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王绍丰
直丝弓矫治器(Straihgt wire appliance)是在方丝弓矫治器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发 展并应用于临床,本文研究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
作者:欧联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胎盘早剥是妊娠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症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回顾分析本院60例胎盘早剥病例,探讨诊断及防治措施.
作者:周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我院对33例前列腺增生病人行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术中操作方便,手术适应证广,对尿道及膀胱颈粘膜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向华;董必云;董彤;李岳宗;陆俭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报告使用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情况.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 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结果:成功栓塞26例31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7个为100%栓塞,3个 为95%,1个为90%.3个95%栓塞均为宽颈动脉瘤.1个90%栓塞者,为Hunt分级Ⅳ级,存在 严重脑血管痉挛,经解痉治疗效果不好,而放弃继续栓塞.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GDC是栓塞颅内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效果确 切,适合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尤其适合栓塞危险性较大的动脉瘤.
作者:肖绍文;Luc Picard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海脉素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患者肺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肿瘤手术患者12例,麻醉后从桡动脉放血8 ml/kg,同时经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监测HR、CVP、PSP、PDP、MPA、PCWP、CO,对比血液稀释前后的MPA、PCWP、PVR(肺循环阻力)、RVSWI(右室每 搏功指数).结果:与血液稀释前比较,PVR显著降低(P<0.05),RVSWI显著 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海脉素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能降低脑肿瘤病人的肺血管阻 力,提高右室每搏功指数,对肺循环无不良影响.
作者:叶凤青;甘丽霞;黄中华;张庆敏;谭立清;莫井延;宁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哌□啶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结果.方法:取采用硬膜外阻滞施行中下腹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静滴哌□啶加咪唑安定(哌咪组)或哌啶加氟哌啶(哌氟组)作为硬膜外阻滞 的辅助用药,观察二者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哌咪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哌氟组(P<0.05),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与哌□啶配伍,抑制硬膜外阻滞的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素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体瘤苗回植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S-P一步法及免疫浊度法分别检测3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自体瘤苗回植前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8、CD4/CD8及IgA、IgG、IgM的水 平,并比较其变化.结果:治疗后NK细胞活性、CD3、CD4、CD4/CD8及IgG水平 均显著升高(P<0.05),而CD8、IgA、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自体瘤苗回植后能改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尤以 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显著.
作者:欧盛秋;黄卓正;李志坤;蒙志斌;曾爱屏;邬国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并发症和代谢紊乱可增 加外科手术的死亡率,而手术又可加剧高血糖症.
作者:秦千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讨论P53、C-erbB-2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及其 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大肠腺癌101例、腺瘤性息肉54例 及炎性息肉46例P53、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P53、C-erbB-2在腺癌中有很高的阳性表达率(47.2 5%、54.45%)与良性病变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腺瘤性息肉中二者的阳 性率(12.96%、25.92%)也明显高于炎性息肉(P<0.05).结论:P53、C-erbB-2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二者在粘膜上皮 中呈阳性表达对早期诊断粘膜上皮癌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易平;孙奇;许燕华;蔡宗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患者梁某某,女,21岁,因停经4个月余,阴道少量流血13 d于1998年10月8日入院.患 者1998年5月16日,停经1个月开始出现明显早孕反应,8月3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未治疗血止.
作者:袁华;李柳铭;徐金霞;马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急性白血病(AL)化疗的进展,该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提高,生存期延长,中枢 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作者:岑洪;张国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肾盂鳞状细胞癌在临床上较少见,1980年10月至1997年6月我院共收治3例.现就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尤剑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淋巴管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18例淋巴管瘤进行随访,分析其病因、好发部位、治 疗方法、并发症防治.结果:本组获随访82例,76例完全治愈,局部无功能障碍,小儿生 长发育良好,手术优良率为92%,复发率为6%,死亡率为0.8%.结论:小儿淋巴管瘤应予尽早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满意.淋巴管瘤常呈浸润生长,包绕重要血管和神经,手术要细致,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谭志忠;王红;陆文奇;唐咸明;杨体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升高是血栓形成的高危机制之一.了解并针对糖尿病血栓 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可减缓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功率谱分析,观察不同麻醉方法 对手术中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35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 组)、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E组).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完成后(T1)、腹腔探查(T2)、手术开始后1 h(T3)、关闭腹膜(T4 )和术毕(T5)测取心率功率谱、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E组病人硬膜外麻醉后LF、HF、LF+HF值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5).A组LF值在T1后均较T0有所下降,以T3下降明显(P<0.05).F+HF 值在T1后均较T0明显下降(P<0.05).AE组LF在T1后各时段值均较T0值下降,以T2后明显(P<0.05).LF、LF/HF、LF+HF值在AE组T1后各时段值均比A组相同时 段值低(P<0.05).结论:中胸段硬膜外麻醉或复合全身麻醉均可影响心脏自主神经的张 力,并且主要表现在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的LF值降低.在临床上可监测心率变异性以调节麻醉用药,保证围麻醉期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作者:林成新;谭冠先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些恶性血液病患者凝血纤溶情况.方法: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检测10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的血浆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52例急性白血病中,22例D二聚体阳性,27例FDP阳性;18例 慢性白血病中,2例D二聚体阳性,2例FDP阳性;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4例D二聚体阳 性,3例FDP阳性;18例恶性淋巴瘤中,3例D二聚体阳性,3例FDP阳性.结论:相当部分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凝血纤溶异常.
作者:朱霞;张珍琼;莫胜福;陈秉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对脑卒中复发组58例与对照组194例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脂、冠心病、饮酒、吸烟及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和初次发病后3年内的复发和预后情 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P>0.05),但 复发组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主要是防治危险因素.
作者:陈春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但手术治疗是否成功不仅与病例及术式选择有关,更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正确与否相 关.我院从1988年2月至1988年2月共手术治疗UC27例,均获成功,现将我们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卫民;王德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情况,寻找SAH抗纤溶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抽取30例正常对照组及25例住院SAH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3,4周血,用ELISA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P<0.05),治疗后第2,3,4周呈下降趋势,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11例血浆D二聚体下降后又升高,1例再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SAH后血浆D-D升高,观察D二聚体变化有助于判定抗纤溶治疗疗效及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李吕力;薛富英;韩敏;王铁建;易菲;黄月松;张永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对127例鼻咽癌放疗前、后病人的鼻咽CT进行观察,并对鼻窦 炎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前鼻窦炎发病率为49%,放疗后鼻窦炎发病率为86%,其 中放疗前无鼻窦炎者放疗后72%患有鼻窦炎.放疗后6个月至1年是发生鼻窦炎的高峰期.结论:鼻咽癌患者的鼻窦炎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肿瘤的T分期、肿瘤的发生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可使鼻窦炎的发病率增加,放疗前后的鼻窦炎发病原因有所不同.
作者:曾钢;唐安洲;周永;蓝新海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