼.结果: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后16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4.05±0.35)cm/s]较对侧健眼[(5.54±1.26)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10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3.10±0.54)cm/s]较对侧健眼[(5.09±0.94)cm/s]明显降低(P<0.01).环扎术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值较外加压术眼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巩膜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以环扎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作者:梁勇;区显宁;黎鲁非;李智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钙化性心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钙化性心瓣膜病的情况及该病的超声声像特点.结果:该病的超声总检出率为25.04%,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6.98%,16.54%,两者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升高.声像特点主要为主动脉瓣受累,部分伴左室扩张、室壁肥厚及舒张功能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钙化性心瓣膜病的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可认为超声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技术之一.
作者:万里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食管酸暴露与动力学改变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专门软件控制的高分辨的多道灌注测压系统及Digtrapper MKⅢ携带式食管24 h pH监测仪测定了12例正常人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8例的食管24h pH值及压力.结果:RE组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LES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E组食管体部蠕动振幅及频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在RE组中,立位、卧位酸反流时间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长时间的酸暴露,LES压力低下,LES的松弛,食管蠕动幅度、频率下降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直立位反流与卧位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同样的作用.
作者:蔡联英;梁列新;梁荣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至今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为了观察普萘洛尔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频繁深吸气的疗效,笔者对18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规范治疗后仍频繁出现深吸气的患儿给予普萘洛尔治疗,并选择10例类似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对比,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黄福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BV、HD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酶标法(ELISA),检测20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HBV DNA与丁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抗-HDV IgG).结果:乙、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血清的HBV DNA水平与单纯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重叠感染者TBiL及AST/ALT比值较单纯HBV感染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HDV感染对HBV DNA的复制水平未发现有明显影响,但可加重病情.
作者:黄力毅;吴健林;玉艳红;苏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用冻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rhEGF治疗烧伤创面及中厚皮片取皮后供皮区创面(以下简称供皮区)共33例,采用相同部位作自身配对对照.结果:rhEGF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7.86±2.35)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供皮区平均愈合时间为(9.18±2.14)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0.88±3.31)d,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rhEGF对浅Ⅱ度烧伤创面及供皮区创面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作者:林源;张立明;王润秀;黎信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从2001年1~12月,在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病例中共进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术4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4例,男41例,女3例.年龄小15岁,大78岁,平均33岁.矿井塌方伤37例,车祸伤7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9例.肱骨骨折4例,其中中上段闭合粉碎性骨折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1例,行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下段闭合粉碎骨折1例,闭合斜形骨折1例,行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24例,其中中上段闭合粉碎性骨折6例,开放粉碎性骨折5例,伴腓骨骨折5例;下段闭合粉碎性骨折3例,开放粉碎性骨折1例,闭合性横形、斜形骨折9例,伴腓骨骨折7例;均行Ⅱ型胫骨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16例,其中中上段闭合粉碎性骨折3例,开放性多段粉碎性骨折1例,闭合性及开放性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共4例,均行股骨顺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下段及髁上、髁间粉碎骨折3例,横形、斜形骨折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行GSH钉固定.开放性骨折均在伤后8 h内手术,闭合性骨折在伤后2~5 d内手术.全部病例均行开放穿钉术.
作者:邓洪任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