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芬;张翠萍;张增锋
目的:研究组胺和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采用组胺荧光测定法检测47例Hp阳性和30例Hp阴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全血及胃粘膜组胺含量.结果:Hp感染时胃粘膜组胺含量较Hp阴性者降低,其含量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炎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无关.Hp感染与非感染的血组胺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时胃粘膜组胺含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组胺释放增加所致,提示胃粘膜组胺贮存的异常可能是Hp感染的一个特征.也可能是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卢杰夫;洪瑞香;陈振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可乐定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施行中、下腹部择期手术45例行术后镇痛治疗.病人分为3组,每组15例.药物配方为A组可乐定2 μg*kg-1,B组丁丙诺啡2 μg*kg-1,C组可乐定1 μg*kg-1加丁丙诺啡2 μg*kg-1两药混合.术后病人疼痛采用VAS评分,4分以上者从硬膜外导管注药.结果:C组镇痛效果,起效、持续时间优于A,B两组(P<0.01) .注药后20~60 min A,C两组均出现血压变化(P<0.05).结论:可乐定能增效丁丙诺啡术后镇痛,但对于血容量不足者应慎用.
作者:王建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7年8月至1999年11月我院采用PS-3型膀胱大力碎石钳(杭州桐庐尖端医光器械厂生产)经尿道直视下行膀胱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5例,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武;陈凤坤;万良;吴天俊;陈日敢;郑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高位切开肝门部胆管(含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1~2级肝管)取石作为基本术式,其中45例联合肝叶/段切除术,92例行高位胆肠大口径吻合术.结果:胆管炎、胆漏、胆道出血、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为8.74%;术后残留结石13例(12.62%).远期疗效:随访63例(61.16%),优良率87.3%.结论:高位切开肝门部胆管取石作为基本术式,联合肝叶/段切除、高位胆肠大口径吻合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邓晓军;李振洪;李立志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电镜作为一种先进手段,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许多疾病的确诊离不开电镜观察资料.郎格罕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表现为能自行缓解的单一骨损害到威协生命的多系统受累等多种形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临床较少见,故早期诊断较困难.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及诊断郎格罕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国内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本文就2例小儿郎格罕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超微结构观察及诊断进行报道和探讨.
作者:梁莹;李卫东;莫肖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高,治疗比较复杂+{[1,2]}.1991年1月至1998年5月,我院分别采用三刃钉、加压螺钉和多根钉内固定治疗60岁以上老年性新鲜股骨颈骨折17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岳建;刘维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患儿,男,11 d,因发现皮肤多发性硬结3 d于1999年10月9日入院.患儿为孕2产2,孕39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 700 g.生后第9天洗澡时发现患儿背部皮肤硬结,部分活动,无压痛,表面皮肤紫红色,无破溃,继后渐增多,且双臂亦出现相似硬结,并呈条索状.未经任何治疗而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4℃,呼吸32次/min,脉搏140次/min,体质量4 000 g,神志清醒,反应好.皮肤无黄染,背部及双上臂外侧均可扪及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索状的皮肤硬结,部分活动,无波动感,表面皮肤无红肿、发热.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皮肤硬结活检病理报告:皮下脂肪坏死.入院诊断: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病情无继续发展,未予特殊治疗,加强护理,保温,住院8 d出院.门诊随访1月余硬结缩小软化,部分已扪不到硬结.
作者:黄敏菁;徐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氧对肺动脉压、肺血管重建及对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②低氧组,每天8 h,共4周,4周后观察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游离壁(RV)/左心室+室间隔(LV+S).通过图像分析仪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百分比(MT%)、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MA%)及血浆中ET-1的水平.结果:①低氧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mPAP明显升高(P<0.01),右心室肥厚显著(P<0.01);②肺小动脉MT%、MA% 较对照组亦明显升高(P均<0.01);③血浆中ET-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低氧可致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重建,血浆中的ET-1明显升高.
作者:梁国容;何志义;汤春园;邓家珍;钟小宁;陈一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骨巨细胞瘤发生在四肢长骨较多见,X线表现典型,而在脊柱、短扁不规则骨则很少发生,X线表现不典型、易误诊.1990~1998年我院共收治1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常伴有快室率房颤,传统的治疗首选药物是洋地黄,但部分患者单用洋地黄类药物常常不能奏效.近年来我们观察了30例CHF伴快室率房颤患者在狄戈辛等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树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多由于创伤、休克、感染和炎症等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死亡率极高.采用综合、预防性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一定帮助.本文总结我院1990~1999年间重型颅脑损伤后MODS 53例.报告如下.
作者:莫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1 cm移植于神经缺损处.对照组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不进行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两侧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物质(SP),对SP阳性神经元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P阳性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分散于大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手术侧与自身对照侧及神经移植组与对照组术侧阳性细胞的直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侧SP阳性神经元体积积分光密度(VIOD)值明显低于自身对照侧,自体组术侧VIOD值与自身对照侧无显著性差异,异体组术侧VIOD值比自身对照侧稍低.结论:结果表明神经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对脊神经节SP阳性神经元的形态恢复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
作者:蒋常文;邵正仁;李明善;骆耐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9年2~7月我院用腹腔镜行子宫切除手术12例,其中腹腔镜辅助阴道子宫切除(LAVH)6例,标准的经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CISH)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丘映;韦励;谭秀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根据1999年新尖锐湿疣治疗的观念变化要点:①生殖道尖锐湿疣属良性病变;②治疗的目的应包括美观方面的原因和防止配偶感染;③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时应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④没有任何疗法被证明能根除HPV,各种费用昂贵的疗法、有毒的疗法或可产生疤痕的疗法均不应首选应用.我院门诊用50%三氯乙酸局部涂抹尖锐湿疣为主,辅以中药坐浴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婷;欧阳秀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方法:将无保护性交72 h内的234例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口服米非司酮25 mg和口服左炔诺孕酮0.75 mg,一天两次,按Dixon法计算避孕有效率.结果:米非司酮组与左炔诺孕酮组的避孕有效率分别为77.6%和62.9%,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与左炔诺孕酮一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紧急避孕药.
作者:李爱武;张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较高,目前多采用股骨头颈开窗,带血管蒂骨(膜)瓣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1,2].笔者1991年2月至1999年3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膜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桂甫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法检测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及白斑(P<0.01);鳞癌表达与病理分级(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VEGF-C对鳞癌的生长及转移有促进作用,有望作为检测淋巴管转移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于大海;温玉明;欧子民;邝海;韦山良;蒙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损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宝灵曼公司的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盒(Tunel)对1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1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组织中11例检测出有凋亡细胞,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范围在33.14±12.56~26.51±11.21之间.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细胞凋亡机制参与.
作者:冯震博;伍伟锋;刘唐威;朱立光;陶新智;李佳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在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0.5%利多卡因与芬太尼2 μg/L合用,利用PCEA用于分娩镇痛作为实验组;用硬膜外间断给药分娩镇痛,二氢埃托啡含服分娩镇痛及未镇痛组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各组产程、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脐动、静脉血血气分析、产后出血量.结果:PCEA分娩镇痛优良率100%,硬膜外分娩镇痛优良率62.5%,二氢埃托啡分娩镇痛效果差;其它母儿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PCEA分娩镇痛效果好,同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陈霞;彭俊华;何绪雄;韦继烈;蒙元劲;杨秀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喉罩具有操作简单、置入容易、损伤小等优点.但用于老年病人是否适合,尤其是对老年人心血管的影响,国内少有报道.我院1998年5月至1999年3月对60岁以上老年病人采用喉罩静吸复合麻醉,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发玲;李桂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