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1例报告

黄敏菁;徐平

关键词:新生儿, 皮下, 脂肪坏死, 皮肤硬结, 表面皮肤, 出生体质量, 患儿, 浅表淋巴结, 治疗, 神志清醒, 门诊随访, 加强护理, 活动, 病理报告, 背部, 紫红色, 多发性, 不规则, 住院, 诊断
摘要:患儿,男,11 d,因发现皮肤多发性硬结3 d于1999年10月9日入院.患儿为孕2产2,孕39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 700 g.生后第9天洗澡时发现患儿背部皮肤硬结,部分活动,无压痛,表面皮肤紫红色,无破溃,继后渐增多,且双臂亦出现相似硬结,并呈条索状.未经任何治疗而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4℃,呼吸32次/min,脉搏140次/min,体质量4 000 g,神志清醒,反应好.皮肤无黄染,背部及双上臂外侧均可扪及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索状的皮肤硬结,部分活动,无波动感,表面皮肤无红肿、发热.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皮肤硬结活检病理报告:皮下脂肪坏死.入院诊断: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病情无继续发展,未予特殊治疗,加强护理,保温,住院8 d出院.门诊随访1月余硬结缩小软化,部分已扪不到硬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胰胃吻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分析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0%左右,病死率达50%[1].为了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Whipple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几经改变,但均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我院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采用胰胃吻合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3例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胜文;韦凯钟;蒙秀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加化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情顽固,治疗较为棘手.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笔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化痰药治疗该病99例,并与单纯辨证分型组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劳国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氯胺酮辅以硫酸镁、箭毒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为了寻求一种既能降血压,避免应激反应,又能不升高ICP,有脑功能保护作用,且经济便宜的麻醉方法,1997~1998年我们对4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用氯胺酮辅以硫酸镁、箭毒复合麻醉进行颅脑手术,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海发;官英勇;唐培佳;刘家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的变化.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的OSAS患者按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30次/h分为A组(44例),AHI>30次/h分为B组(47例).正常对照组为C组(10例).测定3组患者血T-LS.结果:A,B两组的CD+2,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均示CD+2,CD+4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OSAS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人降低,其降低与呼吸暂停指数、呼吸紊乱指数、低血氧饱和度无相关性.

    作者:刘建红;梁大华;蔡保芳;周孝贞;焦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新生儿重度烫伤抢救成功1例

    患儿女,3 d,因热水烫伤5 h,于1998年12月11日下午3时入院.入院前近3 h无尿.体检:体温36℃,脉搏145次/min,呼吸52次/min,体质量3.2 kg.神清,烦躁不安,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巩膜黄染,心肺腹无异常,肢端凉,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存在.臀部、会阴、下腹部、右下肢、左小腿外侧、左足烫伤,烫伤面积占患儿体表总面积24%,其中浅Ⅱ度17%,深Ⅱ度7%.血常规:RBC 7.31×1012/L,Hb 246 g/L,WBC 37.1×109/L,N 0.54,L 0.45,M 0.01;血气分析:pH 7.448,PCO2 2.37 kPa, BE-7.3 mmol/L, HCO3-12.4 mmol/L, PO2 13.77 kPa;血K+ 4.76 mmol/L, Na+ 143 mmol/L,Cl-103 mmol/L,SCr 127.5 mmol/L,BUN 6.67 mmol/L;血清总胆红素256.4 μmol/L,直接胆红素18.7 μmol/L.入院诊断:新生儿重度烫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第1个24 h共经静脉补液285 ml,其中血浆6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15 ml,生理盐水55 ml,5%碳酸氢钠2 ml.晶体液平均含钠张力为1/3张.开始滴速为15 ml/h.入院3 h后开始有尿,入院8 h皮肤粘膜干燥缓解,小便增多,输液速度渐减慢至8 ml/h.烫伤后第1个24 h尿量为6.2 ml/h.次日复查血Na+ 137 mmol/L,K+ 3.79 mmol/L,Cl- 106 mmol/L,SCr 92.3 mmol/L,BUN 4.3 mmol/L,血气分析:pH 7.373,PCO2 3.07 kPa,BE-8.2 mmol/L,HCO3- 13.4 mmol/L.住院第2天休克纠正,创面局部水肿渗出已不明显,吃奶好.遂给静脉生理补液135 ml/d,含Na张力1/3~1/4张,白蛋白3 g/d,静滴.住院第2,第3天,24 h尿量分别为7.7 ml/h,10.5 ml/h.在液体治疗的同时,用暖箱保温,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55%~60%.给予静注青霉素钠120万U/d,第3天创面分泌物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依药敏改用先锋霉素Ⅴ.第5天患儿右大腿创面溶痂,出现神萎、呼吸急促、腹胀、腹泻、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并一度出现近5 h无尿,有脓毒血症倾向.予停先锋霉素Ⅴ,改用罗氏芬0.16 g/d,丁胺卡那霉素15 mg/d, 静滴,连用6 d,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得到控制.住院第3天起给丙种球蛋白400 mg/kg*d-1,静滴,连用5 d.患儿烫伤后数小时皮肤黄染明显加深,遂给蓝光治疗48 h,住院第3天黄疸基本消退.休克期及发生脓毒血症时,严格控制饮食,给胃肠道外营养.烫伤初10 d给予静滴甲氰咪胍20 mg/d以及思密达、双歧杆菌制剂.烫伤创面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局部涂一层素高捷疗软膏,并覆盖经庆大霉素浸泡的新鲜人胎羊膜,第4~5天创面上皮开始生长,部分人胎羊膜渐溶解,剪除已溶解的人胎羊膜,改用素高捷疗加百多邦软膏涂创面,覆盖一层紫花烧伤软膏纱布呈半暴露状态,经10~12 d治疗,浅Ⅱ度创面痊愈,深Ⅱ度创面经13~15 d亦顺利愈合.住院45 d痊愈出院,无后遗症.

    作者:于波;温平城;王利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外伤性听骨链中断1例报告

    患者,男,21岁,以外伤后听力下降伴耳鸣13个月于1999年6月28日入院.患者诉1998年5月10日因炸药爆炸气浪冲击致不醒人事约30 min,苏醒后感双耳听力下降,1周后右耳流脓,经治1个月后,左耳听力明显好转,右耳流脓消失,但右耳听力改善不明显,并伴持续性低调性耳鸣.专科检查,右鼓膜完整,稍浊,内陷,未见萎缩瘢,纯音测听检查示右耳重度传导聋,平均骨、气导差64dB;声阻抗检查示双耳A型鼓室图,镫骨肌反射右耳同侧及对侧未引出.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未见颞骨骨折,但右耳只显示锤骨、镫骨,未见砧骨,左耳听小骨未见异常,见图1.临床诊断为听骨链中断,于1999年7月12日在局麻下行右鼓室探查术,进入鼓室后见镫骨在正常位,结构正常,但砧骨缺如,触动镫骨活动良好,取耳屏软骨作为赝复物置于镫骨上,使之与锤骨鼓膜相贴,确认听力提高后用耳脑胶固定,术后第15天复查纯音测听示右耳气导提高39dB,骨、气导差缩小为20dB.术后2个月复查听力基本恢复正常,耳鸣消失.

    作者:徐文强;甘兆泉;唐安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输尿管结石并息肉12例报告

    1989~1999年我院收治输尿管结石并息肉12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8例,女4例,年龄26~63岁,平均39.5岁.病史1年3个月12年.输尿管结石并息肉部位;左侧输尿管上段3例,中下1例,右侧输尿管上段4例,中下段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胀痛史,有肾绞痛发作史6例,4例有肉眼血尿史,5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3次,输尿管结石部分击碎2例,结石无改变3例,碎石后均无结石排出.

    作者:黄向华;董必云;董彤;黄运严;覃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三氯乙酸加中药治疗尖锐湿疣60例临床观察

    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状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根据1999年新尖锐湿疣治疗的观念变化要点:①生殖道尖锐湿疣属良性病变;②治疗的目的应包括美观方面的原因和防止配偶感染;③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时应尽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④没有任何疗法被证明能根除HPV,各种费用昂贵的疗法、有毒的疗法或可产生疤痕的疗法均不应首选应用.我院门诊用50%三氯乙酸局部涂抹尖锐湿疣为主,辅以中药坐浴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婷;欧阳秀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胃乐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完善胃乐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胃乐胶囊处方中的甘草提取物、木香进行鉴别;用配位滴定法测定处方中氢氧化铝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提取物、木香,且重现性好;在氢氧化铝的含量测定中,平均回收率为97.0%,RSD为0.84%,以Al2O3计含量限度不低于32.07mg/粒.结论:采用薄层色谱法及配位滴定法可对胃乐胶囊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

    作者:焦爱军;李如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1例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一般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足够认识,病人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被漏诊或误诊,1999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韦凤娇;韦爱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石蜡包埋组织多肿瘤抑制基因探讨*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的方法.方法:利用改良的DNA制备方法,成功的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出DNA,同时用建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检测.结果:30例石蜡包埋的正常组织与新鲜组织提取的DNA经PCR扩增后,电泳图谱都出现536 bp和310 bp带,即结果相同.结论:只要提取、纯化得当,石蜡包埋组织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将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胡春萍;黄健;王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资料.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损伤;②伤后即昏迷;③生命征紊乱;④瞳孔多变;⑤无神经定位征.CT诊断标准;①脑灰白质交界处、白质内不同范围低密度区;②灰白质交界处,白质内单个或多个小灶出血(直径≤2 mm);③脑室出血;④胼胝体出血(直径≤2 mm);三脑室周围出血(直径≤2 mm);⑤脑干出血(直径≤2 mm);⑥沿脑中轴出现单个或多个小梗塞灶(直径≤2 mm).本组死亡率为33.3%.结论:临床诊断结合CT、MRI可明确DAI的诊断.早期气管切开,亚冬眠,大剂量激素,钙离子拮抗剂,合理应用脱水剂等综合治疗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国锋;莫志和;林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病理改变与肾功能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肾小管间质病变(TIL)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按照TIL评分标准对35例LN患者肾活检组织进行分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LN患者的TIL发生率为100%,TIL1级20例,可为WHOⅡ~Ⅴ型,TIL2级12例,以WHOⅣ型为主,TIL3级3例,均为WHOⅣ型.随着TIL评分增加,肾小管功能显著下降,尿NAG水平明显升高,且在血肌酐正常时已有升高(P<0.05).TIL评分与尿NAG有明显正相关性.结论:活动性LN的TIL发生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早于肾小球功能损害发生.随着TIL的加重,肾小管和肾小球的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作者:王东玮;廖蕴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瘤腔灌注aCD3 AK细胞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瘤腔灌注抗CD3活化杀伤细胞(aCD3AK细胞)治疗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观察组16例肿瘤切除术后经预埋置于瘤腔的储液囊(OMMAYA) 灌注aCD3A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同期与未用aCD3A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16例作对照,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及追踪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LTT在近、远期增高程度和抑制肿瘤复发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经瘤腔灌注aCD3AK细胞能明显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免疫水平,延缓或抑制肿瘤复发.

    作者:冯大勤;黄祜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高频喷射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附67例报告)

    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仍比较棘手,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仍在35%~80%[1~3].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在采用脱水、清除血肿方法的同时,结合气管切开或插管高频喷射(HFJV)通气治疗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广元;崖天盛;梁新强;宋星志;张征军;黄航;覃颜;廖毅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联合5-Fu治疗缝线固定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Ⅱ级瞳孔前膜12例

    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及,瞳孔前膜作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已引起眼科医师的普遍重视.尤其是缝线固定式人工晶体植入后,瞳孔前膜的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严重影响病人的术后视力.1994年6月至1999年6月,笔者用地塞米松联合5-Fu治疗Ⅱ级瞳孔前膜12例,12只眼,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豪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将16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与临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确诊冠心病120例,诊断符合率为73.2%.其中除冠脉痉挛或溶栓成功或自溶8例,X综合征5例.尚有44例误诊,占26.8%,主要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结论:严格掌握心绞痛标准是冠心病诊断正确的关键.

    作者:林英忠;徐广马;王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人内皮抑素基因的质粒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将人内皮抑素(endostatin)基因插入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将endostatin基因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QE-31 BamH I/Kpn 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QEN,转化E.coli M15,进行原核表达.结果:在IPTG的诱导下,endostatin基因在重组转化株E.coli M15 (pQEN) 中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2×103 u,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4.6%.结论:从组织中克隆endostatin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是可行的方法.

    作者:郝志芳;谈立松;殷智榕;曲建;沈琼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和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纤溶状态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A、PAI:A和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GMP-140含量.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PAI:A及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t-PA:A、PAI:A及GMP-140含量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客观血液学指标.

    作者:黄承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附29例报告)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病例,如不及时诊治,轻则肢体功能丧失、坏死致截肢,重则危及生命.我科1990年7月至2000年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2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哲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